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作者:金波閑談

1965年印巴戰争又稱第二次印巴戰争。這是國際冷戰史中一個重要的事件, 印巴戰争的結果,使得美國的南亞戰略最終全面失敗。

無論是過去的印巴戰争,或者最近幾年的印巴沖突,不管是什麼原因,最終的爆發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克什米爾”問題,關于“克什米爾”問題的由來,因篇幅有限,今天這裡就不多講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查下百度。

說起第二次印巴戰争,1962年的中印沖突是繞不過去的。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美國,一直帶着一群小弟圍堵中國,各種作妖,各種手段,軟的硬的,要臉不要臉的,隻要他們認為有用,就會毫無顧忌的使出來。一直像蒼蠅一樣嗡嗡的圍着你轉,讓人恨不得拉出他們的腸子把他們勒死拉倒。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其實這是在上世紀冷戰時期美國慣用的手段。其手段和目的更是明目張膽,不加掩飾。那時候,巴基斯坦還是美國的盟友,是以也同樣“肩負”着這個任務。而當時的印度是不結盟運動主要發起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這也就讓美國“圍堵”政策無法徹底落實,為此,美國一直不遺餘力的拉攏印度,但收效甚微。

1962年的中印邊界沖突讓美國大喜過望。被中國按地上摩擦的鼻青臉腫的印度,以一貫的“迷之自信”表示不服。于是,兩國一拍即合,美國開始了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大力支援印度,希望以此來拉攏印度一起圍堵中國,如果能撺掇的和中國再打起來那是頂好的。于是美印關系從肯尼迪時期開始快速發展。

約翰遜繼任總統後,試圖通過向印巴兩國提供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 将印巴兩國打造成在南亞的“忠實的冷戰夥伴”。以此來對中國以及蘇聯形成徹底的圍堵态勢。

可惜的是。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不僅沒能實作它的戰略意圖,反而成了1965年印巴戰争的推手,随着第二次印巴戰争的爆發,也徹底擊碎了美國的幻想, 最終,美國約翰遜政府既沒有防止印度進一步加強同蘇聯的關系, 也沒有防止巴基斯坦進一步發展同中國的關系。而自己在南亞的影響力和戰略意圖也徹底落空。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印度在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後急劇增加軍費開支,1961年至1962年,印度的軍費開支占國民生産總額的2.1%, 1962年至1963年為3%, 1964年至1965年則達到4.5%。在美國對印度的軍事援助下,使得印度軍力急劇提升,到1965年, 印軍從50萬人增加到82.5萬人, 其中山地師9個, 而空軍則擁有45個作戰中隊。

巴基斯坦對印度軍力的發展及其對克什米爾問題的潛在影響有着清醒的認識。時任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的阿斯加爾·汗元帥說, 在準備對付中國的僞裝下,,印度成功地從美國那裡獲得大量的軍事援助, 正在建設規模龐大的軍隊, 他們幾乎将空軍擴大了一倍, 增強了海軍力量, 進一步提高了飛機和坦克的生産能力……巴基斯坦面臨着非常危險的局面。“如果我們不勇敢地面對這一局面并立即加以準備, 那麼當其武裝力量得以充分增長之時, 那麼印度不發動戰争即能取得其政治目标的時刻就到來了。”

由于巴基斯坦的國家利益受到了嚴重威脅,這就成了推動巴基斯坦決定發展同中國友好關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這一背景下, 巴基斯坦國内開始出現要求重新評價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呼聲。佐勒菲卡爾·阿裡·布托是主張重新定位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代表人物, 他在1963年1月出任外交部長後, 更為積極地主張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 聲稱同中國的友誼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當時的巴基斯坦上司人阿尤布·汗也開始考慮重新評價和認識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對巴基斯坦的作用。他在1963年初表示, 巴基斯坦如果發現這些條約不僅是無用的, 相反還對國家利益産生危害, 巴基斯坦就會退出這些條約。

