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1948年7月,在與徐向前交手後,閻錫山部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绶被活捉。很快,他被送到了徐總的兵團指揮部。

作為閻錫山最倚重的陣前将領之一,趙承绶能得徐總親自“召見”倒也不奇怪。但直到二人見面後,通過他們的談話,兵團指揮部的多數同志才知道:原來他們是中學同學,早年關系還不錯。

一見面,徐向前就挪了一把椅子,叫趙承绶坐下,并馬上問道:“你還認識我嗎?”趙承绶微微擡起頭,看了一眼,回答:“怎麼不認識呢,是子敬吧!” 子敬,是徐向前的字。

徐向前于是笑着說:“老同學,你的眼力還是不錯!分手這麼多年,你還是很壯實嘛!” 趙承绶聽完這話,連連搖頭說:“慚愧,慚愧!”

談話,就在這種近乎老同學叙舊的氛圍下,進行了好一會兒。趙承绶的狀态,也放松了不少。但徐向前卻突然在此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現在還滿有點“英雄”氣概啊!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閻錫山自殺呢?我可以成全你!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一句話,說得趙承绶的臉立馬變了“色”。他明白:今日之徐向前,早已不是當年他認識的那個“秀才”同學。而且,趙承绶到此時也很清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年國軍從上到下幾乎所有人,在對待徐向前上,都是“看走了眼”的。

一:一員被蔣介石、閻錫山低估的猛将

徐向前是一員猛将,這是早期國軍内部很多人萬萬想不到的。

首先,是蔣介石沒想到。老蔣早年曾拉攏過多名我軍将領,包括朱德、賀龍、彭德懷、陳赓等人,卻偏偏“忽視”了畢業于黃埔軍校一期的“學生”徐向前,這是一度令他很後悔的事。

1924年,23歲的徐向前考上了黃埔軍校第一期。為表重視,蔣介石要分批接見這些“好苗子”。那天,正好輪到了徐向前,隻見蔣介石戎裝配劍,用浙江腔問:“你就是徐向前嗎?”

徐向前用山西五台山口音回答:“是的,校長”。而後,蔣介石又問了好幾個問題,最後一問是:“在家都幹過什麼?”徐向前答:“我當過教員!”蔣介石“哦”了一聲。

既不是很會說話,又沒有了不起的成長經曆,蔣介石當時就認定:這個“平平奇奇”的學生将來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于是,隻說了幾句,他就輕輕地揮了揮手,把徐向前打發出去了。因為這件事,不少國軍軍官都調侃:校長的“識人術”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其次,是閻錫山想不到。這也是閻錫山晚年,最無奈的事之一。

閻錫山比徐向前大了18歲,兩人都是山西五台人,家裡隔得很近。1919年閻錫山在山西辦師範學校,時年18歲的徐向前正在河北一家店員當學徒,哥哥給他捎信稱這所學校是公費。徐向前早年因家貧失學,得知這一消息硬是興奮得一夜睡不着。

第二天,他就借口對老師傅說:“家裡給我說了一個媳婦,讓我回去完婚!”就這樣,徐向前入了閻錫山的學校。

不過,這閻錫山并不識貨,徐向前在他的學校待的時間并不短,卻始終未被“發掘”。數年後,徐向前成了紅軍将領,閻錫山回到五台老家,聽到老鄉跟他說:“咱們這裡還出了一個叫徐向前的将領”。閻錫山到此時還半信半疑地說:“秀才的後代,會是個軍事家?”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蔣介石和閻錫山之是以都看走眼,最大的原因無非是:上世紀20年代前後,各地出現了不少“牛人”,光是黃埔軍校就已是将星如雲。低調、謙和的性格,讓徐向前很難在這些人裡引人注意。

連蔣介石和閻錫山這種自認懂“識人術”的高手,都低估了徐向前,就更别提他這位中學同學趙承绶了。趙承绶比徐向前年長10歲,兩家也就隔了數裡地而已。

與徐向前的單薄相比,趙承绶從小就塊頭很大,早年習得了一身武藝。是以,他少年時代看見徐向前,總覺得對方是一個“秀才”。後來徐向前也确實在縣裡當過教師,這就更讓趙承绶不覺得他會是個“威脅”。

自清河陸軍中學畢業後,趙承绶很快就入了保定軍校第五期騎科,畢業後進入了晉軍。此後,他一直在閻錫山部效力,并迅速得到重用。到了40年代,他已經是閻錫山手下的三個名将之一。

二:徐向前“一戰封神”

抗日戰争到了中後期,徐向前因身體原因,一直在休養。1940年,他從山東回到延安,住進了醫院,毛主席親自到病床前來看他,徐向前焦急地說:“我得快上前線,等日本人投降了,我就沒仗打了!”

當時,毛主席已經預料到日軍投降隻是早晚的事,之後的内戰或将不可避免,于是他勸徐向前:“你别急,身體還未痊愈,還是繼續安心靜養,我看國民黨不會叫你閑着的!”

