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厄立特裡亞為什麼從埃塞俄比亞分離出去

作者:朱磊教授
厄立特裡亞為什麼從埃塞俄比亞分離出去

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裡亞位于非洲東北部。

曆史上埃塞俄比亞形成國家後,其曆代君王始終未放棄對厄立特裡亞的統治。

近代厄立特裡亞先後成為意大利殖民地和英國托管地。

厄立特裡亞建立起了相對先進的經濟和政治體系。而埃塞俄比亞卻屬于比較落後的封建農業國家,兩個地區逐漸拉開了差距。

1952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厄立特裡亞和埃塞俄比亞合并為一個聯邦。

但這兩個地區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政治體制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關鍵還有着尖銳複雜的民族沖突,合并後厄立特裡亞始終存在分離運動。

後來埃塞俄比亞以其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軍事力量擊敗了厄立特裡亞反對勢力,并于1962年單方面廢除聯邦,使厄立特裡亞成為自己的一個省。

此後厄立特裡亞開始以武力争取獨立。

1993年厄立特裡亞舉行全民公決,以絕對多數贊成正式宣告獨立。

(一)“勢”的變化

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裡亞幾十年的沖突實際是兩極世界角逐中東、北非、印度洋一帶主要戰略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

美國與蘇聯支援該地區有關國家各自的政治訴求,實際上都是為了保持和擴大自己的戰略利益。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裡亞的統一與分裂都是美蘇争霸下的産物。

美國當年促成建立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裡亞聯邦出于以下戰略考慮:一是防範蘇聯的影響擴大到中東和非洲之角地區,威脅那裡的石油産區及其運輸航道;二是確定美國占用厄立特裡亞軍事設施,以對抗蘇聯的擴張。

1950年7月,美、英、意三國代表在華盛頓會晤,認為可以滿足埃塞俄比亞對厄立特裡亞的政治要求,建立一個在中東地區反共的堡壘。1952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直言: “從正義角度而言,厄立特裡亞人民的意願應得到考慮。然而,美國出于紅海盆地及世界和平的戰略利益,需要這個國家與我們的盟國埃塞俄比亞聯合起來。”

英國和意大利1949年5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曾提出将厄立特裡亞均分給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的動議,埃塞俄比亞支援,厄立特裡亞反對。美國則首次提出埃厄聯邦方案。

1950年初,受四屆聯大指派,由瓜地馬拉、巴基斯坦、緬甸、南非和挪威代表團組成調查團通路厄立特裡亞,此舉的結果是:瓜地馬拉、巴基斯坦主張由聯合國托管一段後讓厄立特裡亞獨立,緬甸和南非建議厄立特裡亞與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挪威則主張厄埃合并。英、美、巴西等14國提出“聯邦方案”草案,要求厄立特裡亞與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

1950年12月聯大拒絕蘇聯東歐集團、巴基斯坦和伊拉克關于厄立特裡亞立即獨立的提案,通過了《聯合國390-A(V)決議》,決定厄立特裡亞作為一個自治體同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聯合國關于埃厄聯邦決議的《聯邦法》規定:“(1)厄立特裡亞應作為一個自治體在埃塞俄比亞帝國主權下與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2)厄立特裡亞政府在國内事務方面擁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權。”

這意味着埃塞俄比亞皇帝是聯邦的唯一進制首或聯邦政府唯一首腦,将在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裡亞行使其聯邦權力,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裡亞在各自領域享有剩餘的權力。

由于當時的埃塞俄比亞政府在美蘇争霸的世界格局中選擇了倒向美國,蘇聯自然支援厄立特裡亞獨立。蘇聯代表當時批評美英主導的做法:“如果聯邦制是解決厄立特裡亞問題的方法,也應由厄立特裡亞人民自己、而不是由一個國際組織來決定。”

