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迁西板栗:“金蛋蛋”炼成记

作者:中国县域经济报

夏日的河北省迁西县,目之所及,皆是满山的绿;口鼻之中,均是栗花的香。恰逢栗花盛开的季节,一串串栗花挂满枝头,把这个夏天装点得无比热闹。

中国板栗数京东,京东板栗数迁西。迁西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迁西板栗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种植遍布全县17个乡镇,栽培面积已达75万亩、5000万株,常年产量8万吨,板栗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中有5000多元直接来源于板栗业,板栗成了迁西名副其实的“金蛋蛋”。

“围山转”模式 让板栗安家

“现在正是栗花盛开的季节,再过几个月,板栗就要收获了。”望着自家的千亩栗园,迁西县汉儿庄镇张庄子村村民王清林满脸充溢着希望。

王清林的父亲王春怀是迁西有名的“板栗状元”,也是迁西“围山转”造林模式的先行者。多年前,王春怀承包了村里500亩荒山,在他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在山场上垒起100多条石坝,将8条山沟全部修成梯田,开挖高标准“围山转”300多亩,栽植板栗树1万多棵。

在王春怀的带领下,勤劳智慧的迁西人民充分发扬“新愚公”精神,凭着“一钎一镐一扁担”,在“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上围山造林,打造出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的“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成为燕山山区荒山综合治理的典范。“去年我家一共收获了5万多斤栗子,基本都是刚下树就被订走了。”王清林说。

板栗是迁西的原生物种,长久以来自然分布,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如今的‘围山转’,可不是过去简单的围山造田、围山植绿,而是更多蕴含了林木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互补的创意。”在迁西县林业局副局长蔡百争看来,“围山转”工程不但使县域内60多万亩荒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由23%上升到63.5%,也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了“金山银山”。

“作为京东板栗的主产地,目前‘围山转’工程所栽树种80%以上是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木,形成了‘春看绿树夏赏花,秋收冬藏鲜果香’的四季收益格局。”蔡百争说。

标准化培育 让板栗扬名

近年来,河北省为迁西板栗的发展量身定做了发展思路,《关于推进迁西板栗标准化生产的通知》《关于加强板栗无公害生产工作的通知》……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板栗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做好板栗标准化生产,迁西县已经建成3个万亩标准示范园区、20个千亩标准示范园区、320个板栗专业村,全县板栗生产实现了基地建设品种化、生产技术规范化、生产过程无害化、采收储藏科学化的大格局。

“这几年,我研究出了一种凤尾枝修剪技术,这种修剪方法具有‘三省、三高、三低’的特点,‘三省’即省时、省力、省肥;‘三高’即板栗质量高、嫁接成活率高、板栗产量高;‘三低’即经营成本低、消耗水分低、病虫害发病率低。”林业技术站专家史正宽介绍。

几年来,随着凤尾枝修剪技术的推广,让栗农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我们家有100多棵盛果期的板栗树,用传统的修剪方法,一年也就能打200多斤板栗,用了这种凤尾枝修剪技术每年产量能达到1500斤呢!”白庙子镇横河村村民付中华开心地说。

迁西县板栗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磊介绍:“这些年,我们持续强化对板栗品种选育、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储藏等技术的普及推广,全县75万亩板栗基地全部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

近年来,为进一步擦亮“迁西板栗”金字招牌,迁西县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对接求教,为迁西板栗标准化种植“把脉问诊”,不断加强板栗优种选育,迁西板栗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组团式发展 让栗农致富

每逢初秋,燕山的浓阴下,一串串栗蓬咧开了嘴,微风掠过,纷纷掉落,既承载着栗农们丰收的喜悦,又孕育着迁西人民致富的希望。

“加入合作社后,不仅为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有机肥料,而且板栗收购价格比普通收购每斤高出2元。”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刘国红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成立于2006年的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是国内成立时间较早的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人。

“迁西是‘中国板栗之乡’,但是大多数板栗没有品牌,有些也无法保证质量。”张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06年,张国华注册了“胡子”商标并成立了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实行板栗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制度。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多年来,张国华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头,这也使得“胡子板栗”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迁西县不断健全“板栗龙头企业+板栗专业合作社+板栗基地+栗农”的组织体系,目前全县共有300多家板栗专业合作社、35家板栗企业,101家迁西板栗直营店遍布大江南北,板栗系列产品进入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际市场。

延伸式拓展 让产业多元

创业新潮激荡诗意山水,项目之花绽放画境栗乡。随着“迁西板栗”的名声远扬,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河北冀通农产品交易市场、盛益隆万吨有机板栗食品加工、巨人岛食品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或投产。

怀着进一步做大做强板栗产业的强烈使命感,迁西县高点定位、强力推动,挂牌成立迁西板栗集团,并于2020年10月份启动尚禾谷总部项目,为板栗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心剂”。“项目主要建设板栗研发和展示交易中心,板栗深加工生产车间,进一步延伸板栗产业链条、增加板栗产品附加值。”唐山尚禾谷板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计校充满信心。

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迁西县始终致力于研制开发安全、便捷、适口、保健的多元化板栗终端食品,除了颇受人们喜爱的糖炒板栗、干炒板栗外,还有罐头、板栗月饼、板栗保健酒等多品种的板栗深加工产品。

迁西县近年来累计投入科研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研发出板栗保健酒、栗花面膜、栗蓬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延伸产品,推动了板栗剩余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为推动产业融合化、多元化发展,依托板栗产业,迁西县大力推动“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以板栗为主要特色的景区景点达到12家,休闲采摘园有40家,板栗文化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内涵,归巢部落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森林民宿”,迁西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7亿元。

记者手记

河北迁西板栗是县里的传统产业,然而,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老而弥坚,历久弥新。迁西县充分利用栽培历史悠久、品牌打造早、标准化栽培的优势,实行品牌兴农战略,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延长产业链,立足资源优势,推行产业化经营,在完成多次转型升级后,延续了产业的旺盛活力。板栗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板栗深加工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还带动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板栗经济成为迁西县响当当的县域特色经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