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作者:趣史微视频

“注意壶的整体形状!”

2020年,浙江金华的一家陶艺课堂上,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正在专心地教学生们进行泥壶制作。

学生们人手一块黄泥,在老人的指导下塑造出了一个个圆溜溜、像西瓜一样的泥壶。

老人见此欣慰点头,他名为徐光统,来自浙江金华,是泥茶壶工艺的传承人,也是金华市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靠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泥茶壶,徐光统得到了不菲的收入,也创办了自己的这间陶艺工作室。

而他所制作的泥茶壶,因外形酷似西瓜因此有了个别致的名字——西瓜壶。

徐光统的制壶手艺出类拔萃,使得如今的西瓜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抢手货。

一家人因此吃穿不愁,徐光统更是当选了金华市优秀“非遗”传承人,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那么,这西瓜壶究竟有何神奇作用,而徐光统又是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着纯手工制作的泥茶壶一骑绝尘的呢?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徐光统)

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徐大爷和他的西瓜壶

今年已经76岁高龄的徐光统,来自塘雅镇下金山村砂罐茶壶制作基地,他是现如今为数不多的泥茶壶手艺人。

一走进徐光统的家,就能看见满院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泥茶壶半成品。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徐光统家后院)

因为外形酷似一个西瓜,徐大爷管这叫作“西瓜壶”。

徐大爷说,这西瓜壶的手艺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到如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当年徐大爷的祖辈为躲避战乱而一路南迁到了金华市的金山村,靠制作西瓜壶来养家,并将这手艺一代一代延续了下来。

相比于其他的茶壶,泥茶壶的孔隙较大,吸水性强。因此,通过泥茶壶而蒸发的水汽要比其他茶壶的更多。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泥茶壶)

水汽化将会吸收热量,这样一来,壶内的水的温度就会变低,甚至比室温都要更低。

对于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冰箱空调的我们来说,这样的泥壶或许已经并不稀奇了。

对老一辈的金华人来说,这是家家户户都会备上几个的茶壶,用来沏茶口感甘甜清冽不说,就算放上几天几夜茶水也不会变味。

“在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村子里组建了一支五人车队,专门把制成的西瓜壶往外头运。”

回忆起往昔的热闹,徐大爷的眼里还闪烁着光芒。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晾晒西瓜壶)

“可如今不一样了,不说用西瓜壶的人少了,随着老一辈们的离世,如今金华会做西瓜壶的也只剩我们家这一支了。”

徐大爷从12岁起,就开始跟着自己的父亲“玩泥巴”,这一玩就是60多年。

最开始的几年,他接触最多的就是揉泥巴。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晒泥)

外行人看来这揉泥巴能有什么讲究呢,就连村口穿着开裆裤的小孩都会。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揉泥是西瓜壶制作的关键。

首先泥里不能有任何的杂质,否则做出来的西瓜壶容易碎裂。

其次,泥土的软硬程度也是有讲究的,泥巴揉得过硬西瓜壶就不容易塑造出形状,而揉得过软的话又很容易塌陷。

所以啊,这泥巴要是揉不好,后续的拉胚、塑形等工序都是会受到影响的。

那什么泥都可以用来制作西瓜壶吗?

当然也不是。

黏土是制作西瓜壶唯一的原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

徐大爷说,他们用来制壶的黏土是江南水田深土层的一种特别的土,只有在村里的一些池塘中才能够挖到。

说着说着徐大爷就揪出一块揉好的土上手来给大伙演示了起来。

他将泥巴按在一个小木轮上,然后再用木棍带动与小木轮啮合的大木轮,木轮快速转动起来,徐大爷就这样轻车熟路地用手捏着泥巴拉起了胚。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制作西瓜壶)

这泥胚子仿佛也格外听徐大爷的话,不一会的功夫就成了一个西瓜壶的形状。

徐大爷笑眯眯地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杰作”。

他身上穿着一件藏青色的短袖,汗水浸满了前胸和后背,裤子也一直卷到了大腿上,赤着脚站在水泥地上。

夏天的金华太炎热了,只是在外头站一会很多人就已经晒得不行。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徐光统)

