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与以往一样,中美高层一有接触,中国网媒就开始唱缓和调。中美防长香会会晤后仅三天,杨沙便在卢森堡会晤。这是中美关系缓和的迹象吗?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人们大抵很健忘,拜登到亚洲干什么来着?打造围剿中国的包围圈呀!美国的说法很“专业”,叫重塑中国周围的战略环境。美国国会议员一波又一波到台湾干什么来着?给民进党当局打气呀!最近又宣布对台1.2亿美元军售,这是拜登政府的第几次军售,还记得吗?美国防长奥斯汀对中国防长魏凤和说什么来着?他在香会演讲中又说什么来着?大家都忘了吗?

中美关系真正的缓和点在哪里?就在美国放弃目前的对华的遏制战略和打压政策,只要不放弃就不存在缓和,这道理那些号称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究竟懂不懂?高唱缓和调子的专家学者是帮助拜登政府麻痹中国呢?还是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加给网民呢?

一.设置“护栏”就是“缓和”?

拜登当着中国领导人的面说要给中美关系设置护栏。什么是护栏?为什么要设护栏?护栏起什么作用?护栏是缓和的意思吗?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一)什么是护栏?

如果我们注意到包括拜登在内的美国高官不止一次地重申“四不一无意”,布林肯把它说成是“五不”。我理解,这就是“护栏”。美国对中国不断地出招,这段时间频繁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和新疆问题上。而且除了军事上推行“印太战略”外,美国还把它做到经济领域。当下正在编织围堵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想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精准脱钩,掐断对中国的供应链。美国一旦发现中国要发怒了,就对中国说“四不一无意”或“五不”。这“五不”,按美国政客概括的表述就是“不过度刺激中国”。美国反复玩带有戏弄意味的这招,以避免与中国对抗或直接冲突。

(二)美国为什么要设置护栏?

网媒上多数的解释是美国怕与中国对抗或直接冲突。竞争可以,激烈竞争也行,但是不能与中国发生战争,美国承受不起中美冲突的代价,真是这样吗?“护栏”实际是护美国的“栏”,但不是因为美国怕,而是因为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哪些地方没有准备好呢?美国想制造一个“亚洲乌克兰”还没有成功,俄乌局势也还没有落幕,美国打造的各类围堵中国的小圈子也还没有有效地整合。

(三)护栏起什么作用?

美国用护栏想把自己护好,以免自己没准备好就与中国发生冲突。拜登的设想是,在护栏的美国一侧,美国依然我行我素,用切香肠的办法步步为营,使劲把护栏往中国方面推。护栏的美国一侧,美国的空间越来越大;护栏的中国一侧,中国的空间越来越小。待小到一定程度时,护栏反过来变成对中国的包围圈。时机一旦成熟,就拆护栏,就直面与中国的冲突,甚至大打出手。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四)护栏是缓和的意思吗?

护栏就是“四不一无意中”或“五不”。显然,这护栏不意味着美国怕中国,也不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意思,只是美国对付实力相近的对手的一种迷惑战术,让对手出现战略误判。中美都说中美之间要防止误判、避免冲突。中美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就是为了防止误判以避免冲突的。但对中国而言,把美国说“四不一无意”或“五不”视为“怕”或“缓和”就是一种误判——以为美国真的恪守“五不”,以为美国不会真和中国冲突,以为美国真怕与中国打仗。其实,美国的真意是现在还不是冲突的时候!

(五)杨沙会晤美国继续推进护栏

奥斯汀在香会上想把护栏往中国一侧推一推,没有推动,碰上了魏凤和的“不惜一战”。沙利文接过接力棒继续推,还是没有推动。杨洁篪说,处理不好台湾问题将产生颠覆性影响。美国并不甘心,杨沙会晤后是不是又有元首会晤呢?拜登会亲自出马推动护栏吗?目前,只能说或许。拜登要访问中东,要理解一下沙特为啥不听话了。我以为,此时中国似乎应该做点什么。

二.什么是真的“缓和”?

