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作者:金波闲谈

1965年印巴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巴战争。这是国际冷战史中一个重要的事件, 印巴战争的结果,使得美国的南亚战略最终全面失败。

无论是过去的印巴战争,或者最近几年的印巴冲突,不管是什么原因,最终的爆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克什米尔”问题,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因篇幅有限,今天这里就不多讲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下百度。

说起第二次印巴战争,1962年的中印冲突是绕不过去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美国,一直带着一群小弟围堵中国,各种作妖,各种手段,软的硬的,要脸不要脸的,只要他们认为有用,就会毫无顾忌的使出来。一直像苍蝇一样嗡嗡的围着你转,让人恨不得拉出他们的肠子把他们勒死拉倒。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其实这是在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惯用的手段。其手段和目的更是明目张胆,不加掩饰。那时候,巴基斯坦还是美国的盟友,所以也同样“肩负”着这个任务。而当时的印度是不结盟运动主要发起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也就让美国“围堵”政策无法彻底落实,为此,美国一直不遗余力的拉拢印度,但收效甚微。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让美国大喜过望。被中国按地上摩擦的鼻青脸肿的印度,以一贯的“迷之自信”表示不服。于是,两国一拍即合,美国开始了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大力支持印度,希望以此来拉拢印度一起围堵中国,如果能撺掇的和中国再打起来那是顶好的。于是美印关系从肯尼迪时期开始快速发展。

约翰逊继任总统后,试图通过向印巴两国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将印巴两国打造成在南亚的“忠实的冷战伙伴”。以此来对中国以及苏联形成彻底的围堵态势。

可惜的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不仅没能实现它的战略意图,反而成了1965年印巴战争的推手,随着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也彻底击碎了美国的幻想, 最终,美国约翰逊政府既没有防止印度进一步加强同苏联的关系, 也没有防止巴基斯坦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关系。而自己在南亚的影响力和战略意图也彻底落空。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急剧增加军费开支,1961年至1962年,印度的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额的2.1%, 1962年至1963年为3%, 1964年至1965年则达到4.5%。在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下,使得印度军力急剧提升,到1965年, 印军从50万人增加到82.5万人, 其中山地师9个, 而空军则拥有45个作战中队。

巴基斯坦对印度军力的发展及其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潜在影响有着清醒的认识。时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的阿斯加尔·汗元帅说, 在准备对付中国的伪装下,,印度成功地从美国那里获得大量的军事援助, 正在建设规模庞大的军队, 他们几乎将空军扩大了一倍, 增强了海军力量, 进一步提高了飞机和坦克的生产能力……巴基斯坦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局面。“如果我们不勇敢地面对这一局面并立即加以准备, 那么当其武装力量得以充分增长之时, 那么印度不发动战争即能取得其政治目标的时刻就到来了。”

由于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这就成了推动巴基斯坦决定发展同中国友好关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一背景下, 巴基斯坦国内开始出现要求重新评价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呼声。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主张重新定位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代表人物, 他在1963年1月出任外交部长后, 更为积极地主张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声称同中国的友谊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当时的巴基斯坦领导人阿尤布·汗也开始考虑重新评价和认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对巴基斯坦的作用。他在1963年初表示, 巴基斯坦如果发现这些条约不仅是无用的, 相反还对国家利益产生危害, 巴基斯坦就会退出这些条约。

对此,美国则对巴基斯坦连哄带骗,装着苦口婆心的样子告诉巴基斯坦:“维护巴基斯坦利益最好的方法, 就是尽一切所能加强同自由世界的联系, 而不是削弱这种联系”。

虽然巴基斯坦一再表示对美国援助印度的不满,并且一再说明对印度的经济、军事援助会被印度用到巴基斯坦身上。但是这些担忧,美国人所表示的是不值一哂。

当时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邦迪表示, 美国充分意识到巴基斯坦对印度政策的不满, 但巴基斯坦必须意识到, “由于全球反共战略的原因, 我们决心要帮助印度”。美国决定“同印度建立新的关系, 就是使其工业和军事潜力得以发展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美国不顾巴基斯坦的反对, 继续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 其目的不仅要使印度成为一个“具有足够军事防御能力的盾牌”, 而且还要“建设一个可以完全抵御中国渗透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

也就是说,在时候美国人的眼里,印度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巴基斯坦,至于盟友不盟友这一纸合约,早被美国踩到了脚底下。利益面前,哪来什么盟友!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但为了安抚巴基斯坦一起围堵中国,美国还是决定在1965年财政年向巴基斯坦提供两个中队的F-104超音速战斗机, 但是,这是设置了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届时“政治气候”必须是“令人满意的”。美国所谓的“政治气候”必须是“令人满意的”,就是要巴基斯坦乖乖听话,既不能和中国走的太近,同时对美国和印度的关系闭嘴。而至于巴基斯坦最为关心的克什米尔问题, 美国认为这是巴基斯坦利用印度被中国打败的虚弱时机的一种趁火打劫行为,是要迫使印度屈膝投降,这是不对的。

1964年5月底,印度国防部长查万访问美国, 美国同意在1965年财政年向印度提供5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6月6日, 美国正式宣布了对印军事援助计划。

