天天看点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作者:路岐

——记我所亲历的1962年台海第三次危机暨纪念东海舰队海字333部队赴闽参与备战60周年

(图片选自网络和个人提供)

文字撰写者:路岐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2年第三次台海危机。

1962年的紧急战备,是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军性紧急战备。老总、元帅们都发表了令人震撼的表态讲话。但是,自从1963年以后,这场轰动一时的第三次台海危机和全军紧急战备,便偃旗息鼓地无声无息了。即便是在共和国的有关史料记载中,也是惜墨如金地一笔带过,鲜有详细记录。其实,这是对共和国安危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一次大战备,人们不应该将它忘记。我是这场大战备的参与者之一员,也是参与这场大战备的见证者之一员。今天,为了纪念东海舰队海字333部队赴闽参与备战60周年和庆贺我入党60周年。现凭借我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自己所经历过的第三次台海危机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回忆录的形式全部记录下来。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台海危机一触即发。

1962年台海发生第三次危机:蒋介石欲想反攻大陆

1962年年中,蒋介石针对中国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而企图发动对大陆的军事进攻。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紧急备战。由此,导致了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第三次台海危机。毛泽东以高超的斗争艺术,不仅化解了这次危机,而且粉碎了台湾当局随后对大陆进行的军事袭扰活动。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毛泽东主席。

1958年炮击金门之后,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从实现国家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的总设想。其基本精神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这是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会让步;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当地的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听从蒋介石的意见;台湾军政及经济建设费用不足部分, 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工人员,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毛泽东的这些设想成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的总方针,并且予以公布。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58年炮击金门战。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美国 《LIFE》杂志所拍摄的1958年金门炮战的图片

然而,蒋介石集团从反共立场出发,顽固地坚持“反攻复国”的反动政治主张,拒不接受大陆方面的上述主张。在1960年9月召开的国民党八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党的基本工作和发展方向》的演讲。会议通过《反共建国纲领》、《促进反共爱国人士团结合作决议》。上述纲领、决议,要求在“行政院”、“司法院”、“立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等“五院”工作的国民党党员,加速“光复大陆”。

在此期间,大陆发生了“天灾人祸”。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与此同时,在美国、英国的支持下,印度统治集团在策动西藏农奴主叛乱、干涉中国内政后,又不断侵犯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击退了印度统治集团挑起的反华浪潮,并在中印边境进行了自卫反击战。就在此时,台湾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企图利用中国大陆出现的暂时困难和不利的国际环境乘机实现其“光复大陆”的野心。经过1958年“八二三”炮击以后,国民党深感以军事手段反攻大陆的计划难以实现,需要改变策略。于是,确定反共的“总体战”策略,以大陆为“主战场”,台海为“支战场”,把大陆的反革命叛乱与台海战争结合起来。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蒋介石

从1962年初开始,台湾国民党当局便进行战争动员,从各个方面积极准备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冒险行动的部署。1962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鼓吹全面动员,迎接“复国”战斗,强调“反共的力量是精神大于物质,反攻的步骤是政治先于军事”。扬言大陆同胞“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时机已经来到,以“三民主义战胜共产主义”有绝对把握。提出了“革新、动员、战斗”的政治口号。

接着,成立以蒋介石、陈诚为首的“最高五人小组”(又称“反攻行动委员会”),作为窜犯大陆的决策机构。3月间,蒋介石下令“征兵动员”,强迫台湾青壮年入伍,勒令原定退伍的军人无限期地延长服役期。4月,通过“国防特别预算”,决定从5月1日起,在14个月内征收相当于6000多万美元的“国防临时特别捐”,成立“战地服务局”,开设“战地政务班”,为登陆后准备“党政干部”。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国民党军队

5月21日,“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陈诚宣布,台湾当局将把从大陆逃到香港的灾民接运到台湾。次日,“行政院”成立“大陆逃港难胞专案小组”。6月9日,台湾“外交部”声称,将尽力协助从大陆逃到澳门的难民。

