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作者:吐槽老邓

938年,《江湖丛谈》第一次出版。此书全方位展现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北京、天津等地“江湖”世界的方方面面,作者连阔如还因此遭黑道人物追杀。1980年,该书作为内部资料出版,一度被北京的片儿警当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1988年,该书再次正式出版,广受欢迎,此后又多次重版。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网图侵删

一、此书揭露了哪些各种“江湖”骗术?

1. 骗术类型之一:以制造假象骗人

事例1:一个乞丐大冬天的只穿条短裤当街乞讨。路人见其衣衫单薄,动了恻隐之心,纷纷解囊相助。而乞丐如此乞讨几个钟头,竟安然无恙。

背后奥秘:乞丐在出门前先买一斤好烧酒和一块红矾。他先将衣服脱光,用棉花沾上酒,往身上擦红矾。擦完之后,再将少量红矾放在酒里,把酒喝下。待酒精和红矾的药性一起发作后,乞丐身上就和火炭一样热,衣服根本穿不住,故沿街乞讨几个钟头安然无恙。待春暖花开后,红矾的毒性开始于皮肤上发作,浑身如烂桃子般惨不忍睹。即便如此,也唯有先顾着眼前,挣钱糊口。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网图侵删

事例2:算命先生不待客人张口,便知客人父母不全,并提前写在纸上,似有提前预知一切的能力。

背后奥秘:算命先生所用的纸分四层八面,并写好各种标准答案,只需根据客人的回答于纸上做手脚即可。

2.骗术类型之二:制造复杂骗局引人上当

事例:杨姓与王姓男子路遇卷款潜逃者,并实施敲诈。杨姓男子最终低价购得潜逃者所携带的金器、人参等物品。鉴定之后,方知皆为赝品。

背后奥秘:王姓男子与潜逃者为同伙,联手做局引诱杨姓男子上当。

3.骗术类型之三:察言观色

事例:一算命先生能“未卜先知”,可提前知晓客人姓张,想算算自己老婆的病能不能好。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网图侵删

背后奥秘:算命先生根据客人背的袋子上的字样及所买的红花等药材推测出相关事实。

二、什么是“春点”?

1. “春点”的内容和作用

“春点”的内容:“江湖”人士内部通行的密语和隐语,一套自成体系的独立语言。

“春点”的作用:“江湖”人士以“春点”直接沟通信息,外人无从知晓,从而得以互相帮助、上下其手,骗取钱财。因此,“春点”是“江湖”人士谋生的基本工具。

2.“春点”对于“江湖”人士心理的反映

维护自尊:“江湖”人士深知所干的不是正经营生。但为了活命,又不得不如此。因此,他们便以“春点”来掩饰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自我安慰。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网图侵删

敏感多疑:年深日久,人们多少还是知道了“江湖”人士所作的是什么营生,并投来白眼。加之度日艰难,“江湖”人士日益敏感多疑,彼此之间也形成许多忌讳,并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产生了所谓的“放快”,即必须用“春点”表述某些犯忌讳的内容。

对于传统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将良家妇女称为“子孙窑儿”,寡妇称为“空心果”,体现出把女性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的观念;称老师为“老帅”(“帅”字有精神焕发、漂亮的意思),观摩老师演出称为“跟活”,有跟随师傅认真学习的意思,体现出对老师的尊重

三、本书留下了哪些珍贵的曲艺发展史资料?

1. 北方的评书是如何起源的:明末清初一位叫王鸿兴的大鼓书艺人在南方遇到当时的说书大家,后被评书界奉为祖师爷的柳敬亭。王鸿兴得到柳敬亭的指点,技艺大大提高。回北京演出后吸引很多太监前来观看,并因此为太后所知,得以进宫献艺。为适应宫内演出的诸多限制,王鸿兴去掉乐器,将大鼓书的演出形式改为单纯的讲评,再辅以桌椅和醒木等器具,使评书艺术得以形成。此后,王鸿兴继续授徒传艺,使评书发展出更多的门派。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网图侵删

2. 相声的创立者是谁:约出生于1790年的张三禄本为八角鼓艺人。因在表演时,喜欢现场抓笑料,随机应变而广受欢迎。但因性格怪癖而遭到排挤,便一个人在街头以说、学、逗、唱四种基本技能表演,从而使相声逐渐形成。张三禄再将技艺传给朱少文。朱少文最终成为第一代相声演员,相声艺术也传承至今。

四、本书的主要特点

1. 生动、充满烟火气:本书语言具有评书风格,热闹风趣。加之作者连阔如长期走南闯北,亲身经历过许多相关事例,并有机融合到书中,增加了生动的场面感。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网图侵删

2. 反映作者的热血与良知,担当和真诚:连阔如身为“江湖”中人,却敢于将其中的许多门道,尤其是“春点”之类的核心机密和盘托出,从而被同行视为“大逆不道”,并遭受追杀。连阔如认为“江湖”人士在社会中毕竟是少数,且还经常坑蒙拐骗,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自己虽作为“江湖”中人,却不可能只顾着小团体利益,而使整个社会蒙受损失。

每天分享一本书,我是吐槽老邓

《江湖丛谈》:清末民初,“江湖”世界的全景式描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