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作者:魂说

1948年7月,在与徐向前交手后,阎锡山部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被活捉。很快,他被送到了徐总的兵团指挥部。

作为阎锡山最倚重的阵前将领之一,赵承绶能得徐总亲自“召见”倒也不奇怪。但直到二人见面后,通过他们的谈话,兵团指挥部的多数同志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中学同学,早年关系还不错。

一见面,徐向前就挪了一把椅子,叫赵承绶坐下,并马上问道:“你还认识我吗?”赵承绶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回答:“怎么不认识呢,是子敬吧!” 子敬,是徐向前的字。

徐向前于是笑着说:“老同学,你的眼力还是不错!分手这么多年,你还是很壮实嘛!” 赵承绶听完这话,连连摇头说:“惭愧,惭愧!”

谈话,就在这种近乎老同学叙旧的氛围下,进行了好一会儿。赵承绶的状态,也放松了不少。但徐向前却突然在此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现在还满有点“英雄”气概啊!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阎锡山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一句话,说得赵承绶的脸立马变了“色”。他明白:今日之徐向前,早已不是当年他认识的那个“秀才”同学。而且,赵承绶到此时也很清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年国军从上到下几乎所有人,在对待徐向前上,都是“看走了眼”的。

一:一员被蒋介石、阎锡山低估的猛将

徐向前是一员猛将,这是早期国军内部很多人万万想不到的。

首先,是蒋介石没想到。老蒋早年曾拉拢过多名我军将领,包括朱德、贺龙、彭德怀、陈赓等人,却偏偏“忽视”了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徐向前,这是一度令他很后悔的事。

1924年,23岁的徐向前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为表重视,蒋介石要分批接见这些“好苗子”。那天,正好轮到了徐向前,只见蒋介石戎装配剑,用浙江腔问:“你就是徐向前吗?”

徐向前用山西五台山口音回答:“是的,校长”。而后,蒋介石又问了好几个问题,最后一问是:“在家都干过什么?”徐向前答:“我当过教员!”蒋介石“哦”了一声。

既不是很会说话,又没有了不起的成长经历,蒋介石当时就认定:这个“平平奇奇”的学生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于是,只说了几句,他就轻轻地挥了挥手,把徐向前打发出去了。因为这件事,不少国军军官都调侃:校长的“识人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其次,是阎锡山想不到。这也是阎锡山晚年,最无奈的事之一。

阎锡山比徐向前大了18岁,两人都是山西五台人,家里隔得很近。1919年阎锡山在山西办师范学校,时年18岁的徐向前正在河北一家店员当学徒,哥哥给他捎信称这所学校是公费。徐向前早年因家贫失学,得知这一消息硬是兴奋得一夜睡不着。

第二天,他就借口对老师傅说:“家里给我说了一个媳妇,让我回去完婚!”就这样,徐向前入了阎锡山的学校。

不过,这阎锡山并不识货,徐向前在他的学校待的时间并不短,却始终未被“发掘”。数年后,徐向前成了红军将领,阎锡山回到五台老家,听到老乡跟他说:“咱们这里还出了一个叫徐向前的将领”。阎锡山到此时还半信半疑地说:“秀才的后代,会是个军事家?”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蒋介石和阎锡山之所以都看走眼,最大的原因无非是:上世纪20年代前后,各地出现了不少“牛人”,光是黄埔军校就已是将星如云。低调、谦和的性格,让徐向前很难在这些人里引人注意。

连蒋介石和阎锡山这种自认懂“识人术”的高手,都低估了徐向前,就更别提他这位中学同学赵承绶了。赵承绶比徐向前年长10岁,两家也就隔了数里地而已。

与徐向前的单薄相比,赵承绶从小就块头很大,早年习得了一身武艺。因此,他少年时代看见徐向前,总觉得对方是一个“秀才”。后来徐向前也确实在县里当过教师,这就更让赵承绶不觉得他会是个“威胁”。

自清河陆军中学毕业后,赵承绶很快就入了保定军校第五期骑科,毕业后进入了晋军。此后,他一直在阎锡山部效力,并迅速得到重用。到了40年代,他已经是阎锡山手下的三个名将之一。

二:徐向前“一战封神”

抗日战争到了中后期,徐向前因身体原因,一直在休养。1940年,他从山东回到延安,住进了医院,毛主席亲自到病床前来看他,徐向前焦急地说:“我得快上前线,等日本人投降了,我就没仗打了!”