在美军的参与下,国民党军队不断进行以窜犯大陆沿海地区为目标的作战演习。例如,1962年3月间,美蒋海军进行了“联合侦察演习”和布雷、扫雷的“混合演习”。4月至5月间,进行了商用、民用船舶紧急装载兵员演习。6月间,又在台湾南部进行了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演习。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台海危机来临?美国核侦察机罕见现身南海。

美国政府积极支持台湾当局的军事冒险行动。自1962年春以来,美国政府的重要军政人员不断到台湾活动。美国的一些负责官员认为,进犯中国大陆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且鼓吹“现在就动手”。1962年,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援助比过去两年有所增加,大量的美国军火和军用物资不断运到台湾。

美国不仅支持台湾当局进犯大陆,而且在军事上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武装挑衅活动。美国的军舰、飞机不断地侵犯中国的领海、领空。从1958年9月到1962年4月27日,侵犯中国领海的美国军舰达261艘,144次;侵犯中国领空的飞机达334架,161次。美国总统肯尼迪上台后的15个月内,侵犯中国领海、领空的美国军舰分别达52艘、40次,飞机64架次。其中,1962年3月,美国第七舰队的38艘军舰大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4月至5月间,美国军舰多次侵入青岛海域。6月11日,两次侵入福建平潭以东海域。6月12日,又两次侵入青岛以南海域。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台海危机:解放军三军陈兵海峡。

针对蒋介石进犯大陆的狂妄企图,中央军委于1962年5月间向全军发出紧急指示。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高警惕,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在总参谋部的统一部署下,人民解放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此次备战,仅海军参战的兵力,便有各型舰船186艘、飞机156架。在全国,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各省及其纵深地区,当地的人民群众和民兵也积极行动起来,随时支援和配合解放军作战,以便随时迎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毛泽东与陈毅。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美国支持台湾当局策划进犯大陆的活动给予彻底揭露和严正警告。6月23日,在波兰华沙和美国政府代表的谈判中,王炳南大使对美国的行为予以揭露并警告说:“美国政府是在玩火,蒋介石一旦向大陆挑起战争,其结果绝不会对美国带来任何好处,美国政府必须对蒋介石的冒险行动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负完全责任。”“我们可以断定,蒋介石窜犯大陆之日,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之时。” 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评论美蒋合谋进犯大陆。同年7月、10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两次正告美国政府,“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任何窜犯中国大陆,侵犯中国边疆和颠覆中国的罪恶行为,都必将继续受到严厉的回击”。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陈毅元帅挥舞着拳头说:“老蒋要来,就不能让他爬上滩头一步,我们要坚决将老蒋消灭在滩头阵地。”

中共中央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蒋介石虽然反攻大陆的决心很大,但关键要看美国是否支持,而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决不会因台湾问题影响全局。因此,确定了以美国来制止台湾军事行动的方针。经过外交努力,终于迫使美国放弃对台湾当局实施军事反攻的支持。6月27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第一,迄今为止,他不知台湾方面有何早日“反攻大陆”的声明或意向,没有接到任何有关此事的报告。第二,台湾当局未就此事向白宫提出任何磋商,没有就双方所受之条约约束有过任何接洽。但是,他根据美国和台湾《共同防御条约》的精神,重申美国对防卫金门外岛的政策,即一旦大陆进攻金门、马祖,美军将与台湾国民党军协同作战。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中国海军舰艇海上编队 乘风破浪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中国海军舰艇海上编队 乘风破浪

东南沿海地区实行紧急备战

1962年元旦,蒋介石瞅准了大陆内忧外患的时机,以为“反攻大陆”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到来,于当天郑重地对外发表了元旦文告,公然鼓吹“反攻”与“复国”战斗。

原本蒋介石这番讲话,并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毕竟蒋某人一贯是志大才疏,又“雷声大雨点小”,折腾不起大风浪。