然而1974年9月埃塞俄比亞皇帝下台後,美國終止發展與埃塞俄比亞的外交關系,并停止向其供應所有軍火。蘇聯及其盟國則随即填補真空,态度180度大轉彎,開始全力支援埃塞俄比亞鎮壓厄立特裡亞的獨立運動。

社會主義古巴曾在1967~1971年精心挑選并教育訓練了大量厄立特裡亞青年準備從事獨立運動,親美的埃塞俄比亞政府倒台後,古巴總統卡斯特羅接受法國《非亞》雜志記者采訪時稱埃塞俄比亞軍政權是“真正進步的力量”,而厄立特裡亞人是為“國際反動陰謀”服務。

蘇聯《真理報》也認為厄立特裡亞争取自決鬥争是“為他人玩遊戲”。蘇聯、東歐和古巴向埃塞俄比亞援助大量軍火,派遣軍事顧問,直接指揮軍隊和駕駛戰機,但仍未幫助埃塞俄比亞平息厄立特裡亞的武裝鬥争。

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總統以後,蘇聯對其社會主義盟國的援助不斷減少,埃塞俄比亞軍政權統治也開始岌岌可危。

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亞軍政權垮台。厄立特裡亞全境解放,成立了厄立特裡亞臨時政府。随即厄立特裡亞同埃塞俄比亞過渡政府達成協定,厄立特裡亞将在兩年内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厄立特裡亞的獨立問題。

1993年4月厄立特裡亞如期舉行全民公決,5月24日厄立特裡亞正式宣告成立。

(二)“力”的對比

從力量的對比看,雙方差距是巨大的。

埃塞俄比亞的國土面積為110萬平方公裡,是厄立特裡亞的近10倍,厄立特裡亞隻有11萬平方公裡。

厄立特裡亞擁有510萬人口,而它的對手埃塞俄比亞則有8250萬人,約為厄立特裡亞人口的16倍。

厄立特裡亞屬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80%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生産落後,豐年糧食自給率僅60%-70%。工廠隻有十幾家,均為紡織與服裝加工(9%)、制革、制鞋、食品加工(50%)、農畜産品加工、金屬加工、化工及塑膠制品加工(8%)、建材等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小廠。全國僅一家柴油發電廠,人均年用電量不及70度。除首都和馬薩瓦外,其他城市每日僅供電6~7小時,農村普遍無電力供應。2007年工業總産值占當年國内生産總值的19.2%。2014年GDP為38億美元,人均GDP為680美元。

埃塞俄比亞也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埃塞俄比亞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系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彙的支柱,占GDP約50%。農牧民占總人口85%以上,主要從事種植和畜牧業,另有少量漁業和林業。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2013年工業産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9%。制造業以食品、飲料、紡織、皮革加工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個城市。2013年GDP為388億美元,是厄立特裡亞的10倍多。

埃塞俄比亞人均GDP為426美元,僅為厄立特裡亞的60%多。厄立特裡亞長期居于埃塞俄比亞的殖民地地位,超過70%的對外貿易都要依附于埃塞俄比亞,而埃塞俄比亞卻擁有多元的貿易夥伴。

軍事力量方面,埃塞俄比亞2010年國防軍總兵力約18萬人,其中正規軍約15萬人,安全部隊和民兵預備役約3萬人,空軍約8000人,有作戰飛機120架。

厄立特裡亞常備4萬正規軍。1998年~2000年厄埃邊界戰争期間,政府大量擴軍,曾達30萬人。陸軍有約150輛坦克、80輛各式火箭炮、自行火炮、自行防空炮和大約50餘套防空系統。厄陸軍士兵主要裝備的是以AKM為主的蘇式步槍。空軍有60餘架作戰飛機和30餘架直升機,海軍有20餘艘艦艇。厄立特裡亞年度國防開支相當于國内生産總值20%。厄軍士兵占全國勞動力11%強,廣泛參與農業生産、修路築橋等經濟建設活動。

