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盛宣怀商场斗法胡雪岩

人们一提起胡雪岩,立刻会想到红顶商人,胡大善人,甚至还能对他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是,当人们说起盛宣怀,对他知道的却不太多。前半生,他们是生意场上的朋友,后半生,盛宣怀却让胡雪岩身败名裂,郁郁而终。在清晚期的历史上,他和胡雪岩确都是亦商亦官的重要人物,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却都是两个主子的财务大总管。

胡雪岩是左宗棠的财务大总管;同样,盛宣怀是李鸿章的财务大总管。两个人的命运同样是伴随着他们的靠山荣辱而繁华似锦。同是因为靠山的倒台而失意。

慈禧太后认为:盛宣怀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人物。

李鸿章认为: 盛宣怀是他进行洋务运动最得力助手。

洋人认为: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工商界唯一的大能人。

胡雪岩认为: 盛宣怀外君子而内小人。

一、盛 胡交恶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任命盛宣怀为总办。并获得架设国内电报电线的专利权。也就是垄断了电报设备的安装经营权。在上海经过《申报》的大肆宣传,使得电报局的股票疯狂上涨,盛宣怀也因此一夜暴富。

当电报局准备把电线架过长江去的时候,却遭到左宗棠的阻挠。此时,左宗棠时任两江总督,架设电线在他的地盘上。必须经过左宗棠的批准才准盛宣怀架设电线。

左宗棠和李鸿章本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二人从在曾国藩手下就是面和心不和,互相排挤,一直争斗不休。用俗话说:就是一个槽子里拴不下两头叫驴。左宗棠之所以被赶出紫禁城,担任两江总督,正是由于在京城的政治斗争中失败,才被李鸿章赶到两江的地面。在长江架设电报电线,正好在他的地盘上,并且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把他交给胡雪岩去办,既可以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又打击了老对头李鸿章,这么好的事,一箭双雕,为什么不让自己的人去干呢?

胡雪岩和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也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碍于和盛康的面子,所以一直没有对电报局架设电线业务下手。但并不代表胡雪岩不想下手。

当左宗棠派人到处寻找胡雪岩商量筹办电报公司业务时,年过六十的胡雪岩正在怡红院和年芳二八的小桃红打得火热。直到第二天左宗棠才找到胡雪岩,并让其办理电报局事宜。胡雪岩独自斥巨资投资电报局业务。其目的是能够独自享受后期的巨额利润,巩固自己在商场上的巨无霸地位。盛宣怀因此事特意派郑观英多次去劝说胡雪岩放弃架设长江电线的业务,并遭到胡雪岩的拒绝。然后,郑观应又找左宗棠劝说,希望左宗棠能够放弃这项业务,同时也遭到了左宗棠的严词拒绝。因此,昔日商场上的朋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变成了生意场上的敌人。

二、 盛宣怀设计

经过郑观应几次的劝说无效之后 ,盛宣怀决定不再忍让。如若采取正面硬刚的方式,以胡雪岩的实力,肯定是斗得两败俱伤。盛宣怀决定采取暗中下手的方法。

盛宣怀派人放风说自己病了,随后就是几个医生进进出出盛宣怀的家中,不久盛宣怀回老家养病的消息传到胡雪岩的耳朵里。胡雪岩却不以为意。等待他的却是盛宣怀为他设计好的一张大网,正在悄悄向他张开。

盛宣怀的特使郑观应再一次找到胡雪岩,希望能够在长江电线一事能够通融,希望能够和丹麦的大北公司,英国的大东公司合作,组成联合公司。其实,这是盛宣怀为迷惑胡雪岩而找的一个借口。胡雪岩却以左帅一再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自己出资而为之。郑观应装作失望的样子说,既然没有让步的可能,那自己只能是败兴而归了。

就在同一个夜晚,盛宣怀的老爹盛康来到怡红院,掏出两张银票,各六百两,一张给了老鸨,一张给了小桃红。告诉他,等胡雪岩再来时,使出浑身的解数,把胡雪岩留住,事成之后,再加六百两白银。条件是对胡雪岩保密。第二天,当胡雪岩走进怡红院后,小桃红,那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把六十岁的胡雪岩伺候的是要多美有多美,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就差一点把一把老骨头给累散架了。胡雪岩留恋小桃红近半个月的时光。

就在胡雪岩寻欢作乐的这段时间,盛宣怀先后邀请了大北公司和大东公司的负责人密商长江电线事宜,并把四方合作的方案遭到胡雪岩的拒绝告诉了他们。 最后,并提出,只要他们不向胡雪岩提供电线器材,保证愿意用三倍的价格收购架设长江电线的器材。并且告诉他们,胡雪岩可能大量收购丝茧以垄断原料,严重威胁洋商在华的利益,如果再给他提供电线器材,等于为饿虎投食,势必会威胁到自己国家商人的利益。由于胡雪岩多次和洋商斗法获胜,所以大北公司和大东公司负责人,对胡雪岩并没有什么好感。于是,三家公司暗中结盟共同对付胡雪岩 。