可是接下来蒋介石的行动,却让所有人都不得不端正态度,重视起来。

3月,蒋介石在台湾下达“征兵”令,并号召退伍兵复员,勒令部队将即将退伍的士兵的兵役无限期延长。同时,又与美军一起在海上搞“联合侦察演习”。

4月,蒋介石通过了“国防特别预算”,准备征收6000万美元,用于战备,同时成立了各种战时部门。

这样一来,毛主席与中央也不得不重视,看来老蒋这次是来头不小,准备豁出去和我们大干一场了。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和十大元帅。

得于对时局敏锐的判断,毛主席感觉,在我东南沿海,极有可能爆发一场与“美蒋”的大规模战役,因此我军在东南备战,迫在眉睫。

面对蒋介石集团的挑衅,毛主席马上指示军委与国防部进行紧急会议,并上交一份战略报告。

5月10日,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元帅听取了总参谋部关于台湾与国民党军动向的报告,然后向毛主席提出:

国民党军可能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中等规模以上的窜犯,建议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紧急备战!

毛主席听后,对国防部的意见表示赞同。然而当时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对于当时大陆该抓哪一个主要矛盾,很多人心里都没底,关键时刻还是周总理一语中的。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周恩来总理.

在5月14日,周总理针对此类问题,特意在与总参谋长罗瑞卿的谈话中特别转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我们的主要注意力,仍应在海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时毛主席判断,苏联和我们打大仗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西北新疆与西部印度问题,可不用太担心。印度虽不停张牙舞爪地制造摩擦,但充其量不过是狐假虎威,终究不过是纸老虎,不足为惧,一旦开战,我们有信心短时间震慑之。

但是来自东南沿海的威胁则不容乐观了。大陆东南沿海海岸线漫长,我们不仅要面对来自蒋介石的威胁,更有可能要应对美国继朝鲜战争之后的卷土重来。一旦“美蒋”真的狼狈在一块,在我东南沿海挑起战事,那局势则不乐观了。因此,毛主席此时的态度是,不要寄希望于人家不打,既要积极备战,也要准备好打,而且是大打的准备。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一下来,大陆的防备重心很快都转移到了东南沿海备战上。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2年5月,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到上海视察时,在上海文化俱乐部的留影。

5月21日,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在上海视察,视察期间,他又特意给在北京的周总理表达了自己新的指示精神:我们要准备好在今年秋天,准备好应对国民党军10万—30万的登陆作战,主要是部队、群众与粮食要做好准备。周总理管国务院,显然这些都是他责任范围内的事情。这样一来,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大陆的战略备战,正式开始具体实施。

为了推算出可能爆发的战役与各种可能的数据与情况,5月29日,国防部长林彪元帅又召集中央军委战略研究小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各兵种负责人开会。会议最终得出结论:国民党军倾巢而出的概率不大,但对台的战备应做到应对中等以上规模的战事。毛主席对这个结论表示赞同,他说:“在军事上,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准备好了也没有坏处。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区都要准备。参战兵力我看不要少于50万人。”

对此,中央军委开始着手作出立足于大中小打的战略部署:

一、小打。小打按50万人打3个月准备。

二、中打。中打按50万人打半年准备。

三、大打。大打按300万人打一年准备。

中央军委与国务院的命令一下发,全国各部队、各部门纷纷开始为东南沿海紧急备战,备战等级为朝鲜战争之后的最高等级。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2年当时要解放台湾的宣传画。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2年当时要解放台湾的宣传画。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2年当时要解放台湾的宣传画。

那么,当时大陆对于此次备战的重视达到了何种程度呢?

众所周知,打仗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尤其讲究对前沿阵地敌我形势的分析与考察。

为了做好东南沿海备战工作,接下来中央的一个动作,震惊了所有人——大陆七大元帅,亲赴备战的最前线实地考察。

1962年夏天的一个日子里,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一大早,就接到了中央的一个紧急电话,电话里表示中央多位首长将于今日实地考察厦门“英雄三岛”,请做好接待与保卫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命令一下来,皮定均就断定,此次下来考察的首长,至少是元帅级,于是赶紧对厦门胡里山进行严密布控,每10米安排一位哨兵重重把守。