可是这几十年来徐大爷就是这么度过的,他不光要晒着,还要揉泥、拉胚,更是要经历烧窑时的烘烤。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谁愿意做这泥巴活呀!以前村里还有几家人也做这西瓜壶,后来都停了,只剩下了我们一家。”

徐大爷放不下老祖宗的手艺,他是希望将这手艺一代一代继续传承下去的。

对西瓜壶的未来,徐大爷表现得十分乐观。

虽然社会的发展对西瓜壶的销售确实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金华这样的农村人对西瓜壶却仍然是情有独钟,兴许是长久以往的习惯一时之间变不了。

没有了同行的竞争,徐大爷家西瓜壶的销量也一直很好。

光是去年一年就烧了10多窑,一窑能出300多件西瓜壶,而每件西瓜壶的出厂价格也能达到30多块钱。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烧窑)

靠着制作和销售西瓜壶,已经能够为徐大爷一家带来足够的收入了。

况且西瓜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很多外地人不知道,现在网络技术发达了,或许西瓜壶也能够迎来它的第二春。

与时俱进的西瓜壶

社会发展极速,使得越来越多的玻璃制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类似泥壶这样的“老物件”已经逐渐消磨在了世人视线之中。

但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些泥壶,在它们身上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

泥壶是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朝就发明出了的。

传说当时禹的皇后病重,太医开出的药方要求在煮药时不能使药水与金、银、铜、铁等金属物质接触,因此也就无法使用当时皇宫内所通用的金属器皿煮药。

禹为了救自己的皇后,就亲自使用泥制作了药坛。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夏朝陶罐)

后来的人们发现,用泥土做成的器皿用来装东西不易腐败,用来喝水更是十分凉快。

因此泥制容器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可现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这种泥茶壶已经慢慢淡出了市场,从事泥茶壶制作的手艺人也已经屈指可数。

徐大爷的坚持得到了他儿子和孙子的支持,现在祖孙三代人一起从事着西瓜壶的制作。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徐光统和儿孙们)

新鲜力量的加入也给徐大爷的西瓜壶带来了新鲜的玩意儿。

古往今来,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百姓,对陶器的外形都有着别样的追求。

不同造型的茶壶,或是印有不同的花色,雕刻着不一样的花纹,都能够表现出茶壶主人的格调、气质、审美、爱好等,让人们产生愉悦的感受。

在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现如今,过去西瓜壶单一的外形在市场上的销售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徐大爷的儿子便是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

因此他将绘画工艺加入到了自家的泥茶壶中。

由于西瓜壶需要保留气孔来发挥它的功能,因此不能够对其进行上釉,那应该怎么办呢?

徐大爷的儿子千想万想,最终决定制作压花滚轮,通过滚轮在泥茶壶上印刻出花纹。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印制花纹)

这样一来,原本千篇一律的西瓜壶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传统的莲花图案,或是任何当下流行的花色,都能够通过制作压花滚轮来印制到徐大爷家的西瓜壶上。

此外,徐大爷的儿孙们也对泥茶壶的形状进行了创新。

茶壶通常都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茶盖、茶嘴、茶腹、茶把。

在保留这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其形状造型等都是可以进行根据人们的审美偏好进行调整的。

西瓜壶的形状滚圆,酷似一个西瓜,此外也可以有形似双扣碗的“合欢壶”以及像匣盒一样的“四方壶”等。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合欢壶)

不同的形状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们的审美情趣。

这些改良也使得传统的西瓜壶逐渐追赶上了市场的脚步,其销量更是节节攀升。

就这样,由徐大爷和儿孙们制作,将一团团泥胚子变成了朴素典雅的茶壶。再由奶奶一只一只检查过,确保每一只茶壶都不存在制作上的缺陷。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检查成品)