当时,毛主席已经预料到日军投降只是早晚的事,之后的内战或将不可避免,于是他劝徐向前:“你别急,身体还未痊愈,还是继续安心静养,我看国民党不会叫你闲着的!”

果然如毛主席所料,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民意,发动内战,徐向前这名猛将必须要派上用场了。离开延安时,徐向前的身体仍然不太好,毛主席亲自来送他,再三对他说:“还要打它3年、5年或者10年,你要作好这个精神准备!”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一开始,徐向前的到来并没有让阎锡山觉得很害怕。虽然早前二人在国共合作期间,曾接触过好几次,但他始终认为此人跟自己手下的赵承绶相比,算不得什么。

结果,让阎锡山没想到是,徐向前一到山西战场就过关斩将。运城、临汾、阳泉的晋绥军,在他面前都溃不成军,阎锡山急得把赵承绶叫到跟前,大骂:“你不是说徐向前不行吗?你是怎么想的!”赵承绶一向敢说,也回怼:“又不止我一个人看错……”

而就在阎锡山和赵承绶互相埋怨时,徐向前又在部署另一重要战役,这就是名垂军史的:晋中战役。

徐向前之所以会在晋中地区打这一仗,是因为他早就摸清了一点:阎锡山在太原的守军要挺下去,晋中平川大片大片的麦子就是他们最后的口粮。因此,晋中这个地方阎锡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的。只要阎锡山能派兵从太原出来,在这里消灭掉他们的部分主力,那以后太原就好办多了!

果然如徐向前所料,为了争夺晋中,阎锡山下了血本:他派出总兵力13万余人,打算在这里与徐向前打一场生死之战。同时,阎锡山任命赵承绶为野战军总司令,元全福为副司令,指挥晋中地区部队。

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位姓“元”的副司令,此人是个日本少将,也是阎锡山一直捂在手里的“宝贝”。

为何阎锡山的部队里,会有一位日本少将?事实上,这正是阎锡山的可恶之处。

1945年8月份,日本投降后,在华的100多万日军开始陆续撤离。但偏偏,其中就有一些顽固份子,他们认为这样回去太没面子,他们准备换一种方式继续留在中国。原日本少将旅团长元泉馨,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为了能留在中国,元泉馨率部找到了阎锡山,为表“忠心”他干了两件事:

其一,他给自己改了一个中文名,叫:元全福;

其二,他让部下们把武器上的日本标志都抹去,换上“晋”字刚印。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当时阎锡山其实也有自己的顾虑,他一直认为自己的晋军实力太弱,本身就无法与国军内部的其它山头相抗衡。再加上,共军又牢牢盯着他不放,让他很难有再扩军的机会。

而眼前这伙愿意留在中国的日军,摆明了受日本“武士道”影响很深。他们极端、残忍、狠辣,将共军视为大仇人,因此阎锡山有一个观念:即使招来10万中国兵,也不如1万日本人。

于是,阎锡山不但把元全福部留下来了,还让他们组成了所谓的“第10总队”。得到阎锡山重用后,这支部队平日里在晋军里始终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分军饷他们先拿、新武器他们先挑。

一时间,山西百姓是议论纷纷,晋军将领也曾有人不服,他们大骂“用日本人违背民意”。阎锡山听后不但不知悔改,还索性把不服者调离了。

得阎锡山如此“庇护”,元全福一心想找机会展示一下属于“日本人的力量”。听说此次徐向前来了,晋军又节节败退,元全福很快就找到了阎锡山,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让我们日本军人上,我们一定把共军打得落花流水,再来跟阎长官领赏!

于是,阎锡山一拍脑袋,就同意让元全福当了个副司令。而此时,身为阎锡山亲信的赵承绶,心里显然是不太好受的。早年赵承绶也是个在抗日战场上征战多年的悍将,现在虽然他为总司令,但风头却始终被这个日本副司令压着。更何况,这元全福自从跟他搭档以来,一直就不太好管。

自出征之日开始,元全福就根本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随军带着钓鱼竿、围棋,部队走到哪里他就“玩”到哪里。有时候,甚至拿出一本俳句集,一路搞“诗歌创作”。赵承绶每次提醒他不要轻敌,他就是不肯听。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这些事,徐向前都是打听清楚了的。他早早地就做出判断:像赵承绶这种武将出身的,他是压不住元全福的。

此后,在徐向前的完美调兵遣将下,赵承绶和元全福被打得溃不成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军很多战士听说敌军中有日本人,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一些战士们打得没弹药了,直接跟鬼子们拼起了刺刀。这也是自1945年后,我军与日军之间绝无仅有的一次白刃战。最后的结果是:日军几乎被全歼。