等到与总参谋长罗瑞卿碰面,皮定均这才被吓一大跳,中央下来的不单单是一位元帅,而是七位元帅,具体包括陈毅、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徐向前和贺龙。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十大开国元帅合影。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贺龙元帅说: “如果老蒋真的敢来,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用处,我要上前线,再跟老蒋打上几个回合。”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党时原本朱老总也要去的。他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过:自己已经76岁了,可能收复不了台湾了。因此,这次角屿岛,他是一定要去看一看。

朱老总的份量,那就是共和国的顶梁支柱啊!万一有个纰漏,安全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啊!因此,工作人员是极力劝朱老总不要去,但老总执意要去,大家只得找31军联络处处长王泉激。王泉激一听,也吓了一大跳。于是,赶紧开车去半路上拦。终于,在厦门大学附近追上。王泉激说:“老总,现在胡里山广播站已经有七位元帅过去了,您再去,万一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啊!”朱德总司令听后,这才悻悻然离开,终止了角屿岛之行。

我连夜被派往北京密送要件

我是1959年1月从上海沪东造船厂(四三七厂)参军服役到动海舰队通信部队的。1962年,正是我服役的第四年,也是我即将服役期满(按照大陆当时的《兵役法》规定:陆军士兵服役三年,海军士兵服役四年,空军士兵服役五年,)的时候,大陆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第三次台海危机”。

1962年5月上旬,在我还没有被派往去福建前线之前,接受了一项特别的绝密任务,那就是:与司令部作战部李参谋一起,递送海陆空三军共同制订的反击国民党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作战计划到北京海军司令部。

由于这份具有最高绝密级的作战计划,在递送的路上,就怕台湾国民党武装特务袭击抢夺。所以,根据出发前的分工,我和作战部李参谋轮流休息。但是,每当火车停站或临时停车,无论当值还是休息的,我俩都会很紧张地向车窗外张望,见车外很平静,也就放下了悬着的心。这两天一晚,一路上都是这样提心吊胆、紧紧张张地度过的。随着“呜”地一声气笛声响,火车终于停靠在北京车站,我俩也就松了口气。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这是我于1962年5月上旬出差北京时在景山公园的留影。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这是我于1962年5月上旬出差北京时在天安门广场前的留影。

再见了,上海——我亲爱的故乡!

1962年6月初,东海舰队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党委,隆重召开了一个政治动员大会,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全体革命军人,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报名参加投入前线的战斗中去,誓死保卫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妄图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阴谋。如果国民党军胆敢来犯,就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把它歼灭掉!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

动员大会结束后,舰队司令部机关大院全都沸腾起来了。不一会儿,各部处、连队,一份份要求上前线的申请书、火线入党申请书等,纷纷送到了各级首长和党组织手中。当时,我们连队全体指战员,也同样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几乎是全体指战员都写了要求上前线的申请书或火线入党申请书。

为了保证前线总指挥部与各分指挥部之间的联络通畅,就需要组建一支战备通讯分队,为前线总指挥部服务。在1962年6月11日清晨,我奉命跟随战备部队(海字333部队),开赴福建前线,为前线指挥部服务,从而开启了我一段极不平常的人生经历。

正当东南沿海紧急战备时,鹰厦铁路线逢雨季塌方断路。在运输紧张的四十天内,有二十三天不能通车。闽江大桥13号桥墩,被洪水冲塌后,中断行车五十五天。为了保证我们部机动通信分队能准时到达前线,在逢雨季塌方断道的情况下,指挥部决定战备通信分队分两路进发福建前线:一路从海上走,另一路从陆上走。根据前线指挥部的指示,战备通信分队的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字333部队。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台风云图

当时,根据指挥部决定战备通信分队分两路进发福建前线的指示,一路从海上走,就是将分队中的总机话务排的女兵、运动通信排的人与摩托车,以及线务排全体指战员,组成一支海上小分队。他们当天上午,先乘军用卡车到吴淞海军登陆舰支队码头。然后,再从吴淞海军登陆舰支队码头乘上登陆舰,从海上直达福建三都岙湾码头。到达目的地登陆后待命,在那里等待我们从陆路赶来的陆上小分队。