對此,美國則對巴基斯坦連哄帶騙,裝着苦口婆心的樣子告訴巴基斯坦:“維護巴基斯坦利益最好的方法, 就是盡一切所能加強同自由世界的聯系, 而不是削弱這種聯系”。

雖然巴基斯坦一再表示對美國援助印度的不滿,并且一再說明對印度的經濟、軍事援助會被印度用到巴基斯坦身上。但是這些擔憂,美國人所表示的是不值一哂。

當時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别助理邦迪表示, 美國充分意識到巴基斯坦對印度政策的不滿, 但巴基斯坦必須意識到, “由于全球反共戰略的原因, 我們決心要幫助印度”。美國決定“同印度建立新的關系, 就是使其工業和軍事潛力得以發展以對付中國共産黨人。“美國不顧巴基斯坦的反對, 繼續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 其目的不僅要使印度成為一個“具有足夠軍事防禦能力的盾牌”, 而且還要“建設一個可以完全抵禦中國滲透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 。

也就是說,在時候美國人的眼裡,印度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巴基斯坦,至于盟友不盟友這一紙合約,早被美國踩到了腳底下。利益面前,哪來什麼盟友!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但為了安撫巴基斯坦一起圍堵中國,美國還是決定在1965年财政年向巴基斯坦提供兩個中隊的F-104超音速戰鬥機, 但是,這是設定了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屆時“政治氣候”必須是“令人滿意的”。美國所謂的“政治氣候”必須是“令人滿意的”,就是要巴基斯坦乖乖聽話,既不能和中國走的太近,同時對美國和印度的關系閉嘴。而至于巴基斯坦最為關心的克什米爾問題, 美國認為這是巴基斯坦利用印度被中國打敗的虛弱時機的一種趁火打劫行為,是要迫使印度屈膝投降,這是不對的。

1964年5月底,印度國防部長查萬通路美國, 美國同意在1965年财政年向印度提供5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6月6日, 美國正式宣布了對印軍事援助計劃。

美國的決定使阿尤布·汗異常憤怒, 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指責美國的做法是“毫不猶豫地抛棄了朋友”, 是“機會主義”, “毫無道德水準”。巴基斯坦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美集會。

阿尤布·汗在7月1日給約翰遜的信中寫道:美國對印度的軍事援助損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 導緻印巴之間的軍備競賽, 增加了它們的經濟負擔, 為共産主義擴充到南亞次大陸打開了友善的通道。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阿尤布·汗甚至聲稱, 巴基斯坦将被迫重新考慮作為盟國的義務。可是,約翰遜毫不理會巴方的抱怨, 他堅持認為, 對印度的軍事援助可以遏制共産主義對南亞次大陸的威脅, 這符合印巴兩國的利益。他警告巴基斯坦, 如果巴基斯坦要重新考慮同美國的關系, 那麼美國除重新評估同巴方的關系外别無選擇。

1965年3月阿尤布·汗訪華。美國對此氣急敗壞,美國内部表示, “我們應該懲罰”阿尤布·汗“。約翰遜在給阿尤布·汗的信中充滿了威脅,:“你在這個時候對中國的通路, 将導緻公衆關注巴基斯坦和美國在對待共産黨中國問題上的分歧, 是以這将嚴重影響美國對巴基斯坦的經濟和防務的援助, 不利于美巴兩國的“共同利益”。約翰遜在信中表示決定推遲阿尤布·汗對美國的通路。

美國認為巴基斯坦推行日益獨立的外交政策以及同共産黨中國、印度尼西亞以及第三世界發展密切的關系, 以尋求它們支援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的要求。這種處理克什米爾的方法是錯誤的, 這是巴基斯坦利用了印度政治上的不穩定, 同時,巴基斯坦向印度施加過多壓力的政策正在增加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 這将使問題的解決更加困難。