美国的决定使阿尤布·汗异常愤怒,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指责美国的做法是“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朋友”, 是“机会主义”, “毫无道德水准”。巴基斯坦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美集会。

阿尤布·汗在7月1日给约翰逊的信中写道: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损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 导致印巴之间的军备竞赛, 增加了它们的经济负担, 为共产主义扩展到南亚次大陆打开了方便的通道。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阿尤布·汗甚至声称, 巴基斯坦将被迫重新考虑作为盟国的义务。可是,约翰逊毫不理会巴方的抱怨, 他坚持认为, 对印度的军事援助可以遏制共产主义对南亚次大陆的威胁, 这符合印巴两国的利益。他警告巴基斯坦, 如果巴基斯坦要重新考虑同美国的关系, 那么美国除重新评估同巴方的关系外别无选择。

1965年3月阿尤布·汗访华。美国对此气急败坏,美国内部表示, “我们应该惩罚”阿尤布·汗“。约翰逊在给阿尤布·汗的信中充满了威胁,:“你在这个时候对中国的访问, 将导致公众关注巴基斯坦和美国在对待共产党中国问题上的分歧, 因此这将严重影响美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和防务的援助, 不利于美巴两国的“共同利益”。约翰逊在信中表示决定推迟阿尤布·汗对美国的访问。

美国认为巴基斯坦推行日益独立的外交政策以及同共产党中国、印度尼西亚以及第三世界发展密切的关系, 以寻求它们支持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的要求。这种处理克什米尔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是巴基斯坦利用了印度政治上的不稳定, 同时,巴基斯坦向印度施加过多压力的政策正在增加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 这将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而巴基斯坦相信, 印度无意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是印度立场日渐强硬的原因, 由于印度依赖美国的援助, 美国是可以施加关键性的压力的, 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美国不仅认为在军事援助与印度在克什米尔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而且指责巴基斯坦对美国给予印度的军事援助太过感情用事。同时,美国一直自信的认为, 美国给予巴基斯坦的援助是影响巴基斯坦政策的重要手段, 因为巴方不会从中国或苏联那里得到这么多的援助。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在美国唯我独尊的心态下,巴基斯坦在美国面前就是一个委屈的小弟,无论是国家利益还是所谓的盟友关系,在美国这个大哥眼里根本不值一文。后来的战争爆发也印证了巴基斯坦最初的担心。

虽然战争开始后美国用尽手段,施加各种压力,调动各种资源,甚至动用了英国,英联邦、联合国秘书长等,但这一厢情愿,始终以美国利益至上的调停注定是失败的。

1966年1月,最终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1965年战争后, 美国依然希望利用对印度的援助, 迫使印度缓和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保持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美国强调, 虽然印度的重要性要超过巴基斯坦, 但在南亚局势有合理的发展之前, 美国不会考虑恢复援助;印巴问题的解决, 只能靠政治上的妥协和双方立场的协调。

美国为此推迟对印度的军事援助, 并利用印度1965年至1966年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迫使印度政府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对于美国的政策, 印度官员公开表示, 印度做好了没有援助的准备, 而不屈从于压力;即便没有美国的小麦, 印度也不会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交易 。

而在同一时期, 印度政府不仅在越南问题上不断批评美国的政策, 而且还加大同苏联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领域的合作。到1970年代初期, 印度已经可以在国内生产所需武器装备的2/3 。更为重要的是, 印度在1971年同苏联缔结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为期20年的《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美国几乎完全丧失了对印度的影响。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1965年印巴战争后, 美国决定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路线, 因为巴基斯坦的“政治表现”不能让美国向它提供全面的发展援助。美国给予巴基斯坦大量援助的依据巴基斯坦必须认识到, 任何一个亲华的举动都会对美巴关系产生严重的政治麻烦。作为对美国“强硬”政策的反应, 巴基斯坦在1965年印巴战争后大力发展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 以获得各种援助特别是军事援助。

苏联也在1968年6月签订了对巴基斯坦增加军事援助的协定, 从1967年开始, 苏联开始向巴基斯坦提供军用卡车、吉普车和运输直升机等。而巴基斯坦在1968年初终止美国使用白沙瓦的设施, 则标志着“曾经存在于美巴之间的特殊关系的仅存的残留物的消失”。

1965年印巴战争不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矛盾和冲突发展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 这还是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大国关系在南亚地区变化的直接结果。美国对南亚次大陆的政策完全服务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以及在亚洲遏制中国的政策目标。

赔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国南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由于美国以遏制和防止中国的影响作为其南亚地区政策的核心, 以“多米诺理论”作为其支持和援助印度的根据, 同时以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作为实现其南亚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 因此美国的政策存在着援助印度对抗中国与同时发展同巴基斯坦同盟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美国在1965年印巴战争前决定在南亚地区推行更加符合美国“真正战略利益”的政策, 并由此判定巴基斯坦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南亚的安全利益。美国对战争的不介入以及以停止援助作为迫使印巴接受停火的压力,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巴基斯坦的惩罚, 但实际上也丧失了对印巴两国施加影响的渠道。

这种特点随着苏联在1965年印巴战争后大力援助印度并发展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以及巴基斯坦发展和密切同苏联等国的关系而更为明显, 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迅速减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