另一路,就是从公路上走的陆上小分队,即由中继连(包括报务、电源)全体指战员,分乘七辆通信车,加上两辆运送后勤物资的保障运输车,组成的陆上小分队。我跟总指挥作战处李参谋,与陆上小分队一起走。我们的计划是:车队从上海县闵行的车船摆渡口,摆渡到奉贤县,再经金山县后,沿沪杭公路从浙江赶到福建三都岙湾码头,与先期赶到的海上小分队会合。最后,全体战备通信分队指战员,分乘军用车赶到福建前线指挥部附近山沟里的驻军营房。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军车集结完毕准备出发。

1962年6月11日清晨4:30分,我们战备通信分队陆上小分队,在舰队机关大院内的潜艇食堂前集合完毕,舰队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处李参谋和舰队通信处王参谋,作为这次长途行军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由于作战处李参谋的提名,我作为这次陆上分队长途行军总指挥的随身通信员,负责长途行军总指挥与车队各车辆车长之间的联络沟通。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战备通信分队陆上分队队员集结准备出发。

在总指挥作战处李参谋,对战备通信分队陆上分队进行点名与战前动时,我和副总指挥通信处王参谋一起,检查、督促潜艇食堂的炊事兵,将陆上行军队伍要吃的干粮---几大麻袋芝麻干煎饼(每张芝麻干煎饼,直径约有50公分大)及一些大米、面粉、干菜、几昙酱莱、豆腐乳等备用食品,还有途中需要使用的行军锅、烧火炉及铲、勺等野炊用具用品。

大约化了半个多小时,才将这些东西,全部装上两辆运输卡车上。这时,陆上分队所有成员,也都巳上了发讯台通信车,等待出发命令。5时10分,我们战备通信分队陆上分队的车队,在机关大院许多闻讯赶来送行官兵的热烈掌声和道别声中徐徐前行。

这时,一行九辆军车,飞速地穿越在上海市中心的大马路上----延安路从东到西,直奔西郊而去。一路上,汽车在飞快地奔驰着。各式各样高楼平房,也在不断地向后倒退着。清晨,马路上行人稀少,因为大多数人还孵在被窝里睡觉呢。

“再见了,上海---我亲爱的故乡!再见了,上海人民----我亲爱的故乡人哪!”

眼望着远去的大城市,我的心里感慨万分:“希望你们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和平的日子由我们来保卫。当然,今天一别,我也许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但是,只要你们能幸福、快乐,纵然我个人这次就是牺牲了,也是值得的!再见了,我亲爱的故乡!再见!”

顶风冒雨奔赴福建前线

一路上,我们战备通信分队陆上分队的车队,按照舰队作战部原定计划,沿着沪杭公路从上海经杭州、金华,穿过温州,再从浙闽交界的一座小城镇,进入福建省的福清县境。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一路上,军车在飞快地奔驰着。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一路上,军车在飞快地奔驰着。

经过几天的奔波,陆上小分队的所有指战员都已人困马乏,饥肠漉漉。因为前几天在行军路上,突遇暴风骤雨,将运输车的车里车外,都浇得像是从河里捞起来一样,全都是又潮又湿。使从上海带来的车上装的干煎饼,除已吃掉的几袋之外,剩下的几袋煎饼,全部都已发霉长毛了。

因为我们是秘密军事行动,所以,一路上都是这样:白天找一片森林,在其中隐蔽起来,大家都休息、睡觉。饿了,就吃些干粮。到晚上,天一黑,就急行军赶路。由于下暴雨,干粮又全部都发霉长毛了,又不能大张旗鼓地进县城吃饭。再加上车队己经进入福建前线边缘,这里潜伏着不少武装特务。所以,经陆上小分队指挥部研究决定:一方面将军用车辆隐蔽在茂密的森林里,并由警卫排负责警戒;另一方面,派人找到福清县支援前线委员会办公室,请他们想方设法安排我们住宿及就餐,让陆上小分队在深入福建前线之前作一次休整,准备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即将来临的艰苦战斗中去。