而巴基斯坦相信, 印度無意和平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美國對印度的軍事援助是印度立場日漸強硬的原因, 由于印度依賴美國的援助, 美國是可以施加關鍵性的壓力的, 但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美國不僅認為在軍事援助與印度在克什米爾的行為之間沒有任何關聯, 而且指責巴基斯坦對美國給予印度的軍事援助太過感情用事。同時,美國一直自信的認為, 美國給予巴基斯坦的援助是影響巴基斯坦政策的重要手段, 因為巴方不會從中國或蘇聯那裡得到這麼多的援助。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在美國唯我獨尊的心态下,巴基斯坦在美國面前就是一個委屈的小弟,無論是國家利益還是所謂的盟友關系,在美國這個大哥眼裡根本不值一文。後來的戰争爆發也印證了巴基斯坦最初的擔心。

雖然戰争開始後美國用盡手段,施加各種壓力,調動各種資源,甚至動用了英國,英聯邦、聯合國秘書長等,但這一廂情願,始終以美國利益至上的調停注定是失敗的。

1966年1月,最終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幹宣言》,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争就此結束。

1965年戰争後, 美國依然希望利用對印度的援助, 迫使印度緩和同巴基斯坦的關系, 保持美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美國強調, 雖然印度的重要性要超過巴基斯坦, 但在南亞局勢有合理的發展之前, 美國不會考慮恢複援助;印巴問題的解決, 隻能靠政治上的妥協和雙方立場的協調。

美國為此推遲對印度的軍事援助, 并利用印度1965年至1966年的糧食短缺和饑荒, 迫使印度政府将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業上。對于美國的政策, 印度官員公開表示, 印度做好了沒有援助的準備, 而不屈從于壓力;即便沒有美國的小麥, 印度也不會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做交易 。

而在同一時期, 印度政府不僅在越南問題上不斷批評美國的政策, 而且還加大同蘇聯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領域的合作。到1970年代初期, 印度已經可以在國内生産所需武器裝備的2/3 。更為重要的是, 印度在1971年同蘇聯締結了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為期20年的《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 美國幾乎完全喪失了對印度的影響。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1965年印巴戰争後, 美國決定對巴基斯坦采取“強硬”路線, 因為巴基斯坦的“政治表現”不能讓美國向它提供全面的發展援助。美國給予巴基斯坦大量援助的依據巴基斯坦必須認識到, 任何一個親華的舉動都會對美巴關系産生嚴重的政治麻煩。作為對美國“強硬”政策的反應, 巴基斯坦在1965年印巴戰争後大力發展同蘇聯和中國的關系, 以獲得各種援助特别是軍事援助。

蘇聯也在1968年6月簽訂了對巴基斯坦增加軍事援助的協定, 從1967年開始, 蘇聯開始向巴基斯坦提供軍用卡車、吉普車和運輸直升機等。而巴基斯坦在1968年初終止美國使用白沙瓦的設施, 則标志着“曾經存在于美巴之間的特殊關系的僅存的殘留物的消失”。

1965年印巴戰争不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沖突和沖突發展的結果, 更為重要的是, 這還是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後大國關系在南亞地區變化的直接結果。美國對南亞次大陸的政策完全服務于美國全球遏制戰略以及在亞洲遏制中國的政策目标。

賠了夫人又折兵,1965年美國南亞戰略失敗的原因

由于美國以遏制和防止中國的影響作為其南亞地區政策的核心, 以“多米諾理論”作為其支援和援助印度的根據, 同時以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作為實作其南亞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 是以美國的政策存在着援助印度對抗中國與同時發展同巴基斯坦同盟關系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

美國在1965年印巴戰争前決定在南亞地區推行更加符合美國“真正戰略利益”的政策, 并由此判定巴基斯坦發展同中國的關系嚴重威脅到美國在南亞的安全利益。美國對戰争的不介入以及以停止援助作為迫使印巴接受停火的壓力, 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巴基斯坦的懲罰, 但實際上也喪失了對印巴兩國施加影響的管道。

這種特點随着蘇聯在1965年印巴戰争後大力援助印度并發展同巴基斯坦的關系, 以及巴基斯坦發展和密切同蘇聯等國的關系而更為明顯, 美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迅速減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