7月16日中午,赵承绶眼见大势已去,准备跑路了。阎锡山也派出了4架救援机,飞到了小常村的上空,准备接赵承绶等人离开。也就是说,只要赵承绶能及时赶到停机地点,就有机会逃出去。

当时,元全福受了伤,他高呼:“赵总司令,带我一起走!”赵承绶本来就自顾不暇,哪里愿意再带上他,硬是理都没理就自己逃命去了。

最终的结果是,元全福在绝望中命令部下,朝他的头开枪。而赵承绶也并没能成功逃脱,扔下元全福后他只跑了8里地,就被解放军分割包围。阎锡山派来接应他的“南援兵团”,也被全歼。

三:“是不是想自杀,我可以成全你”

晋中战役历时40天,成为了徐向前的又一次“封神之战”。后来,毛主席再见到他时,曾直接问:

“唉呀!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余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当然,总结经验这都是后话。大胜后的徐向前当务之急,是先找赵承绶来聊一聊。于是,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徐向前跟赵承绶在指挥部叙起旧来。

事实上,在改造俘虏这件事上,徐向前一直是很有一套的。特别是1947年6月,徐向前就任翼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后,他就长期分管改造战俘的事。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当时,他对于改造战俘有一个时间要求,即:对于普通士兵,争取7天到半个月,就能把他们补充到我们的作战部队去。这样的高效对于战时我军兵力的补充,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这一点,徐向前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俘虏政策:

不杀、不打、不骂、不歧视、不搜腰包、不侮辱人格。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俘虏中有大量本就是被国军抓壮丁的,他们往往很快就能认清两军的不同,成为一个愿意为正义而战的解放军战士。因此,当时在山西的国军军官们一直都纳闷:徐向前到底使了什么招数,那些人咋就都愿意跟他?

对普通俘虏,徐向前有一套;对于国军高级将领,徐向前自然也有招。于是,在与赵承绶只是简单地谈了几句后,他就直接抛出了那句: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阎锡山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

事实上,徐向前说这个话显然并非真的想让赵承绶自杀,而是希望他考虑清楚。毕竟,这赵承绶跟了阎锡山那么多年,想让他轻易改变确实不易。

而赵承绶听了这话后,也是被吓住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感到对不起你!”徐向前听完,则很严肃地表示:“你看你胡扯些什么呢?晋中对决双方死伤几万人,难道是我们老同学间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吗?”

徐总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必须让赵承绶明白,这不是同学不同学的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只有真正地明白了是非大义,他才能接受改造。仅仅是冲着同学之谊,是绝对没用的。

赵承绶当然也明白徐向前的意思,人家在等着他的选择。最后,赵承绶弱弱地问了一句:“我能吗?” 他想知道的是:事到如今,他还能不能选择新的出路。

徐向前给他的答案是:怎么不能!

而后,徐向前给他举了一系列投诚起义、被俘改造成功的例子,这些人多数都是赵承绶的老熟人。就这样,在徐向前时硬气、时缓和的劝说下,赵承绶终于点头。

此次,两人一共谈了1个多小时,临别时徐向前还拍着赵承绶的肩膀说:“我等着你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请你回太原前线,聘你给我当参谋,咱们一起打太原!”

虽然后来赵承绶没当上徐向前的参谋,但他在此后招降山西各地守军、瓦解守军意志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听说徐向前要攻太原了,赵承绶又前来献策,他表示:

“阎锡山把太原比作一个人,东山是头,城池为腹,南北两机场是肩膀,西山矿区是腿和脚!如四大要塞到手,太原孤城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徐向前一听,激动地表示:“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正是由于赵承绶的意见,徐向前更加坚定了先攻四大要塞的决心。此后,历时6个多月的太原战役,我军歼敌13.5万人,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省近40年的统治。

中学同学成战俘,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新中国成立后,赵承绶受到了重用。1952年,他出任中央水利部参事。76岁那年,他在北京病故。晚年的赵承绶始终忘不了老同学徐向前,每每提到那次被俘后的谈话,他总是充满着感激。

尾声:

徐向前元帅是出身黄埔一期的元帅,也是一个个性极为低调的元帅。他平时话不多,不讲吃穿、会织毛衣、一生讲五台话,爱山西饭,人送外号:“布衣元帅”。

面对阎锡山这样的强敌,他勇猛刚毅,山西的多场战役,他带病指挥,打出了战史中的奇迹;面对俘虏,他机智稳重,为我军成功地改造了一批敌军将领。谨以此文,纪念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