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作者:路生观史

有一句话是说,每个人寻梦的过程都是以新手的运气为开端,又总以远征者的考验而收尾。爱情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运气开始后当然也有对远征者的考验,但在我看来,这运气更多来自眼力,是生活常识与经验的积累;考验更多来自人品,是对婚姻真诚和朴素的经营。竺可桢,大陆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因为从前至后,他始终都做到了这两点,所以,在两任夫人那里,他始终都获得了幸福。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01.看起来和爱情没关系的一件事

竺可桢生于1890年,逝于1974年,享年84岁。在逝世的前3个月,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从小身体就差,现已活到了83岁,何复所求?”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他早年读书上海澄衷中学时,他的同班同学胡适,曾背着他与其他同学打赌:竺可桢活不过20岁。

竺可桢听到这话后,被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他没有像一些人一样,首先觉得这是胡适在诅咒自己,而是从自身找问题——当时因为学习过于刻苦,他把身体弄得的确很差。胡适的话惊出他一身冷汗,但他并没有找胡适的事,而是发誓从此锻炼身体。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遂选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这期间,他又遇到了191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的胡适。他问:“老同学,你看我这辈子要是活过60岁怎么样?”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胡适说:“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60岁寿宴上当着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上一脚。”竺可桢笑了,开始和胡适赌寿命:“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

最终的结果是,1950年60岁的竺可桢并没有在自己的寿筵上收到胡适的三个响头——那时候,胡适去了台湾,竺可桢在大陆,海峡的阻隔让他们没有实现当年的“赌言”。十二年后,胡适走了,享年71岁。竺可桢也没能去“踢”上胡适一脚,但他在日记中感叹道:“当年,胡适这个聪明人曾预言我的早夭,终成一句妄语。”其后,竺可桢更加热爱体育,重视身体健康了。

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和爱情没有什么关系,但在竺可桢那里还真有,由于把很差的身体“经营”得很好,再加上自己的才华、长相、学识等等,让他1918年在异国他乡很幸福地经历了一场与女方没有见过面的“包办婚姻”。

02.张君默硬要让竺可桢娶了她的妹妹张侠魂

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这时,他的身上还背着一场“包办婚姻”。

包办者叫张默君,其家族为湘乡望族,父张伯纯是前清举人,清光绪年间曾协助曾国荃督办两江学务,1905年12月26日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其母何懿生,通今博古,善诗词歌赋,有“海内女师”之称。辛亥革命后,张默君爱上了挚友蒋作宾,便有意将其带回家让其未来“岳母”相看,哪知天意弄人,蒋竟与张的三妹张淑嘉一见钟情,不明就里的张母亦极赞成,一桩婚事遂成。身在一旁的张默君感情受创,愤然发誓终生不嫁。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张默君

1918年,34岁的张默君赴欧美考察教育,并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这时,张默君还是单身一人,但她却十分在乎另一个妹妹张侠魂的婚事,一心要为张侠魂找个好对象。很快,竺可桢走进了张默君的视线,把竺可桢堵在家里,要竺可桢娶了自己的妹妹张侠魂。

竺可桢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从来也没见过张侠魂,现在怎么有人突然就让张侠魂嫁给他呢?于是,他开始观察起来。观察谁呢?只能是张默君了——他觉得张默君气质、谈吐不凡,不是非常优秀的人,而这样的人的妹妹一定差不到哪里去,竟然答应了张默君的“包办”。对此,同在美国留学的吴宓在《自编年谱》中,曾提到这段往事:“张默君来波城(波士顿),为妹择婿,得竺君‘年少美才’,甚喜。商谈结果,竺君与张妹订婚……虽未见面而订婚、结婚,结果亦甚圆满。”

竺可桢回国后见到了张侠魂,两人于1919年12月27日结婚。《申报》对他们的婚事作了这样的报道:“今日为竺可桢博士与张侠魂女士于南京路东亚旅社举行嘉礼之期。预先索劵观礼者颇多。盖侠魂女士为张伯纯君之季女,默君女士之妹……竺君为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现任武昌高等师范之总教习,人品学术为留学界中有数人物……今日大礼,闻者莫不羡双方福慧并修云。”

就这样,竺可桢与张侠魂的婚姻被张默君包办成功了。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03.张侠魂是一个敢让自己“上天”的女性

