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産養殖中青苔泥、微囊藻、三毛金藻、赤潮等引起病害怎樣防治?

作者:水産研究社
水産養殖中青苔泥、微囊藻、三毛金藻、赤潮等引起病害怎樣防治?

編輯|水産研究所

最新首映|了解最新的水産養殖知識并關注:水産研究所

水産養殖中青苔泥、微囊藻、三毛金藻、赤潮等引起病害怎樣防治?

水産研究學會水産養殖,疾病預防和控制,水質調節,技術交流,生态魚類養殖,對蝦養殖,螃蟹養殖,健康漁業,您值得信賴的水産助手。288 原創内容

公衆号

1. 苔藓

原因:絲滑綠藻、雙星藻類和苔藓中橫貫藻類的通用名稱。

泉水随着水溫的逐漸升高,泥苔在淺水池中發芽,長成一縷綠色的絲綢附着在池底或像網一樣懸浮在水中,老化成黃綠色,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團亂麻。

魚苗和夏季花卉經常遊入泥藓中,在遊泳中纏繞并死亡。同時,由于草苔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的養分,使水質變薄,影響了魚類的生長。它主要危害魚苗和物種。發生期為5月至9月。

防控方法

1)使用生石灰清除池,可以殺死苔藓。

2)在有苔藓的魚塘中撒上硫酸銅,使池水為0.7克/立方米。主要撒在苔藓集中的地區。

3)将原石灰研究成粉末散布在常綠泥苔區,在原石灰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産生強堿釋放熱量,高溫下,草苔很快就會白化死亡。

4)用馬尾松葉汁殺死苔藓。每英畝1米水深用新鮮馬尾松20公斤,浸泡、磨碎,水變成25公斤紙漿,整個池水溢出。每天1次,連續2至3天。

2. 湖蛞蝓 - 微囊藻

池中微囊藻的原因,主要是銅綠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大量,在水面上形成一層綠水,江蘇、浙江地區稱其為"湖",廣東、廣西稱其為"消費",福建稱"銅綠水"。

微囊藻大量繁殖,其死亡後,蛋白質分解産生氨、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不僅毒害了水的産生,而且毒害了這種水牛羊的飲用。

微囊藻在溫度較高(10至40°C,最佳溫度為28.8至30.5°C),堿度較高(pH 8.0至9.5)和富營養化的水中生長良好。

症狀:白天藍藻光合作用時,水體pH值可升至10左右,此時可使魚體内硫胺素酶活性增加,在硫胺素酶的作用下,維生素B1迅速發酵分解,使魚缺乏維生素B1,導緻中樞神經系統和終末神經系統衰竭, 興奮增加,快速活動,痙攣,身體失去平衡。

診斷方法:根據快速活動,可診斷痙攣、失衡等症狀。

1)池塘被清淤和消毒。

2)掌握進料量,常加淨水,不要使水中有機物含量過高,調節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3)當微囊藻類已經大量繁殖時,可在整個池中灑上0.7g/m3的劑量硫酸銅或硫酸銅與硫酸鐵的組合劑(5:2)0.7g/m3,噴霧後應啟動充氧機,或在第二天早上适當補水, 為了防止魚"浮頭"。

4)當藻類在早晨漂浮時,撒上石灰粉,連續2~3次,基本上可以殺死藻類。

3. 金藻

病因是由甘油三酯藻類(也稱為土藻)的大量生長和繁殖引起的。

由于甘油在水中大量繁殖,大量的魚毒素、細胞毒素、溶血毒素、神經毒素等,引起魚類和動物用鰓呼吸的中毒死亡。

适合繁殖三毛藻的生态條件為:鹽度0.9~10.88,硬度1.776~10.80毫摩爾/升,總氨(铵氮)0~1 0.25 g/m3,磷酸鹽0~0.16 g/m3,pH值7.4~9.3,水溫1.5~29.0°C。

鹽度可以增長到0.6~70,鹽度越高,在低鹽度下生長越快。

水溫在-2°C時仍能增長造成危害,在30°C以上生長不穩定,但在高鹽度(30°C)下高溫生長穩定,pH值為6.5可以長期存活。

流行于鹽堿池塘、水庫等半鹹水水域,如天津、山東、河北、廣東、江蘇、浙江、上海、遼甯、内蒙古、陝西、甯夏等地,傷害蛞蝓、蛞蝓、蛞蝓、蛞蝓、草、梭、鯉魚、蛞蝓、鳗魚、蛞蝓等魚類和水生生物呼吸,從夏花到魚都可以受害。

全年,主要發生在春季、秋季、冬季,由于水溫低,其他藻類受低溫影響,繁殖緩慢,數量少,三種羊毛藻類能承受低溫而成為優勢,造成危害;

夏季一般發生較少,由于夏季水溫較高,藍藻和綠藻等大量繁殖,進而抑制了三毛藻的發育,但當水質條件适合三毛藻繁殖時,特别是總氨含量低,藍藻和綠藻不能成為優勢物種, 可對三毛藻類造成傷害。

症狀:中毒初期,魚兒坐立不安,呼吸頻率加快(全長3厘米鲭魚,每分鐘呼吸138~150次),遊動迅速,方向不明;

很快趨于平靜下來,反應逐漸緩慢,魚池韭菜淺水角開始集中,少量魚靜止不動,排列不規律,擾動,即遊到深水,很快傳回,魚體内分泌出大量的粘液,胸鳍基部充血明顯,漸漸地所有鳍基底都充滿血液, 魚體顔色較淺,較慢而平靜,呼吸頻率逐漸降低;