中国舆论很期待中美关系缓和,这本身没错。但常常误判,美国给个笑脸就激动万分。这不好!美国动辄就讲“四不一无意”或“五不”,有时单独强调某一“不”。如果非要视其为缓和的话,也是一种假缓和:桌面上一张笑脸,桌面下不断狠命地踢脚。明明把武器装备都卖到台湾去了,议员也跑到台湾去了,却对中国说美国“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独,你的议员跑去干什么?观光吗?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请问美国政府,哪一个“不”美国是做到了的?既然无意冲突,美国的舰队与飞机跑到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干什么?不仅自己来,还纠集一伙小兄弟来,是要打群架吗?所以,设护栏是假的!那么什么时候是真缓和呢?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一)战术性缓和

一是美国国内矛盾或其它地区矛盾弄得焦头烂额了,不得不在中国方面缓一缓。比如某些激进的口号暂时不提了,某些刺激性的动作暂时不做了,还夸奖中国几句。反正中国有一帮不需要美国花钱的公知,一定会摇唇鼓舌,说不定还会鼓动中国给美国搭把手解决一下美国感到棘手的问题。

(二)战略性“缓和”

美国需要调整它的整体国家战略时原来对中国采取的措施取消了,新的措施还没有跟上。表面看起来,中美关系会缓和一些。比如美国在围剿俄罗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需要调整对华战略了,某些对付中国的遏制办法是无效的,可以取消一些(比如特朗普加征的非法关税)。这种取消,也给人缓和的印象。

(三)真正的缓和

那就是美国明确放弃遏制打压中国的战略,比如无条件地取消非法加征的关税,取消对中国的所有非法制裁、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售台武器、停止在中国周边炫耀武力、停止拉帮结派针对中国,如果美国这样做了,即使做了一部分,我们也认为那是“真的缓和”。那个时候,有人欢呼欢呼几声是可以理解的。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三.中国人真心期待和平

中国人不仅真心期待缓和,更是真心期待和平的。因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就是一条: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要过好日子,就要谋发展,谋发展就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所以,中国人是真不想打仗的。

美国人也期待和平吗?不!美国只要美国本土和平,在中国这里美国不要和平。美国人想打仗吗?想!美国的历史250年还不到,却只有16年没有战争!这就是想打仗的证据。不然美国搞那么大的军事力量干什么?美国人为啥热衷于打仗呢?要掠夺呀!美国人就是靠掠夺起家的嘛!美国的繁荣就是靠掠夺保证的嘛!掠夺就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嘛!正因为想打仗,所以美国人发明了那么多打法,表现得越来越聪明了。

比如对付伊拉克,二话不说,自己直接干。对付俄罗斯,还是找个代理人干吧!自己当“后勤部长兼总指挥”就行了。中国有个成语“草木皆兵”,意思是一草一木都可以用着武器。拜登把石油天然气、把美元、把供应链、把Swfit、把舆论、把价值观、把猫猫狗狗都用着武器。可见,美国人不但想打仗,还喜欢变着花样打。让美国人不打仗是很不“人道”的,不然叫美国人咋个活呢?所以,中国人必须认识到,美国人真的不要和平,真的想打仗,这是美国人的生存方式。

中国人真的想和平,真的不想打仗,这也是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但中国人懂得辩证法,不想打不等于怕打,不怕打反而打不起来,怕打就真会挨打。所以,中国有一个“熟语”叫“怕啥来啥”。中国真心希望和平,尽管美国很霸道,中国也希望与它和平共处。所以,中国提出中美关系“三原则”是真心,不是逗美国玩的。

美国政府不信中国真心希望和平,美国人不信也是真的,不是装的。美国人的思维逻辑就那样,人家真不是装的。反过来,但凡美国人说自己不想打仗,那才是装的。所以,美国人嘴巴上喊和平,行动上逼着中国打仗。中国不得不搞点核武器、弄点东风快递什么的,不然,如何陪美国人玩打仗呢?说句笑话,中国有今天的成就是美国喜欢打仗逼出来的,不为过吧?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四.千万别乞求和平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和平是乞求不来的。当下,中美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进入低谷,而是处于一种需要管控才能避免发生冲突的低谷。按美国的说法,是一种竞争,一种激烈的竞争,一种随时可能演变成对抗、冲突乃至战争的竞争。

中国真心想和平,和平才能发展,才能让中国人民过好日子。那么,如何才能和平呢?首先要把紧张的中美关系缓和下来,不要这么剑拔弩张。如何才能缓和呢?美国人深谙中国人是真心和平的,甚至有些急于想缓和中美关系,于是忽悠中国人说,只要中国认美国是老大,处处听美国的,美国要中国做什么中国就做什么,中美关系就缓和了。记得网媒上一度流行赞美“澶渊之盟”吗?说正是这个澶渊之盟给宋朝带来近百年的和平。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就是忽悠中国也和美国签订一个澶渊之盟。

1840年以来,中国乞求和平姿态还不够低吗?和平来了吗?没有。乞求换来的是帝国主义的铁蹄,是中国人民惨遭蹂躏。最终还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才活出了尊严。

这就是历史!

在当前的态势下,中国还幻想用某种方法让中美关系缓和,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除非中国的实力是两个美国,美国觉得遏制中国已经没有意义了,才有可能学会遵守中美关系“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这就是现实!