在胡雪岩生日那天,盛康以朋友的身份参加了胡雪岩的生日宴会,并和胡雪岩商量,让小桃红从良跟在胡雪岩的身边,胡雪岩假意推辞了一番,盛康以2000两银子的价格为小桃红赎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胡雪岩,胡雪岩自然是乐的飘飘然,却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危险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左宗棠的催促下,胡雪岩才开始认真考虑怎么筹办电线的事,他派人分别于大北公司和大东公司进行了联系,得到的结果是,因为国内生产量下降,一时无法买到足够的器材,请胡雪岩耐心等待一下。胡雪岩以为不可能,可能是洋人诚心和自己作对,不想卖给自己。因此偷偷派人打听天津电报总局的情况,探听的情况是,天津电报总局也因线材不足导致停工。

胡雪岩虽然感觉蹊跷,却又不得不相信了这件事。

又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大北公司致函胡雪岩说,自己公司运来了一批器材,价格便宜,希望速来购买,胡雪岩获悉后,马上签订了合同购买电线器材。很快就动工安装,谁知由于电线器材质量低劣,工程完成还不到三分之一就被迫不得已停工。

盛宣怀立刻把胡雪岩架设电线失败的消息告诉李鸿章,并要李鸿章在朝堂上弹劾胡雪岩。不久,李鸿章便弹劾胡雪岩办事不利,冒充内行架设电线给国家造成不少损失,要求改派盛宣怀办理架设。君命难违,左宗棠只好拱手把架设电线一事交给盛宣怀办理。当然,胡雪岩也少不了让左宗棠狠狠训斥一番。

胡雪岩也为此伤心了一阵子,但在小桃红的安慰下,很快又过起了日日灯红酒绿的日子,岂不知,悲惨的命运还在后面。

三、第二次争斗,盛宣怀痛下杀手。

1883年春天,法国侵略越南,妄想以此打开掠夺中国的西南大门,遭到了中越两国人民的共同反击 。法国恼羞成怒,越南乞求清政府派兵支援,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左宗棠是朝廷里的主战派。左宗棠一边招兵备战,一边令胡雪岩筹钱准备打仗。左宗棠只知道向胡雪岩要钱,却不管胡雪岩手头的钱是否吃紧,胡雪岩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盛宣怀探听得知,胡雪岩共有两笔外债。一笔是五年前向汇丰银行借的650万两白银,定期7年还清,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每月平均10万两左右。一笔是去年向汇丰银行借的400万两。两笔借款都是以各省的协饷作为保证,绝大部分用在左宗棠的军队上面,这也是左宗棠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盛宣怀和李鸿章说,左宗棠之所以和您能够长期明争暗斗,背后少不了胡雪岩的大力支持,两个人斗来斗去,还不是斗得钱吗?把胡雪岩除掉,他左宗棠还拿什么和你斗呢?

当左宗棠让胡雪岩筹集军饷时,胡雪岩正在和洋商斗法,手上积压了400多万两银子的生丝,替左宗棠借的两笔贷款又面临到期,需要结算本息,资金颇为紧张。当月因该还本息50万两。

这笔贷款,虽然以各省的协饷作为保证,但风险却是胡雪岩一个人承担。按照日期,40万两的银子已经到了上海道员邵友濂的手中。邵友濂准备按时把银子交给胡雪岩。

这时,盛宣怀接受李鸿章的命令,走进了邵公馆。到这儿的目的就是阻止邵友濂把银子交给胡雪岩,以此来打击左宗棠。邵友濂在盛宣怀的威逼利诱下,决定扣下协饷不发。以各省因战事将发,协饷来不及解送为由,故意拖延时间,而不调拨于胡雪岩。胡雪岩无奈,只好挪用自己的本钱,先把汇丰银行的贷款本息还上,以免在汇丰银行发生信用危机。这样一来,胡雪岩更加无力为左宗棠筹措军饷。

为了设法大赚一笔钱,以缓解目前的财务压力,胡雪岩决定挪用钱庄的用户存款,冒险大量收购生丝,囤货入库,借此垄断货源。到时必将大捞一笔。

胡雪岩的做法果然奏效。上海的外国缫丝厂因原料不足而纷纷告急。各国的驻华公使纷纷到总理衙门抗议,控告胡雪岩囤积居奇垄断市场,有违国际通商条约。在中法危机降临的情况下,朝廷也不愿多事,大臣们也纷纷指责胡雪岩挑起事端。不得已,胡雪岩被迫停止收购蚕茧,洋商也发誓不买他的生茧。一仗下来,胡雪岩反而积压了600多万两银子的生茧。由于生茧放久就会变色,一旦变色,价格就会随着下降。经过苦苦的思考,胡雪岩决定立刻脱手。胡雪岩通过电报通知上海的货站。将库存的生茧脱手,哪怕是少赚一点或者亏本也要脱手。

好巧不巧的是,盛宣怀正好去看电报操作,那时的人也没有什么保密意识,盛宣怀得知了胡雪岩的电报内容,马上抄下来,并通过信函向洋商通报了胡雪岩的大动作,命令自己掌握的丝商不准采购胡雪岩的生茧。并派人散布胡雪岩快要破产的谣言,一时人心惶惶,结果胡雪岩的生茧作价只有收购价的十分之一而低价亏本甩卖,并且许多人蜂拥至阜康钱庄要求提款。挤兑风暴骤然降临。现在哪有足够的银子兑现呢?一代红顶商人至此没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久,胡雪岩就在忧愤失意中死去。

至此,盛宣怀,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完胜胡雪岩。胡雪岩说盛宣怀是,外君子内小人,你认为胡雪岩说的对吗?您对盛宣怀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