(三)“策”的運用

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裡亞統一的過程采取的是威懾統一方式。

1952年成立的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裡亞聯邦,是在聯合國主持下的封建佃農經濟和高度集權絕對君主制的埃塞俄比亞,與資本主義經濟和多元政治的厄立特裡亞結成聯邦,埃塞俄比亞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準備讓厄立特裡亞人保持《聯邦法》中的獨立。

1952年3月底,厄立特裡亞通過間接選舉産生議會。在英國當局操縱下,親埃塞俄比亞、親英的議員取得議會席位的2/3。6月,由于埃塞俄比亞操縱厄立特裡亞聯合黨在厄立特裡亞境内搞恐怖暴力活動,英國人推舉的行政長官頒布緊急狀态令。9月,埃塞俄比亞皇帝任命厄立特裡亞行政長官,埃厄聯邦事實上已名存實亡。

1958年12月,厄立特裡亞議會被迫表決降下厄立特裡亞國旗,改用埃塞俄比亞國旗。次年,厄立特裡亞改稱“厄立特裡亞行政當局”,“行政長官”改稱“首席行政官”,放棄厄立特裡亞“國玺國徽”,厄立特裡亞成為“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統治下的厄立特裡亞行政區”。

1959年9月,議會通過更換厄立特裡亞《憲法》,并接受埃塞俄比亞《憲法》。1962年11月,埃塞俄比亞駐厄立特裡亞部隊占領主要城鎮要害地帶,噴氣戰機在上空盤旋恫吓市民。

厄立特裡亞議員在槍口威逼下開會,“首席行政官”用少數議員才聽得懂的阿姆哈拉語宣讀事先備好的聲明: “我即将向你們宣讀的聲明是厄立特裡亞一事的最終解決,你們隻能原封不動地接受,我們将宣布聯邦完全無效,從今以後我們完全同祖國統一起來。”埃厄聯邦廢止,埃塞俄比亞吞并了厄立特裡亞。

厄立特裡亞人的獨立則是由和平方式轉為武力方式才最終得以完成的。

1953~1962年,厄立特裡亞政治領袖以為能說服埃塞俄比亞政府放棄破壞聯邦體制,曾派代表團分别到埃塞俄比亞政府和聯合國請願,同時組織遊行、罷工,并試圖讓厄立特裡亞與埃塞俄比亞兩個政府直接磋商。一切努力均未成功。

1958年底厄立特裡亞人從請願轉向違抗,埃塞俄比亞則報之以鐵腕鎮壓。逃亡國外的一部分原厄立特裡亞聯邦政府官員成立了“厄立特裡亞解放運動”,并在厄立特裡亞境内發展組織,進行反抗埃塞俄比亞占領軍的武裝鬥争。

1962年埃厄聯邦被廢止,厄立特裡亞民族主義力量認為此後的目标是“反殖民鬥争”,最終實作民族自治乃至全面獨立。

埃塞俄比亞封建君主政府被社會主義軍政府取代後,“厄立特裡亞解放運動”與“厄立特裡亞人民解放陣線”均要求通過公投實作厄立特裡亞獨立,埃塞俄比亞軍政權在無法與之達成一緻意見的情況下發動“紅海戰役”,調動了埃塞俄比亞85%的軍隊,并邀請蘇聯、民主德國、利比亞和南葉門等國派出大量部隊參戰,但未能取勝。反倒是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通過與厄立特裡亞人的共同戰鬥,1991年5月推翻了埃塞俄比亞軍政權,解放了厄立特裡亞全境,成立了厄立特裡亞臨時政府。

1993年厄立特裡亞獨立之後,兩國又多次爆發激烈戰争,造成了大量人員死亡。直到2018年兩國才簽訂了《和平與友誼聯合宣言》。

厄立特裡亞與埃塞俄比亞的民族構成不同,官方語言和主流語言也不同,因受殖民者統治曆史不同,形成的文化也不同,雙方的政治經濟利益也不同。在無法形成一個高權益彈性的統一制度架構時,選擇通過國家獨立維護自身利益,并在适當的國際時機實作了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