张侠魂,1897年生,湖南湘乡人,1916年7月毕业于上海神州女学图画班,文章书法都很有功底,可谓大才女。1911年,14岁的她便协助姐姐在苏州办江苏《大汉报》,负责稿子的审阅和校对等工作。1912年3月,她参加张默君于上海发起的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并成为该社刊《神州女报》主要撰稿人之一,15岁时就开始发表时政论文了。语言十分犀利,直斥黑暗时局,是一个少年成名的人。

同时,张侠魂和姐姐张默君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女性解放的女权主义者。16岁时,就在《神州女报》上发表了《女子参政论》一文,提出:“女子宜参政乎?曰:何为而不宜也!颅同圆,趾同方,性同慧,而同为万物之灵,女子与男子果何以异哉?”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张侠魂是一个敢让自己“上天”的女性,是第一个乘飞机上天的中国女子。

1919年,《申报》在报道张侠魂和竺可桢的婚事里,还有这样一段关于张侠魂的文字:女士(张侠魂)于北京南苑乘军用飞机,中西观者数万人,赞美不置。后以风大机坏,堕伤足,幸获名医,得健步如常,黎总统嘉其勇,特颁头等奖章,此民国女界得奖之第一人,海内久艳称之。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1916年,飞机和飞艇对人们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由于一战中,作战双方都动用了刚刚发明出来的飞机,而飞机最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作战能力,于是,世界各国都开始不惜血本发展空军。中国也开始关注这个能从地上飞到天上的东西,张侠魂觉得很稀罕,就通过自己当时在北京政府陆军参谋本部任次长的姐夫蒋作宾通过飞行试验的机会,让自己飞上了天。

本来,张侠魂是去看飞行试验的,结果当她看到飞机果真能从地上直冲云霄,在空中上下翻腾,就激动和兴奋了起来,决心亲自试一试。于是,她找到了飞行学校的校长,述说了自己想要感受下“上天”的滋味。因为当时中国女子还没有上过天的,校长并不看好这件事,就对她说:“你一个女孩子家,就不必冒这个险了吧?”

张侠魂说:“中国人缺乏冒险性,男界然,女界尤甚,几为万国所承认。今日欣逢贵校演试飞机,各技士驾驶之术精敏,万不至有何等危险。若有不测,吾一弱女子,以飞行而伤而死,亦可为中国女子飞行家开一新纪元,于女子冒险历史中,放一新曙光,吾国航空历史上,留数行文字!其意甚决,敢冒昧以请!”

校长听后感动了,同意让张侠魂去试一试,张侠魂换上飞行衣,同驾驶员一同登上了飞机。结果是:飞机在机场上空绕场三周,撒下彩花无数,迎来阵阵喝彩后,发动机突然出了故障,斜着冲下来,坠落在一个泥坑里。张侠魂受了重伤,“左腿折断,口齿咬碎,肚腹微肿,鼻口流血”,但在医院里一个多月的治疗里,她没有喊过一声痛,掉过一滴泪。如此,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甚至被誉为巾帼英雄。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04.1938年,张侠魂在病床上听见孩子们一个个地叫她妈妈

张侠魂是个非常贤惠的女人,比竺可桢小7岁,不但能把一直忙于工作的竺可桢照顾得很好,家里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和竺可桢结婚后,张侠魂就和竺可桢一起来到了武汉,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在竺可桢身后,默默支持着竺可桢事业的那个幕后的女人。

1936年,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张侠魂此时已是5个孩子的母亲,儿子:竺津、竺衡、竺安;女儿:竺梅、竺宁。家里孩子多,张侠魂不但要照顾好他们,还经常周济那些生活贫苦的大学生,特别是那些离家求学的女生们尤为爱怜,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忍受点饥寒,也要给他们多一点关爱。用竺可桢的话说就是“对于清寒学生颇为关心,而尤周济女生不遗余力”,表现出了一颗大爱的仁心。因此,她也被称为“浙大的保姆”。