就这样,徐大爷家的西瓜壶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对于未来,徐大爷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像陶艺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开始以DIY的形式出现在了市场上。既能够满足人们陶冶情操的需求,又能够满足不同个体的审美差异。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体验派,仅仅将西瓜壶作为一种工业产品进行售卖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因此,徐大爷希望将来能够成立一个工作室,不仅出售西瓜壶,更要吸引全国各地的顾客到这里来自己动手DIY西瓜壶。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徐光统教授陶艺课)

2021年,徐大爷入选了金华市优秀“非遗”传承人。

他作为砂罐茶壶制作技艺项目优秀“非遗”传承人,多年来不仅致力于制壶技艺的自我提高,更是为西瓜壶的传承与发扬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2020年这一整年中,徐大爷不仅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展演,也成功经营了自己的泥茶壶体验馆。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陶瓷展览)

一年之中,体验馆营业了300多天,到馆内进行泥茶壶制作的顾客也高达2000多人。为泥茶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传统手工艺的困境

除却西瓜壶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陆的很多传统手工艺都已经失传或面临着失传。

就拿虎头鞋来说,这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字看起来是个童趣的老虎模样,因此被称为虎头鞋。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虎头鞋)

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仅仅是虎头刺绣就需要用到拨花、打籽等多种绣法,刺绣工人们需要具备精湛的刺绣技术。

在过去,每逢过年过节,老一辈总是会给儿孙们绣上这么一双来保护孩子们在来年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可如今现代化的工业制鞋技术不仅成本低、制作快还能够批量生产,对这种传统的制鞋工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市场上会做虎头鞋的绣工们已经不多了,传统的虎头鞋也慢慢地淡出了市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捏面人、吹糖人、泥塑等等,都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究竟怎样才能打破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失传困境呢?

徐大爷家的西瓜壶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徐光统祖孙三人)

首先,发扬传统手工艺不能守旧。

面对市场是日趋多元化的需求,他和儿孙们以创新的思想进行西瓜壶的生产,从造型到花纹,他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跟随着现代人的思想对自己的西瓜壶进行不断地改良。

其次,他顺应潮流,选择了相应的宣传推广的方式。

徐大爷积极参加展览演出,开设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是进入校园将传统的陶艺技术交给在校学生。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泥制茶壶)

这样不仅能让大众们对这种传统手工制作的西瓜壶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够激发人们对它的好奇。

最终将这个同村其他手工艺者都放弃的局面给盘活了。

他成功也是给其他的手艺人们打了一个样,并不是一定要抛弃自己的传统手艺,而是应当与时俱进是自己的手工艺品重新获得市场。

只有这样,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才能够细水长流,不断发扬!

四、小结

徐大爷和西瓜壶之间的故事是令人动容的,在大家纷纷放弃这个几乎要被现代市场淘汰的传统泥壶时,他仍然秉持着自己的热爱,坚定地将西瓜壶传承、发扬。

他和他的儿孙们,用现代化的思维去打破原本不利的局面,重新将西瓜壶带回了大众的视野。

事实上,想西瓜壶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品都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贝,是中华5000年文明中熠熠闪光的珍宝,绝不该在历史的长河中泯灭!

每一个手工艺工作者都应该像徐大爷这样,找到一条真正合适的路,将这样的宝贝流传下去。

泥巴大师徐光统:玩泥巴60年泥壶成抢手货,2021年入选非遗传承人

(手工艺者)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保留一份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关注,为我们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朱铁成.泥茶壶致冷原因的研究[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3:39-39.

高广.对《泥茶壶致冷原因的研究》的随想[J].物理教师,2003:57.

张建成.他为一把泥茶壶而坚守[J].文化交流,2017

李桂福.茶壶与美的造型[J].农业考古,2007:121-122.

梁波,胡柳.基于SWOT分析法的陶艺DIY产业营销策略分析[J].消费导刊,2013:100.

张雪影.中国正在消失的传统老行当:手工技艺[J].《重庆行政:公共人物》,2014:84-85.

梁凤英.行将失传的民间传统老手艺[J].寻根,2015:28-3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