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厄立特里亚为什么从埃塞俄比亚分离出去

作者:朱磊教授
厄立特里亚为什么从埃塞俄比亚分离出去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部。

历史上埃塞俄比亚形成国家后,其历代君王始终未放弃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

近代厄立特里亚先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和英国托管地。

厄立特里亚建立起了相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体系。而埃塞俄比亚却属于比较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家,两个地区逐渐拉开了差距。

1952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合并为一个联邦。

但这两个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政治体制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关键还有着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合并后厄立特里亚始终存在分离运动。

后来埃塞俄比亚以其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力量击败了厄立特里亚反对势力,并于1962年单方面废除联邦,使厄立特里亚成为自己的一个省。

此后厄立特里亚开始以武力争取独立。

1993年厄立特里亚举行全民公决,以绝对多数赞成正式宣告独立。

(一)“势”的变化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几十年的冲突实际是两极世界角逐中东、北非、印度洋一带主要战略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与苏联支持该地区有关国家各自的政治诉求,实际上都是为了保持和扩大自己的战略利益。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统一与分裂都是美苏争霸下的产物。

美国当年促成建立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联邦出于以下战略考虑:一是防范苏联的影响扩大到中东和非洲之角地区,威胁那里的石油产区及其运输航道;二是确保美国占用厄立特里亚军事设施,以对抗苏联的扩张。

1950年7月,美、英、意三国代表在华盛顿会晤,认为可以满足埃塞俄比亚对厄立特里亚的政治要求,建立一个在中东地区反共的堡垒。1952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联合国安理会直言: “从正义角度而言,厄立特里亚人民的意愿应得到考虑。然而,美国出于红海盆地及世界和平的战略利益,需要这个国家与我们的盟国埃塞俄比亚联合起来。”

英国和意大利1949年5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曾提出将厄立特里亚均分给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动议,埃塞俄比亚支持,厄立特里亚反对。美国则首次提出埃厄联邦方案。

1950年初,受四届联大指派,由危地马拉、巴基斯坦、缅甸、南非和挪威代表团组成调查团访问厄立特里亚,此举的结果是:危地马拉、巴基斯坦主张由联合国托管一段后让厄立特里亚独立,缅甸和南非建议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挪威则主张厄埃合并。英、美、巴西等14国提出“联邦方案”草案,要求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

1950年12月联大拒绝苏联东欧集团、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关于厄立特里亚立即独立的提案,通过了《联合国390-A(V)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联合国关于埃厄联邦决议的《联邦法》规定:“(1)厄立特里亚应作为一个自治体在埃塞俄比亚帝国主权下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2)厄立特里亚政府在国内事务方面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这意味着埃塞俄比亚皇帝是联邦的唯一元首或联邦政府唯一首脑,将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行使其联邦权力,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在各自领域享有剩余的权力。

由于当时的埃塞俄比亚政府在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中选择了倒向美国,苏联自然支持厄立特里亚独立。苏联代表当时批评美英主导的做法:“如果联邦制是解决厄立特里亚问题的方法,也应由厄立特里亚人民自己、而不是由一个国际组织来决定。”

然而1974年9月埃塞俄比亚皇帝下台后,美国终止发展与埃塞俄比亚的外交关系,并停止向其供应所有军火。苏联及其盟国则随即填补真空,态度180度大转弯,开始全力支持埃塞俄比亚镇压厄立特里亚的独立运动。

社会主义古巴曾在1967~1971年精心挑选并培训了大量厄立特里亚青年准备从事独立运动,亲美的埃塞俄比亚政府倒台后,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接受法国《非亚》杂志记者采访时称埃塞俄比亚军政权是“真正进步的力量”,而厄立特里亚人是为“国际反动阴谋”服务。

苏联《真理报》也认为厄立特里亚争取自决斗争是“为他人玩游戏”。苏联、东欧和古巴向埃塞俄比亚援助大量军火,派遣军事顾问,直接指挥军队和驾驶战机,但仍未帮助埃塞俄比亚平息厄立特里亚的武装斗争。

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统以后,苏联对其社会主义盟国的援助不断减少,埃塞俄比亚军政权统治也开始岌岌可危。

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亚军政权垮台。厄立特里亚全境解放,成立了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随即厄立特里亚同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达成协议,厄立特里亚将在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厄立特里亚的独立问题。

1993年4月厄立特里亚如期举行全民公决,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成立。

(二)“力”的对比

从力量的对比看,双方差距是巨大的。

埃塞俄比亚的国土面积为110万平方公里,是厄立特里亚的近10倍,厄立特里亚只有11万平方公里。

厄立特里亚拥有510万人口,而它的对手埃塞俄比亚则有8250万人,约为厄立特里亚人口的16倍。

厄立特里亚属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落后,丰年粮食自给率仅60%-70%。工厂只有十几家,均为纺织与服装加工(9%)、制革、制鞋、食品加工(50%)、农畜产品加工、金属加工、化工及塑料制品加工(8%)、建材等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小厂。全国仅一家柴油发电厂,人均年用电量不及70度。除首都和马萨瓦外,其他城市每日仅供电6~7小时,农村普遍无电力供应。2007年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2%。2014年GDP为38亿美元,人均GDP为680美元。

