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作者:这位主

“哐”一脚,刘邦把儿子刘盈踢下马车;“哐”又是一脚,刘邦紧接着又把女儿刘乐踢了下去。

这是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失利,五十余万大军被项羽打得惨败,刘邦仓皇地坐上一辆马车,带着仅有的十余骑奔逃。

逃跑路上,刘邦遇到了儿子刘盈和女儿刘乐,那时刘盈刚6岁,姐姐刘乐不过8、9岁。惊慌失措的刘邦连忙把孩子抱上马车,带着他们一起逃命。

马车上多了两个孩子之后,速度明显变慢。眼看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刘邦担心自己会落到敌人手里,为了加快马车行进速度,他接连几次把刘盈和刘乐踢下车去,但是接连几次,都被车夫跳下车又把孩子抱了回来。

这么折腾了几次,马车的速度不仅没快,反倒越来越慢,刘邦气得有十几次想要斩杀车夫,可是因为一时没其他人可用,只好作罢。

两个孩子被刘邦吓得够呛,车夫就让车子缓慢前进,直到两个孩子都紧紧抱住了车夫的脖子,他这才加快车辆的行驶速度,一直到安全逃回沛县。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刘邦的影视形象

刘邦是开国之君,但是在这危难之际,他对待亲生孩子的态度却还不如一位车夫厚道。车夫不仅救回孩子,还带着刘邦成功逃脱。在之后的多次战役之中,他忠心耿耿地追随刘邦,成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最后把自己活成当时难得的长命老臣,不仅送走刘邦,还先后送走刘盈和吕后,迎来汉文帝刘恒的即位,成为汉朝初年少见的四朝老臣。

这位功成名就又健康长寿的车夫就是夏侯婴,他和刘邦一家的故事丰富而精彩。

1、 刘邦的老乡和朋友

夏侯婴是刘邦的邻县老乡,他是沛县人,刘邦当沛县泗水亭长时,夏侯婴就在沛县负责养马驾车,每次他送完客人之后经过泗水亭,都会跑去找刘邦聊天。两个人显然很谈得来,因为他们经常一聊就是大半天。

刘邦为人豪爽,不拘小节,有时候开起玩笑来没轻没重。有一次,刘邦在和夏侯婴玩闹的过程中不小心把夏侯婴打伤了,就有人把刘邦告到了官府。

刘邦当时担任泗水亭长,如果是有心伤人会被从严处罚。刘邦赶紧申明自己不是有意要伤害夏侯婴的,夏侯婴也主动为他作证,结果这个案子就翻了过来,夏侯婴因此受到刘邦的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期间还被打了几百下板子,刘邦则因为夏侯婴的作证没有受到刑罚。

夏侯婴的影视形象

从刘邦和夏侯婴最初的交往就可以看得出来,夏侯婴为人厚道,可以说是为了朋友甘愿两肋插刀。

也正是因为夏侯婴的这一点,他深得刘邦的信任和看重,后来也成为吕后信赖和倚重的老臣。

2、帮助刘邦起事

刘邦准备起事的时候,夏侯婴已经在沛县做了县吏,他以县令属官的身份为刘邦做攻取沛县的联系工作。刘邦拿下沛县,被立为沛公,夏侯婴被赐爵七大夫,给刘邦做太仆,专门负责养马赶车的事。

自此以后,夏侯婴就时刻跟随在刘邦身边:刘邦攻打城池,他就驾兵车快速进攻;一旦攻入城池,他就马上投入战斗,没有任何犹豫和胆怯。

平时养马赶车,战时勇猛参战,夏侯婴立下不少战功,到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夏侯婴也被封为昭平侯。身份变了,始终不变的却是他的职责,他仍然是刘邦身边忠诚的太仆,跟随刘邦进军蜀汉地区。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楚汉战争图

大概连夏侯婴自己也没想到,从他开始给刘邦做太仆,这个为天子养马驾车的工作他就做了一辈子,不仅被封侯赐地,还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

3、韩信一声吼,刘邦多了员大将

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夏侯婴救下韩信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刘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因为在项羽那儿得不到重用,于是就离开楚营,投奔到刘邦帐下。刘邦刚接触韩信的时候,也没意识到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就让他做了“连敖”,是负责主管仓库的小官。

韩信一向胸怀大志,只被安排做了个仓储小官,心里十分郁闷,但是这却还不是他最坏的状况。后来韩信不知道犯了什么事,依法应斩,当时和他一起犯事的十三个人都已经被处斩了,按顺序马上就要排到韩信。

韩信被五花大绑,眼看大限将至,他不由十分留恋又感慨地举目四望,恰好夏侯婴从旁边经过。韩信认得夏侯婴是经常跟随在汉王刘邦身边的人,眼看自己就要没活路了,于是韩信不管不顾地对夏侯婴吼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汉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呢?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韩信的影视形象

夏侯婴听到韩信的这一声吼,觉得他言语不凡,再细看他的相貌,见他相貌堂堂,断定这绝非庸碌之辈,于是就下令让人放开韩信。

韩信被放开后,夏侯婴和他进行了一番交谈,听了韩信的言谈之后,夏侯婴十分欣赏,于是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把韩信提拔为“治粟都尉”,专门负责汉军的粮饷。

