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期货周报丨欧美多国货币政策紧缩,经济衰退预期升温,铜价累跌20%,金属需求下滑担忧上升,生猪价格仍上涨

作者:王琦 78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孙永乐 广州报道

本周(7月4日-7月8日),欧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引发市场衰退预期大幅升温,大宗商品呈现大幅下行趋势。

就国内期货表现来看,本周金融市场情绪再次悲观,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各板块走势低迷,生猪价格仍持续上行。

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原油期货周内下跌2.66%,燃油大跌11.98%、LPG下跌2.21%;黑色系板块,焦炭下跌2.43%、焦煤下跌3.27%;有色金属板块,沪铜下跌4.33%、沪镍下跌2.54%;农产品板块,豆油、棕榈油分别大跌5.87%、7.79%,棉花下跌4.91%、生猪持续上涨7.32%。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铜价已累跌20%,全球经济增长恐放缓

数据显示,LME期铜价格上周刚刚跌破了8000美元/吨关口,为2021年初以来首次;整个二季度,在伦敦交易的一篮子工业金属录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差单季表现。随着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警告声甚嚣尘上,几乎所有工业金属眼下都面临承压。

当前许多原材料的价格仍然处于历史高位,但价格确实是在回落了,而且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将这种逆转视为一个迹象,即美联储的加息正在减少需求。然而,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但由于上半年全球股市和债市表现惨烈,一些观点仍认为大宗商品是安全的投资选择。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汇率分析师李·哈德曼(Lee Hardman)指出,“铜的价格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良好领先指标,但近几个月来,其下跌幅度约为20%。在近代史上,类似规模的跌幅或更大的抛售只在几个时刻发生过,包括2020年初新冠病毒暴发期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热点二:大宗商品光环褪去,对冲基金争相多翻空

大宗商品价格从历史高位急转直下,对冲基金纷纷撤出对玉米、铜和石油等品种在内的看涨押注,这是金融市场衰退担忧加剧的最新迹象。对冲基金是近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核心力量,它们卖出多头头寸,并用看跌期权取而代之。

研究机构Peak Trading Research研究主管大卫·惠特科姆(David Whitcomb)表示,尽管许多原材料的现货供应仍然紧张,但“对冲基金正在撤出资金,他们正在引领市场出现大量清算。”

管理着106亿美元资产的海外知名私募基金Aspect Capital自5月初左右以来一直在做空铜、银、铁矿石和钢铁等大宗商品,因为他们预计全球经济将放缓并拖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在农产品领域,该公司做空糖和可可已有一段时间,最近还对小麦建立了少量空头头寸。

热点三:供应释放,棕榈油近一个月累计下跌30%

近期,油脂油料市场偏弱运行,短短一个月时间棕榈油累计跌幅超过30%,豆油和菜油累计跌幅超过25%,豆粕相对最为抗跌,累计跌幅也超过13%。

光大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侯雪玲表示,市场的疲软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令衰退担忧、资金收紧担忧增加,多头撤离油脂市场;其次,印尼棕榈油恢复出口,并且出口刺激政策层层加码,低价棕榈油冲击市场,拖累油脂下行;再次,俄乌冲突僵持中,但粮食运输恢复预期增加,这可以从俄乌谷物、葵花籽类出口增加超预期、联合国协调下俄乌均撤离港口、出口人道主义通道即将打开可以验证,市场进一步回吐俄乌冲突带来的涨幅;最后,需求端谨慎,随用随买,随着价格急跌,需求方谨慎为主,随用随买,市场成交低迷,需求被冻结,有限需求大幅减少。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上半年CPI\PPI运行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今年1—6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去年同期上涨7.7%,PPI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大陆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1—6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6.0%。上半年,PPI比去年同期上涨7.7%。6月PPI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PPI涨幅已连续6个月回落。

展望今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表示,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所以我们目前判断,CPI有望下半年还是在合理区间运行。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同时国内保供稳价效果也持续显现,我们预计PPI将延续回落态势。

要闻二:证监会试点工作启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

据证监会网站7月8日消息,为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非现金分配机制,拓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渠道,促进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近日,证监会启动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

