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产养殖中青苔泥、微囊藻、三毛金藻、赤潮等引起病害怎样防治?

作者: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中青苔泥、微囊藻、三毛金藻、赤潮等引起病害怎样防治?

编辑|水产研究所

最新首映|了解最新的水产养殖知识并关注:水产研究所

水产养殖中青苔泥、微囊藻、三毛金藻、赤潮等引起病害怎样防治?

水产研究学会水产养殖,疾病预防和控制,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鱼类养殖,对虾养殖,螃蟹养殖,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助手。288 原创内容

公众号

1. 苔藓

原因:丝滑绿藻、双星藻类和苔藓中横贯藻类的通用名称。

泉水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泥苔在浅水池中发芽,长成一缕绿色的丝绸附着在池底或像网一样悬浮在水中,老化成黄绿色,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团乱麻。

鱼苗和夏季花卉经常游入泥藓中,在游泳中缠绕并死亡。同时,由于草苔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的养分,使水质变薄,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它主要危害鱼苗和物种。发生期为5月至9月。

防控方法

1)使用生石灰清除池,可以杀死苔藓。

2)在有苔藓的鱼塘中撒上硫酸铜,使池水为0.7克/立方米。主要撒在苔藓集中的地区。

3)将原石灰研究成粉末散布在常绿泥苔区,在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碱释放热量,高温下,草苔很快就会白化死亡。

4)用马尾松叶汁杀死苔藓。每英亩1米水深用新鲜马尾松20公斤,浸泡、磨碎,水变成25公斤纸浆,整个池水溢出。每天1次,连续2至3天。

2. 湖蛞蝓 - 微囊藻

池中微囊藻的原因,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大量,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绿水,江苏、浙江地区称其为"湖",广东、广西称其为"消费",福建称"铜绿水"。

微囊藻大量繁殖,其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仅毒害了水的产生,而且毒害了这种水牛羊的饮用。

微囊藻在温度较高(10至40°C,最佳温度为28.8至30.5°C),碱度较高(pH 8.0至9.5)和富营养化的水中生长良好。

症状:白天蓝藻光合作用时,水体pH值可升至10左右,此时可使鱼体内硫胺素酶活性增加,在硫胺素酶的作用下,维生素B1迅速发酵分解,使鱼缺乏维生素B1,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终末神经系统衰竭, 兴奋增加,快速活动,痉挛,身体失去平衡。

诊断方法:根据快速活动,可诊断痉挛、失衡等症状。

1)池塘被清淤和消毒。

2)掌握进料量,常加净水,不要使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调节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3)当微囊藻类已经大量繁殖时,可在整个池中洒上0.7g/m3的剂量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铁的组合剂(5:2)0.7g/m3,喷雾后应启动充氧机,或在第二天早上适当补水, 为了防止鱼"浮头"。

4)当藻类在早晨漂浮时,撒上石灰粉,连续2~3次,基本上可以杀死藻类。

3. 金藻

病因是由甘油三酯藻类(也称为土藻)的大量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由于甘油在水中大量繁殖,大量的鱼毒素、细胞毒素、溶血毒素、神经毒素等,引起鱼类和动物用鳃呼吸的中毒死亡。

适合繁殖三毛藻的生态条件为:盐度0.9~10.88,硬度1.776~10.80毫摩尔/升,总氨(铵氮)0~1 0.25 g/m3,磷酸盐0~0.16 g/m3,pH值7.4~9.3,水温1.5~29.0°C。

盐度可以增长到0.6~70,盐度越高,在低盐度下生长越快。

水温在-2°C时仍能增长造成危害,在30°C以上生长不稳定,但在高盐度(30°C)下高温生长稳定,pH值为6.5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于盐碱池塘、水库等半咸水水域,如天津、山东、河北、广东、江苏、浙江、上海、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伤害蛞蝓、蛞蝓、蛞蝓、蛞蝓、草、梭、鲤鱼、蛞蝓、鳗鱼、蛞蝓等鱼类和水生生物呼吸,从夏花到鱼都可以受害。

全年,主要发生在春季、秋季、冬季,由于水温低,其他藻类受低温影响,繁殖缓慢,数量少,三种羊毛藻类能承受低温而成为优势,造成危害;

夏季一般发生较少,由于夏季水温较高,蓝藻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从而抑制了三毛藻的发育,但当水质条件适合三毛藻繁殖时,特别是总氨含量低,蓝藻和绿藻不能成为优势物种, 可对三毛藻类造成伤害。

症状:中毒初期,鱼儿坐立不安,呼吸频率加快(全长3厘米鲭鱼,每分钟呼吸138~150次),游动迅速,方向不明;

很快趋于平静下来,反应逐渐缓慢,鱼池韭菜浅水角开始集中,少量鱼静止不动,排列不规律,扰动,即游到深水,很快返回,鱼体内分泌出大量的粘液,胸鳍基部充血明显,渐渐地所有鳍基底都充满血液, 鱼体颜色较浅,较慢而平静,呼吸频率逐渐降低;