随着中毒時間的延長,由于胸鳍後魚麻痹,僵硬,背鳍、腹鳍不能擺動,隻有胸鳍仍能擺動,但不能向前移動,接觸無反應,眼睑、眼窩、下颌周圍充血,形成不同大小的紅斑,有的連續出現, 病魚滿池四角和淺水,一般頭到岸邊,排列整齊,靜止在水下,但不"浮頭",不安也無反應,呼吸極其困難和虛弱時,每分鐘22次以下,間歇性地掙紮着呼吸才死,很快失去平衡就垂死, 但有些魚死後仍保持自然狀态。

在整個中毒過程中,魚沒有"漂浮",也沒有從水中呼出,而是死于平靜的癱瘓和呼吸困難。有的魚死後,除鳍類充血外,體表無充血現象;

有的魚死了,蓋子睜開,眼睛突出,有腹水。

垂死的魚的紅細胞膨脹,細胞集中并包圍細胞核,最終膜破裂,留下暴露的細胞核和細胞碎片。

病池池水鞣制,透明度大于50cm,氧氣豐富(8~12g/m3),營養鹽分較差,總氨含量小于0.25g/m3,總硬度和堿度高,其他水質條件适合三毛藻的繁殖。

1)當水中總氨含量超過0.25克/立方米時,三毛藻不能成為有利種類,是以定期(少量)向池中菊鹽肥、尿素、氨、氮磷複合肥,以及有機肥,使總氨穩定在0.25~1.00克/立方米, 可以達到預防效果。

2)在pH值在8左右,水溫20°C時,鹽水魚池早發,整個池内撒上含氨約20%的氨铵鹽類藥物(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氫铵),劑量為20g/m3,或12g/m3的尿素,使水中铵的電離可達0.06~0.10g/m3, 可以使三毛藻類膨脹和分解,直到全部死亡。

铵鹽類藥物比尿素殺滅得更快,是以效果更好。但是,鲭魚和梭魚的煎炸池不能以這種方式使用。

3)魚塘早發,整個池中撒有0.3%粘土泥水吸附毒素,在12~24小時内毒魚可恢複正常,不污染水體,但三毛金藻不被殺滅。

4. 紅潮

原因:在海洋中,特别是在内灣和淺海地區經常發生由于一些浮遊生物異常繁殖,而高密度堆積,導緻水質惡化,異味,海水變色現象,因為經常出現紅色,是以稱為紅潮。

事實上,不同的紅潮生物會引起海水的不同變色,如栗色、桃色、棕色、黃色、綠色、鉛灰色、黑褐色等。

近年來,由于工農業的快速發展,特别是沿海地區工業數量的增加,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到海中,造成河口、内灣和沿海水域水質嚴重污染和富營養化,導緻紅潮頻繁,區域發生率增加,危害範圍擴大。

紅潮主要發生在夏季,紅潮集中在上層水域。對漁業的危害主要有三種。

1)紅潮生物直接分泌水中的毒素,或死後産生毒素,如膝槽藻類、裸藻等。

2)紅潮生物吸附到海鮮的鰓上,造成其窒息死亡,如夜光藻類。

3)在紅潮後期,由于大量紅潮生物的死亡而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氧氣,造成海鮮窒息死亡。

1)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控制水質,嚴格防止污染和富營養化。

2)發生赤潮時,硫酸銅可灑在養殖海區殺海,或噴灑粘土吸收有害物質。

3)在養殖區海底周圍鋪設通風管,向上施加大量氣泡,形成上下垂直循環屏障,将紅潮與養殖區隔離開來,達到防禦的目的。

4)做好預報、預報工作,在發生赤潮時,不進行灌溉。幼苗最好與沙子過濾水或沉澱池水一起使用。

5. 足球類

病因學:腳是動物飛機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魚類的好食。

除寄生蟲蛞蝓外,一些物種還損害魚卵和新生膜幼苗,影響魚卵的孵化率和魚苗的成活率。

有兩種常見的類型:劍水跳蚤,飛镖水跳蚤。孵化5天後,幼蟲物種将不再對其産生有害影響。

1)灑上90%的水晶敵百裡香,使池水為0.5克/立方米。

2)孵育水,用銅砂網、尼龍絲網、濾砂牆過濾,不允許腳帶水進入培養箱。

3)等待魚苗孵化5天後放入"毛池"。

6. 兇猛的魚

原因是池塘裡經常有吃肉的兇猛魚,它們以魚苗和幼魚為食。

1)鲱魚:以捕食其他魚類為生,可以吞下比自己更大的魚,1.4厘米長的鲭魚苗可以捕食其他魚苗。

2)鲭魚:主要捕食小魚和蝦。

3)魚鷹:500克欣欣燕可吞下100~150克草魚、鲭魚、鯉魚,可吃蝦、蟋蟀、昆蟲等動物。

4)鲶魚:頭部有2對觸手,白天多栖息在草地上,夜間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為食。

5)黃鲱魚:底栖魚類,水生昆蟲,蝦,魚苗作為食物。

1)在放養魚池之前,用藥物完全清除池塘。

2)在放養魚類之前,及時清除野生魚類。

7. 蠕變類

原因:蛞蝓(傷害幼魚,通常以幼魚,蝦,蝸牛為食物),水蛇(魚,兩栖動物作為食物)。

2)魚鈎綁在雜交魚身上,分布在池塘周圍,吃水蛇的魚餌是鈎的,這樣可以消除一些水蛇。

8. 昆蟲

原因:水蛞蝓、松藻蠕蟲、紅瓢、蛞蟲、田鹌鹑、鹌鹑等都可以捕食魚苗。

1)生石灰清池。

2)在整個池中撒上水晶敵蟲,使含水量為0.45~0.50克/m3,水溫20~26°C,24~36小時即可殺死水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