后来,经福清县支援前线委员会办公室的安排,我们全部往宿到离县城十几公里外的福清县委党校。在经过一天半的休整后,当夜晚来临,我们就将军车先用伪装网扎好,然后再用带绿叶的树枝进行伪装。待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又继续出发了。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黑夜中赶路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在夜色中拟制行军路线计划。

一路上,大家又吃了几顿经刷洗晾干(因当时粮食紧缺,我们不敢浪费,就利用休整时机,用清水将发霉长毛的干煎饼刷洗干净并晾干)的干煎饼烧霉干莱的面糊。于是,通过六天六夜的长途跋涉,我们战备通信分队陆上小分队的车队,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福建三都岙湾码头,与先期赶到的由叶参谋带队的海上小分队会合。然后,我们全体官兵,就在码头靠山脚下的一座仓库里过夜。

第二天清晨,我们战备通信分队全体指战员,在吃了早饭之后,就分乘在从陆上赶来的九辆军车,又继续向福建前线指挥部进发。大约行走了十多小时,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福州市郊的一个叫苗圃下流村的部队营房。这个苗圃下流村的部队营房,是福州军区的陆军营房。我们车队刚到时,就看到有许多穿着黄军装的陆军士兵,在营房里来来去去地忙碌着。因为已到晚餐时间,大家都在忙着找自已的宿舍。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山沟里的军营。

在大家简单地安排好自己的床铺之后,就立即响起了晚餐就餐的集合哨。于是,大家按分队序列,排队依次进入大食堂吃饭。这顿晚饭,是大家觉得吃的最舒坦、最爽快、最热呼的一顿饭。晚饭后,为了让奔波几天几夜的战士们都能早点休息,队部取消了晚点名,大家也就早早地睡觉了。不一会儿,整个营房内顿时悄然无声。只有游动哨的身影和脚步声,以及山沟里的野兽嗥叫声,不时地在山沟里响起。

紧急加强备战 保持联络通畅

第二天清晨,队部就分配各小分队任务:通讯小分队,要求在两天之内,安装好电讯台,第三天零点正式开机,与福建前线指挥部电台,保持通信联络畅通;话务小分队,要求在一天之内,安装好电话总机,第二天零点正式开机,与福建前线指挥部总机,保持通信联络畅通。有线小分队,在一天之内,将电话总机全部安装好,保证话务小分队第二天零点能准时。运动通信小分队,要保养维护好摩托车,并迅速将收发室开设好,保证及时与福建前线指挥部和对外部的通信联络畅通。

因为我来福建前线之前,是舰队司令部收发窒运动通信员,所以,对收发窒的业务比较熟悉。于是,营部领导决定由我担任营部收发室收发员兼运动通信员。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电讯小分队安装好电讯台。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话务小分队安装好通话总机。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有线小分队连夜架设线路。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运动通信小分队要维护好长江750摩托车随时待命出发。

正当我们与福建前线指挥部的所有通信联络全部都开通后不久,我们国家通讯机构——新华社,受党中央指示,于1962年6月23日向全世界人民,公开揭露了台湾当局妄图窜犯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阴谋。

由于大陆军民严阵以待和新华社的公开揭露,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了大规模军事冒险的计划。于是,就搞小规模的武装窜扰,同时派遣美国制造的、装备性能先进的RF—101型超高速战斗侦察机,从海上贴着海面钻进大陆搞侦察。因而,这种飞机,就经常到我们驻地——福州西郊苗圃下流村部队上空进行侦察。

后来,为了保证我们海字333部队的安全,福建前线指挥部从空军防空部队调来了六门高射炮,在我们驻地的六个小山头上,各安了一门高射炮。这样,只要有敌机来窜扰,六门高射炮就毫不客气地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每当此时,我们都会从营房里跑出来,观看这样精彩的空战。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作为防空火力57毫米高炮是以小集群的固定阵位进行布置。

有时,严阵以待的高炮部队,及时抓住战机,将敢于来犯的敌机击落。每当我们看到敌机被炮弹打中着火下坠时,大家都会兴奋地欢呼起来,有的战士将戴在头上的军帽摘下,或抛上天空,或拿在手上向山顶防空战友挥舞致意。