埃塞俄比亚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埃塞俄比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系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占GDP约50%。农牧民占总人口85%以上,主要从事种植和畜牧业,另有少量渔业和林业。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2013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个城市。2013年GDP为388亿美元,是厄立特里亚的10倍多。

埃塞俄比亚人均GDP为426美元,仅为厄立特里亚的60%多。厄立特里亚长期居于埃塞俄比亚的殖民地地位,超过70%的对外贸易都要依附于埃塞俄比亚,而埃塞俄比亚却拥有多元的贸易伙伴。

军事力量方面,埃塞俄比亚2010年国防军总兵力约18万人,其中正规军约15万人,安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约3万人,空军约8000人,有作战飞机120架。

厄立特里亚常备4万正规军。1998年~2000年厄埃边界战争期间,政府大量扩军,曾达30万人。陆军有约150辆坦克、80辆各式火箭炮、自行火炮、自行防空炮和大约50余套防空系统。厄陆军士兵主要装备的是以AKM为主的苏式步枪。空军有60余架作战飞机和30余架直升机,海军有20余艘舰艇。厄立特里亚年度国防开支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20%。厄军士兵占全国劳动力11%强,广泛参与农业生产、修路筑桥等经济建设活动。

(三)“策”的运用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统一的过程采取的是威慑统一方式。

1952年成立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联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的封建佃农经济和高度集权绝对君主制的埃塞俄比亚,与资本主义经济和多元政治的厄立特里亚结成联邦,埃塞俄比亚皇帝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让厄立特里亚人保持《联邦法》中的独立。

1952年3月底,厄立特里亚通过间接选举产生议会。在英国当局操纵下,亲埃塞俄比亚、亲英的议员取得议会席位的2/3。6月,由于埃塞俄比亚操纵厄立特里亚联合党在厄立特里亚境内搞恐怖暴力活动,英国人推举的行政长官颁布紧急状态令。9月,埃塞俄比亚皇帝任命厄立特里亚行政长官,埃厄联邦事实上已名存实亡。

1958年12月,厄立特里亚议会被迫表决降下厄立特里亚国旗,改用埃塞俄比亚国旗。次年,厄立特里亚改称“厄立特里亚行政当局”,“行政长官”改称“首席行政官”,放弃厄立特里亚“国玺国徽”,厄立特里亚成为“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统治下的厄立特里亚行政区”。

1959年9月,议会通过更换厄立特里亚《宪法》,并接受埃塞俄比亚《宪法》。1962年11月,埃塞俄比亚驻厄立特里亚部队占领主要城镇要害地带,喷气战机在上空盘旋恫吓市民。

厄立特里亚议员在枪口威逼下开会,“首席行政官”用少数议员才听得懂的阿姆哈拉语宣读事先备好的声明: “我即将向你们宣读的声明是厄立特里亚一事的最终解决,你们只能原封不动地接受,我们将宣布联邦完全无效,从今以后我们完全同祖国统一起来。”埃厄联邦废止,埃塞俄比亚吞并了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人的独立则是由和平方式转为武力方式才最终得以完成的。

1953~1962年,厄立特里亚政治领袖以为能说服埃塞俄比亚政府放弃破坏联邦体制,曾派代表团分别到埃塞俄比亚政府和联合国请愿,同时组织游行、罢工,并试图让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两个政府直接磋商。一切努力均未成功。

1958年底厄立特里亚人从请愿转向违抗,埃塞俄比亚则报之以铁腕镇压。逃亡国外的一部分原厄立特里亚联邦政府官员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并在厄立特里亚境内发展组织,进行反抗埃塞俄比亚占领军的武装斗争。

1962年埃厄联邦被废止,厄立特里亚民族主义力量认为此后的目标是“反殖民斗争”,最终实现民族自治乃至全面独立。

埃塞俄比亚封建君主政府被社会主义军政府取代后,“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与“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均要求通过公投实现厄立特里亚独立,埃塞俄比亚军政权在无法与之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发动“红海战役”,调动了埃塞俄比亚85%的军队,并邀请苏联、民主德国、利比亚和南也门等国派出大量部队参战,但未能取胜。反倒是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与厄立特里亚人的共同战斗,1991年5月推翻了埃塞俄比亚军政权,解放了厄立特里亚全境,成立了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

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之后,两国又多次爆发激烈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直到2018年两国才签订了《和平与友谊联合宣言》。

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的民族构成不同,官方语言和主流语言也不同,因受殖民者统治历史不同,形成的文化也不同,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也不同。在无法形成一个高权益弹性的统一制度框架时,选择通过国家独立维护自身利益,并在适当的国际时机实现了目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