《史记·淮阴侯列传》对这件事的记载是: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滕公”就是刘邦给夏侯婴的封爵。

即使到此时,刘邦听从夏侯婴的推荐,提升了韩信,但是他仍然没有看出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夏侯婴的举荐对韩信来说,一是救了他的性命,二来则为后来萧何识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提供了条件。

4、一个车夫的自我修养

夏侯婴一路跟随刘邦作战,从沛县到胡陵,到蜀汉,到三秦,一直到前202年,刘邦即位,是为汉高帝,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

虽然刘邦成功登基,但是汉朝周围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刘邦经常要御驾亲征,为王朝的稳定征战四方。

身为太仆,夏侯婴必须时刻跟随在刘邦身边,免不了身涉险境,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前200年的白登之围。

那一次,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击匈奴,一路取胜追击之后逐渐放松警惕,被诱入匈奴在白登山设下的埋伏,被冒顿单于率领40万大军团团围困。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匈奴单于画像

汉军一直被围了7天7夜,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很多士兵被冻伤,粮食也快要被吃光了,形势十分危急。

关键时刻,刘邦采纳陈平的计策,派人给冒顿单于十分宠爱的阏氏送去大量金银珠宝,这才获得了从包围圈的一角逃脱的机会。

刘邦刚刚脱离包围,当即就命令夏侯婴驾车快跑,但是被夏侯婴劝止了。夏侯婴坚持让车辆马匹缓步行进,同时让弓箭手箭在弦上,弓拉满,一起对准向外的方向,以护卫刘邦的安全,最后终于成功脱离险境。

夏侯婴此时的“缓慢退出”对策显然比刘邦的“快跑”更有利:因为当时单于之所以同意解除一角包围让刘邦撤退,是因为阏氏告诉单于,刘邦几十万人的救援大军马上就到。为了避免力量悬殊的对决,单于这才同意放刘邦走。假如汉军撤出包围圈后快速奔逃,势必会引起单于的怀疑。敌我距离不远,对方还有追击攻打的机会,所以只有缓慢稳定地撤退才能显出“外有援兵”的底气。

经过这次突围之后,因为夏侯婴立下一功,刘邦又给他加封一千户的食邑。

夏侯婴的角色,无论是用“赶车的”还是“车夫”、“司机”都可以概括,但是他对刘邦所起的护卫作用却是其他任何角色都不能代替的,没有足够的智慧、胆量和忠诚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5、“近我”

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夏侯婴继续担任汉惠帝的太仆。

汉惠帝即位时16岁,距离他被父亲踢下马车、夏侯婴把他抱回来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汉惠帝性格仁厚,他始终记着夏侯婴对自己的救命之恩。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汉惠帝的影视形象

此时朝政大权掌握在汉惠帝的母亲吕后手中,吕后同样感念夏侯婴当年救下自己一双儿女的恩情,于是就把紧靠皇宫北面的一座府邸赐给夏侯婴,还特意为其命名“近我”,意思就是“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示对夏侯婴的信任和恩宠。

汉惠帝在位7年,夏侯婴为汉惠帝赶了7年车。

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夏侯婴继续以太仆的身份为吕后赶车。

又是8年。

任它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赶车的鞭子看起来却永恒久远。

6、停下来的鞭子

前188年,吕后去世,远在代地的刘恒被迎立为帝,是为汉文帝。

无论谁坐在那个位置上,奔跑在路上的车辆都是少不了的,夏侯婴仍然以太仆的身份侍奉在汉文帝身边:

大臣们确定要迎立代王之后,进入皇宫将少帝清理出宫室的,正是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

刘恒到达长安后住在代王府中,迎接他来到皇宫即位的,仍然是夏侯婴驾驶的天子法驾。

夏侯婴:真正的老司机,刘邦、刘盈、吕后、刘恒都坐过他的车

汉文帝的影视形象

刘恒即位,继续担任太仆的还是白发苍苍的夏侯婴。

此时的夏侯婴有多大年纪?历史上没有相关记载,即使以和刘邦同龄来推算,他的年龄也不准确,因为刘邦的出生年份不确定,有的说是前256年,有的说是前247年,以此推算的话,到前180年汉文帝即位时,夏侯婴的年龄在67-77岁之间,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位高寿长者了。

当夏侯婴手抚花白的胡须,然后轻轻挥舞马鞭的时候,他或许会说:不是我活得太长了,是他们活得太短了。

这个厚道的老头儿送走了老朋友刘邦,送走了当初亲手救下的刘盈,送走了十分厚待自己的吕后,又把老朋友的另一个儿子迎接回来即位。他日益苍茫的双眼,曾经见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见证皇家的爱恨离愁,也看尽了宫廷之内的热血与无情。

他正在逐渐老去,坐在微微颤动的马车之上,他或许会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个午后,他送完一个客人,坐在同样颤动的马车上去找那位健谈的泗水亭长。两个人或许会畅谈一个下午,或许什么都不说,就只是随意地喝上几杯酒。----那样的日子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看尽世间繁华之后,他的心头或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

前172年,历经四朝的太仆夏侯婴去世,享年不详,谥号文侯。

在他之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夏侯玄、夏侯献、夏侯和以及撰写《魏书》的夏侯湛等后裔。

参考资料:《史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