此次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是证监会推动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环境、支持行业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证监会将结合试点工作实践情况及时总结评估,继续推进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机制,引导并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范发展,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燃料油:燃料油供应端,俄罗斯高硫燃料油出口降幅相对有限,助推了高硫价格的持续下跌。3季度即将进入北半球成品油需求旺季,汽柴油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持续打压低硫供应。另一方面,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明显减少,叠加美国LNG主要出口设施将长期检修,欧洲气价有望维持高位,同样将抬升低硫生产成本。(建信期货)

LPG:成本端,国际油价周内大幅下挫,7月沙特CP环比跌25美金,到港成本跌至5700-5800区间,为8月合约的有效阻力位。供应端,国产供应量环比下跌0.45%,山东地炼负荷维持在69.2%附近;进口端,国内进口持续倒挂,到港预报减少。美国丙烷周度出口环比上涨,同比偏高。需求端,烷基化利润环比上涨,但开工大幅下滑;MTBE开工预期高位持稳;PDH装置开工偏低,预期上升。民用市场需求受高温影响偏弱。整体看经反推的LPG周度需求环比上涨。库存方面,港口库存本周为170.01万吨,环比-1.3%,后市仍有去库预期。炼厂库存压力主要体现在华南和山东地区。综上,本周LPG供增需增,民用气需求羸弱拖累市场重心下移,海外进口成本也因油价而冲高回落。(上海东亚期货)

黑色系板块:

焦煤:市场方面,近期焦煤刚需短期走弱,市场观望情绪增加,贸易商等投机需求观望为主,昨日线上竞拍成交价小幅回落,部分资源有流拍现象。供应方面,在增产增供政策主导下,国内产量有增加预期,海运焦煤利润短期修复,进口蒙煤通关数量持续增加但短期受疫情影响不确定增加,焦煤供应整体有所改善,但需关注增量的持续性。需求方面,下游库存较低,铁水见顶回落,但总体仍在高位,刚需有支撑,不过钢厂负反馈仍在,同时仍面临政策性压产,焦煤远期需求暂不乐观,短期关注钢材表需回升是否具有持续性。库存方面,焦煤整体库存仍在历史偏低位置,对阶段性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整体来看,当前焦煤库存低位,铁水仍然偏高,现实有支撑,但供应逐步改善,钢厂减产,倒逼焦煤降价。期货方面,盘面在蒙煤成本支撑位附近徘徊,近期钢材表需仍不错,但近期交易更多的是海外衰退风险,再加上国内疫情再度多地爆发,黑色需求恢复再次面临压力,短期建议暂观望,中期可关注多钢厂利润。(先锋期货)

有色金属板块:

沪镍:本周周内价格一度再次下探,主要担心经济增长以及美联储七月加息。供应面来看,国内产量恢复较快,进口增加,供应相对充足。需求方面,不锈钢产业链减产,对镍铁需求下降,更是对镍板采购减少(成本因素),新能源产业链抛售镍豆(中间品与高冰镍经济性更佳)。近期价低时一些刚需采购热情较高。短线表现出供需两强的现状,但长线过剩情况不变,供需仍偏弱。(大越期货)

农产品板块:

生猪:目前的气温较高,饮食偏清淡,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有限,持续提价下游接受力度有限。另外,政府约谈各大养殖企业,保供稳产,限制压栏的情况,或对盘面有所打击。同时发改委也约谈期货交易所,并提出后期可能会释放生猪储备肉,来调节价格。不过目前中小企业仍有一定的压栏惜售的情绪,在限制生猪的供应。期货盘面来看,猪价再创新高,不过在政策面的调控下,猪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有限。(瑞达期货)

棉花:本周郑棉依然低位盘整。美国疆棉禁令对国内市场冲击巨大,孟加拉服装协会也要求国内纺织企业谨慎使用新疆棉。虽然现阶段市场在炒作拜登计划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的热点,但受到疆棉禁令政策的影响,即使取消关税,利好程度有限。国储棉发布公告,计划当现货价格不高于18600元/吨时轮入储备棉,主要目的依然是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棉价。现阶段新棉长势良好,预计为丰产年。下游整体开机率依然不高,虽然价格下跌,但受终端订单情况不佳的影响,纺企不敢贸然大量采购累库,多刚需补库和消化前期库存为主。(华安期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