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由于胸鳍后鱼麻痹,僵硬,背鳍、腹鳍不能摆动,只有胸鳍仍能摆动,但不能向前移动,接触无反应,眼睑、眼窝、下颌周围充血,形成不同大小的红斑,有的连续出现, 病鱼满池四角和浅水,一般头到岸边,排列整齐,静止在水下,但不"浮头",不安也无反应,呼吸极其困难和虚弱时,每分钟22次以下,间歇性地挣扎着呼吸才死,很快失去平衡就垂死, 但有些鱼死后仍保持自然状态。

在整个中毒过程中,鱼没有"漂浮",也没有从水中呼出,而是死于平静的瘫痪和呼吸困难。有的鱼死后,除鳍类充血外,体表无充血现象;

有的鱼死了,盖子睁开,眼睛突出,有腹水。

垂死的鱼的红细胞膨胀,细胞集中并包围细胞核,最终膜破裂,留下暴露的细胞核和细胞碎片。

病池池水鞣制,透明度大于50cm,氧气丰富(8~12g/m3),营养盐分较差,总氨含量小于0.25g/m3,总硬度和碱度高,其他水质条件适合三毛藻的繁殖。

1)当水中总氨含量超过0.25克/立方米时,三毛藻不能成为有利种类,因此定期(少量)向池中菊盐肥、尿素、氨、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00克/立方米, 可以达到预防效果。

2)在pH值在8左右,水温20°C时,盐水鱼池早发,整个池内撒上含氨约20%的氨铵盐类药物(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剂量为20g/m3,或12g/m3的尿素,使水中铵的电离可达0.06~0.10g/m3, 可以使三毛藻类膨胀和分解,直到全部死亡。

铵盐类药物比尿素杀灭得更快,所以效果更好。但是,鲭鱼和梭鱼的煎炸池不能以这种方式使用。

3)鱼塘早发,整个池中撒有0.3%粘土泥水吸附毒素,在12~24小时内毒鱼可恢复正常,不污染水体,但三毛金藻不被杀灭。

4. 红潮

原因:在海洋中,特别是在内湾和浅海地区经常发生由于一些浮游生物异常繁殖,而高密度堆积,导致水质恶化,异味,海水变色现象,因为经常出现红色,所以称为红潮。

事实上,不同的红潮生物会引起海水的不同变色,如栗色、桃色、棕色、黄色、绿色、铅灰色、黑褐色等。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工业数量的增加,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到海中,造成河口、内湾和沿海水域水质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导致红潮频繁,区域发生率增加,危害范围扩大。

红潮主要发生在夏季,红潮集中在上层水域。对渔业的危害主要有三种。

1)红潮生物直接分泌水中的毒素,或死后产生毒素,如膝槽藻类、裸藻等。

2)红潮生物吸附到海鲜的鳃上,造成其窒息死亡,如夜光藻类。

3)在红潮后期,由于大量红潮生物的死亡而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氧气,造成海鲜窒息死亡。

1)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水质,严格防止污染和富营养化。

2)发生赤潮时,硫酸铜可洒在养殖海区杀海,或喷洒粘土吸收有害物质。

3)在养殖区海底周围铺设通风管,向上施加大量气泡,形成上下垂直循环屏障,将红潮与养殖区隔离开来,达到防御的目的。

4)做好预报、预报工作,在发生赤潮时,不进行灌溉。幼苗最好与沙子过滤水或沉淀池水一起使用。

5. 足球类

病因学:脚是动物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鱼类的好食。

除寄生虫蛞蝓外,一些物种还损害鱼卵和新生膜幼苗,影响鱼卵的孵化率和鱼苗的成活率。

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剑水跳蚤,飞镖水跳蚤。孵化5天后,幼虫物种将不再对其产生有害影响。

1)洒上90%的水晶敌百里香,使池水为0.5克/立方米。

2)孵育水,用铜砂网、尼龙丝网、滤砂墙过滤,不允许脚带水进入培养箱。

3)等待鱼苗孵化5天后放入"毛池"。

6. 凶猛的鱼

原因是池塘里经常有吃肉的凶猛鱼,它们以鱼苗和幼鱼为食。

1)鲱鱼: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可以吞下比自己更大的鱼,1.4厘米长的鲭鱼苗可以捕食其他鱼苗。

2)鲭鱼:主要捕食小鱼和虾。

3)鱼鹰:500克欣欣燕可吞下100~150克草鱼、鲭鱼、鲤鱼,可吃虾、蟋蟀、昆虫等动物。

4)鲶鱼:头部有2对触手,白天多栖息在草地上,夜间以小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5)黄鲱鱼:底栖鱼类,水生昆虫,虾,鱼苗作为食物。

1)在放养鱼池之前,用药物完全清除池塘。

2)在放养鱼类之前,及时清除野生鱼类。

7. 蠕变类

原因:蛞蝓(伤害幼鱼,通常以幼鱼,虾,蜗牛为食物),水蛇(鱼,两栖动物作为食物)。

2)鱼钩绑在杂交鱼身上,分布在池塘周围,吃水蛇的鱼饵是钩的,这样可以消除一些水蛇。

8. 昆虫

原因:水蛞蝓、松藻蠕虫、红瓢、蛞虫、田鹌鹑、鹌鹑等都可以捕食鱼苗。

1)生石灰清池。

2)在整个池中撒上水晶敌虫,使含水量为0.45~0.50克/m3,水温20~26°C,24~36小时即可杀死水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