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大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23):对蒋介石消极抗日 积极剿共极为失望

作者:胜景视频

1933年2月14日,国际联盟大会通过了调查报告。而在1933年2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下令进攻热河,日本随即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蒋介石企图国际调停的美梦破产。

18日,宋子文偕张学良到热河视察。宋子文对热河守军说:“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诸位担保,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我首都,亦无人肯作城下之盟。张学良要求大家誓守热河,雪“九.一八”之耻。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伪满军10余万人,以锦州为基地分三路进攻热河。

这时的斯大林和共产国际,为了实现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一度把在亚洲牵制日本的希望放在国民党身上。但通过对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事变”、上海和长城抗战对日消极抵抗、积极剿共的表现,特别是蒋介石对张学良请求抗日大加训斥,叫嚣:“赤祸是最大的祸患”,让斯大林失望到极点。

斯大林于是把牵制日本的希望放在了中国红军的发展壮大上。此时,红军为初创时期,经过四次反 “围剿”的胜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使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倍受鼓舞。当时共产国际了解到,中国红军已达30多万人,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支革命武装。

3月4日日军攻占古北口、承德。

3月7日热河失落,张学良引咎下野。

1933年3月,日本又公布《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实行经济统制。“日满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实现“工业日本,原料满洲”,使东北工矿业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1932年5月,博古、项英参加中革军委,由项英代理中革军委主席,前方行动的决定权 改由后方的中央局直接掌握。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领导全部改由“留苏派”担任,毛泽东被完全排除在军委之外。

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演讲,中心意思是:(1)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2)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3)目前的挫折愈多,将来的成功愈快。(4)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能战胜一切敌人。(5)其生也为革命而生,其死也为革命而死。(6)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蒋介石说: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意思就是先要平定内乱,然后可以抵御外侮,这话有至当不移、颠扑不破的至理。日本人侵略是外来的,好像是从皮肤上渐渐溃烂的疮毒,土匪捣乱是内发的,如同内脏有了毛病,这实在是心腹之患;因为这个内疾不除,外来的毛病就不能医好,而且即算医好,也还是无济于事,到了最后,病人还是要断送在这个心腹内疾。无论日本人怎样凶险,我确信日本帝国主义终归一定会失败在我们面前,一定可以由我们一般革命军将士的手里来将他们消灭。我们应当坚确认定革命军当前的责任,第一个乃是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要晓得剿匪的工作,实是抗日的前提,要抗日就要先剿匪,能剿匪就一定能够抗日。

蒋介石说:大家总要记住我们革命的生死成败,我们国家的绝续兴亡,在目前完全决于剿匪,剿匪如果失败。那就一切都要失败,都不可挽救,你想匪都剿不了,那里还能抗日,这不是自欺欺人之谈吗?

5月30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其内容如下:

一、中国军即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县、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之地区。尔后不越该线而前进,又不行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确认第一项之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中国方面对之应加保护及予以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确认第一项所示规定,中国军业已遵守时,即不再越该线追击,且自动归还于长城之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域内之治安维持,以中国警察机关任之。右述警察机关不可用刺激日本感情之武力团体。

中日《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1933年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执行中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中提出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 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的号召,提出要通过“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彻底实行优待红军条例”、“加紧政治动员”、”采用突击方式以扩大红军”、“有计划的领导和动员赤少模范队整个组织加入红军”等措施,完成“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

1933年7月4日,吉鸿昌决定对日军先发制人,经过5昼夜鏖战,失陷72天的多伦,终被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光复,重见天日。收复多伦,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之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然而,蒋介石却反诬吉鸿昌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蒋介石的卖国本质在中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

1933年7月27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同意中共中央关于王明同志回国的建议”。可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 最初并没有让王明长驻莫斯科的安排,只是后来王明没有成行,长驻了共产国际。

1933年8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的第48次会议上,通过了创办苏维埃大学的决定。毛泽东任校长,沙可夫任副校长,毛泽东、沙可夫、林伯渠为大学委员会委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