根据资料介绍:在打击国民党空军飞机的长期防空作战中,解放军防空作战部队常备不懈,英勇善战,为人民立下了功劳。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仅航空兵部队,就击落入窜的国民党空军飞机46架。国民党空军入窜大陆的飞机,屡遭沉重打击后,从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减少了对大陆的空中窜扰活动。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军车在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

部队是个大熔炉、大学校

因为部队的军人,都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省市、各地方。因而部队就把这些人,都融合成一个大集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所以,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同时,部队军营的特殊生活,除学会保家卫国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外,还会教会军人许多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常识,以及掌握先进的文化。所以,部队是一个大学校。

从1962年6月,我们到福州西郊苗圃下流村陆军营房开始,至1963年5月从福建前线撤离到浙江省上虞县五夫镇百官村军营备战(此时,部队更名为海字300部队)为止,将近一年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使我在政治思想上走向了成熟。

首先,在1962年11月23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向党旗宣誓。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我荣获入党50周年纪念章。

第二,在1962年度里,我的军衔被提升为中士、上士,职务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副班长。同时,被推选为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宣传委员,还兼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团小组长和党小组长。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2年12月我被评为五好战士后部队寄给我家的喜报。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3年5月全营五好战士及技术能手合影(前排右二是我)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1964年12月13日我(前排中间)参加营部首长与我们退役战士合影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这是我于1964年11月晋升班长留影 。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我的退役证。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匾牌。

在部队六年时间里,评为各年度“五好战士”五次,并荣获得奖励。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一次。1965年1月,我从海字300部队退役回家后,被组织上分配到了上海海运系统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是一个兵

我退役几十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退役军人。正如我在所写的诗:《我们是永远的兵》里所说的:“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忠诚。昨天,我们是改革强军路上的追梦人;今天,我们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排头兵。我们永葆军人本色,建功立业显风彩,成为祖国和社会的坚实脊梁和磅礴力量。我们是永远的兵。”

因此,无论在上海海运单位,还是到安徽皖南上海小三线及十五年后返回上海,我都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在退休后的二十年来,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和要求,自觉地去履行和兑现自己在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始终要牢记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我尤其是作为入党六十年,党龄五十九年的老党员来说,我更应该坚决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遵守党章,履行义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十年来,我曾经荣获过浦东新区、街道及居民区的先进党员、优秀党员标兵、优秀党员、先进居委委员、优秀教育志愿者,以及浦东新区、街道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十佳教育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14年4月,我荣获了陆家嘴街道“理想集团杯”第二届陆家嘴社区典型人物提名奖。2019年7月,荣获了陆家嘴街道“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19年12月,我荣获浦东新区“2015—2019年度优抚对象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2014年我获得陆家嘴街道“理想集团杯”第二届陆家嘴社区典型人物提名奖奖状。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陆家嘴街道“最美退役军人”沈嘉麒事迹介绍展板。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我荣获浦东新区“2015—2019年度优抚对象、退役军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奖状和奖碑。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致以崇高军礼!

作者简介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作者近照

路岐,原名沈嘉麒,生于1940年。1959年在沪东造船厂参加中国人民海军东海舰队通信部队,1962年入党。在部队六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五次,技术能手一次,并荣获得五次奖励。1964年,荣获“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一次。1965年1月,从海字300部队退役,被分配到上海海运系统工作。1972年,支内到皖南上海小三线,担任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政工干部、局电大分校副校长。1986年,上海小三线调整返沪后,担任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党办主任、宣传科长、政工师、教师。

退休二十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志愿工作,曾荣获浦东新区、所在街道及居民区的先进党员、优秀党员标兵、优秀党员、先进居委委员、优秀教育志愿者,以及浦东新区、街道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十佳教育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7月,荣获陆家嘴街道“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19年12月,荣获浦东新区“2015—2019年度退役军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现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远洋海运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学会顾问、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等。著有文学作品集11部;上海小三线建设史著作4部。长篇小说一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