所以,中国必须在中国国家战略框架内制定长期的“对美战略”,对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对华战略”进行有效反制。反制的效果表现在:

第一,对华围剿的条件始终不能成熟

美国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在创造美国对中国的绝对优势,一旦这个绝对优势形成,美国就会对中国进行毁灭性打击,彻底解决中国这个横亘在美国霸权之路上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反制,就是要让它对华围剿的条件始终不能成熟,始终形不成美国对中国的绝对优势。例如,美国当下最想做成的事是制造一个“亚洲的乌克兰”,在中国复制“俄乌模式”。而中国千方百计让美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搞不成,让美国整合它在亚洲的小圈子搞不成,美国就不可能在中国复制“俄乌模式”。当然,如果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达到目的,美国也会丧失一些信心,这也会抑制它在中国复制“俄乌模式”的冲动。

第二,使美国的一系列围剿中国的措施反噬美国

美国利用“俄乌冲突”鼓动盟友全方位无死角无底线地制裁俄罗斯,目前的结果是欧洲与美国的通胀居高不下,能源短缺,粮食不足,供应链中断。也就是说,美国轰轰烈烈地围剿俄罗斯结果自己被反围剿,这就叫反噬!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结果他加征的非法关税的90%以上由美国人承担,这就叫反噬!美国狂打台湾牌,中国得想法把台湾做成美国的烫手山芋,这就叫反噬!美国在台湾海峡搞“自由航行”,中国依法宣布中国将加强对台湾海峡的管控,对美国”有害通过”的舰艇实施扣押,这就叫反噬!

美国的“自由航行”就是对中国开的第一枪,中国对台湾海峡的管控就是对美开的第二枪(中国不打第一枪)!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第三,发展实力是硬道理

说一千道一万,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如此嚣张,还是因为中国实力不够。倘若中国已经是两个美国的规模,美国还敢嚣张么?只是,中国当下的发展受到美国的强力阻击,如果因此发展不起来,实力就无从谈起。故中国的国家战略必须附加“对美战略”,要学会在美国的围剿和阻击中发展壮大。事实上,新中国这72年正是在美国(还曾有个变成霸权主义的苏联)的围剿和阻击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条路还得继续走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据我保守的估计,最多再过二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一定超过美国,以后就是两个、三个、四个美国的节奏前进。当下,我们还需要打打太极。所以,拜登的“护栏”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利用,“四不一无意”我们听着,心里不信就行。

第四,友谊还是要讲的

这标题一出,网友可能会觉得怎么有点出尔反尔呢?你不是反对唱缓和调吗?

是的,我反对唱缓和调,是反对唱缓和调时表现的那种奴颜媚骨,那种迫不及待,那种惊喜不禁。我不相信美国政府会真心想中美关系缓和,我只相信美国政客处心积虑想扼杀死中国。但大家别忘了,美国不只是美国大资本利益集团的美国,不只是美国政客的美国,美国是美国人民的美国。对美国人民,我们是要讲友谊的。美国人民也是美国大资本利益集团的受害者,与中国人民是同一战线的,只是当下他们还不甚明白罢了。这是讲友谊的根本理由!

前文,我用了许多“美国人”一词,其实是代指“掌握美国资本的那群人和替他们服务的政客”,为行文方便而已。不是指美国人民。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讲友谊,也是对美对美斗争的一种艺术。就如当年中美乒乓球队讲友谊一样,达到了“小球推动大球”的奇异效果。讲友谊,是向世界人民,也是向美国人民表达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国人民不但期盼中美关系友好,也在这样做。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尽管特朗普表现那么恶劣,中国人民还是把大批的抗疫物资送到美国人民手中。中美关系出现今天的局面,都是美国政客惹的祸,是特朗普的错!是拜登的错!

讲友谊,也是一个道义制高点。我们不能输在道义上!这就是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专门带领一个团队在美国讲友谊的原因。这种讲友谊和那种欢呼“缓和”调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友谊讲得好,也可以遏制美国对华的狼子野心!

五.结语

美国正在布局对中国的围剿,中国必须做好反围剿的准备。这让我想起当年的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对新生的中国工农红军而言,那是生死存亡之战。前四次,工农红军都以少胜多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因为战略战术出错给红军带来了灭顶之灾,通过万里长征才最后突破围剿,走向胜利!当下,中国还需要一次新时代的万里长征。只要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一定会取得复兴中华民族的最后胜利!

那种带着乞求意味的缓和调见鬼去吧!

牟林:中美卢森堡会晤预示着关系缓和?别自我麻醉了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