1938年是悲怆的年份,这年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为避开日军袭扰,保存宝贵的大学师资力量,国家决定将一些重点大学迁往相对安全的西南地区,浙江大学西迁至江西泰和。竺可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迁校工作上,7月23日,在桂林考察的他接到了家人拍来的电报,说是张侠魂和次子竺衡在迁徙途中患上痢疾,要他尽快返回泰和。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竺可桢在浙大长堤上见到等候在那里的大女儿竺梅,着急地问:“妈妈的病怎么样了?”竺梅眼泪簌簌流下,说:“妈妈的病是好了一些,可是……衡……没了……”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竺可桢来不及安慰女儿,冲回家去,看到张侠魂已经骨瘦嶙峋,已病得不成样子了。之后,他为张侠魂换了一个光线与通风较好一些的房间,张侠魂悠着一口气问他:“怎么不把衡也转移到这儿来呀?”竺可桢强忍悲痛,告诉张侠魂,竺衡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些好转,要张侠魂不要过于担心,好好养好自己的病。张侠魂就这样被爱人用善意的谎言安慰了过去,当时,她并不知道儿子衡那会儿已经和她属于两个世界了。

接下来的日子,竺可桢不分昼夜陪伴着张侠魂,亲自为张侠魂喂饭端药,尽力弥补着自己对张侠魂的爱,但最终是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张侠魂的生命之火一点点地燃尽,没有任何办法。8月3日上午,张侠魂呼吸已极困难,竺可桢将竺梅、竺安、竺宁,三人叫到张侠魂的床前,让他们叫妈妈。张侠魂看着孩子们,艰难地答应着,时间不长便去世了。孩子们叫妈妈的声音因此成为了一片因妈妈而哀嚎的悲痛哭声。

半月之内,失子丧妻,竺可桢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日记中,他痛苦异常地写下了《挽侠魂》等诗多首。其中有依陆游《沈园》诗原韵吟成的悼亡诗:

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

西风萧瑟湘江渡,昔日双飞今独来。

结发相从二十年,澄江话别意缠绵。

岂知一病竟难起,客舍梦回又泫然。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9月15日,竺可桢将张侠魂和竺衡葬于泰和玉华山之阳的松山之上。三天之后,在墓前同妻儿泪洒而别,率浙大全校师生离开泰和,再次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

1939年2月,竺可桢将自己仅有的1000元积蓄捐给浙大,设立侠魂奖学金,他说,这是张侠魂生前的一个愿望,“侠魂去世半载,生平对于清寒学生颇为关心……成立侠魂女士奖学金……以给予二、三、四年级女生中之家境清寒而成绩优良者。”

05.张侠魂离去两年后,36岁的陈汲默默地来到了竺可桢身边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张侠魂的离去让竺可桢非常伤心,但活着的人毕竟要活着,而一个男人独自带几个孩子,没个女人当家怎么能行呢?一个多时间过去,人们开始纷纷为竺可桢介绍对象,希望他能早日续弦,有个完整的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也就是这个时候,陈汲走进了竺可桢的生活。

介绍人是物理学教授丁绪贤和他的太太陈淑,两个人合计着竺可桢一直单身下去也不是个事情,就想到了陈汲。陈汲是陈淑的堂妹,要长相有长相,要气质有气质,还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丁绪贤说合适,陈淑也说合适,在他们看来,陈汲适和竺可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淑有两个哥哥长年在外,不着家,把家里照顾双亲的事交给了陈汲,陈汲照顾好了老人,却影响到了自己的恋爱,30多岁了,还没结婚。

丁绪贤和陈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女人稳重,懂得珍惜,一般都会安心过日子,不再会把恋爱当儿戏了。竺可桢如果能和陈汲走到一起,也能算是后半生“找”来的福气。更有意思的是,陈汲还曾给与竺可桢赌寿命的胡适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她的优秀在新月派文人的笔下也有记录。丁绪贤和陈淑因为想到陈汲而兴奋了起来——在他们看来,陈汲和竺可桢就是十分般配的一对,仿佛,陈汲这么多年没结婚是一直等着竺可桢。

竺可桢:张君默堵住我,要我娶她的妹妹,我看她挺好,竟然答应了

陈汲和竺可桢

1939年9月18日,陈汲和竺可桢见面,两人默默地登上山顶,并在山顶默默地订下终身。3天后,二人订婚,并于第二年3月15日举行了婚礼。这一年,陈汲36岁。从此,竺可桢的身边爱他、支持他、照顾他的人,与他一起关爱学生、抚育子女,直至走完生命的旅程。

对此,人们说,竺可桢好福气,两任太太都让他获得了美满和幸福,但我们还是想说文章开始提到的那句话——人生,最终的幸福是人品,而人品不仅可以让事业登顶,也可以让人拥有好运气的爱情和家庭。在好人品里,竺可桢不但“赌”赢了寿命,也让事业登顶,拥有了让人羡慕的好家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