果然如毛主席所料,1946年6月蔣介石不顧民意,發動内戰,徐向前這名猛将必須要派上用場了。離開延安時,徐向前的身體仍然不太好,毛主席親自來送他,再三對他說:“還要打它3年、5年或者10年,你要作好這個精神準備!”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一開始,徐向前的到來并沒有讓閻錫山覺得很害怕。雖然早前二人在國共合作期間,曾接觸過好幾次,但他始終認為此人跟自己手下的趙承绶相比,算不得什麼。

結果,讓閻錫山沒想到是,徐向前一到山西戰場就過關斬将。運城、臨汾、陽泉的晉綏軍,在他面前都潰不成軍,閻錫山急得把趙承绶叫到跟前,大罵:“你不是說徐向前不行嗎?你是怎麼想的!”趙承绶一向敢說,也回怼:“又不止我一個人看錯……”

而就在閻錫山和趙承绶互相埋怨時,徐向前又在部署另一重要戰役,這就是名垂軍史的:晉中戰役。

徐向前之是以會在晉中地區打這一仗,是因為他早就摸清了一點:閻錫山在太原的守軍要挺下去,晉中平川大片大片的麥子就是他們最後的口糧。是以,晉中這個地方閻錫山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的。隻要閻錫山能派兵從太原出來,在這裡消滅掉他們的部分主力,那以後太原就好辦多了!

果然如徐向前所料,為了争奪晉中,閻錫山下了血本:他派出總兵力13萬餘人,打算在這裡與徐向前打一場生死之戰。同時,閻錫山任命趙承绶為野戰軍總司令,元全福為副司令,指揮晉中地區部隊。

在這裡,特别要提到的是這位姓“元”的副司令,此人是個日本少将,也是閻錫山一直捂在手裡的“寶貝”。

為何閻錫山的部隊裡,會有一位日本少将?事實上,這正是閻錫山的可惡之處。

1945年8月份,日本投降後,在華的100多萬日軍開始陸續撤離。但偏偏,其中就有一些頑固份子,他們認為這樣回去太沒面子,他們準備換一種方式繼續留在中國。原日本少将旅團長元泉馨,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人物。

為了能留在中國,元泉馨率部找到了閻錫山,為表“忠心”他幹了兩件事:

其一,他給自己改了一個中文名,叫:元全福;

其二,他讓部下們把武器上的日本标志都抹去,換上“晉”字剛印。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當時閻錫山其實也有自己的顧慮,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晉軍實力太弱,本身就無法與國軍内部的其它山頭相抗衡。再加上,共軍又牢牢盯着他不放,讓他很難有再擴軍的機會。

而眼前這夥願意留在中國的日軍,擺明了受日本“武士道”影響很深。他們極端、殘忍、狠辣,将共軍視為大仇人,是以閻錫山有一個觀念:即使招來10萬中國兵,也不如1萬日本人。

于是,閻錫山不但把元全福部留下來了,還讓他們組成了所謂的“第10總隊”。得到閻錫山重用後,這支部隊平日裡在晉軍裡始終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分軍饷他們先拿、新武器他們先挑。

一時間,山西百姓是議論紛紛,晉軍将領也曾有人不服,他們大罵“用日本人違背民意”。閻錫山聽後不但不知悔改,還索性把不服者調離了。

得閻錫山如此“庇護”,元全福一心想找機會展示一下屬于“日本人的力量”。聽說此次徐向前來了,晉軍又節節敗退,元全福很快就找到了閻錫山,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讓我們日本軍人上,我們一定把共軍打得落花流水,再來跟閻長官領賞!

于是,閻錫山一拍腦袋,就同意讓元全福當了個副司令。而此時,身為閻錫山親信的趙承绶,心裡顯然是不太好受的。早年趙承绶也是個在抗日戰場上征戰多年的悍将,現在雖然他為總司令,但風頭卻始終被這個日本副司令壓着。更何況,這元全福自從跟他搭檔以來,一直就不太好管。

自出征之日開始,元全福就根本不把解放軍放在眼裡。他随軍帶着釣魚竿、圍棋,部隊走到哪裡他就“玩”到哪裡。有時候,甚至拿出一本俳句集,一路搞“詩歌創作”。趙承绶每次提醒他不要輕敵,他就是不肯聽。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這些事,徐向前都是打聽清楚了的。他早早地就做出判斷:像趙承绶這種武将出身的,他是壓不住元全福的。

此後,在徐向前的完美調兵遣将下,趙承绶和元全福被打得潰不成軍。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軍很多戰士聽說敵軍中有日本人,個個恨得咬牙切齒。一些戰士們打得沒彈藥了,直接跟鬼子們拼起了刺刀。這也是自1945年後,我軍與日軍之間絕無僅有的一次白刃戰。最後的結果是:日軍幾乎被全殲。

7月16日中午,趙承绶眼見大勢已去,準備跑路了。閻錫山也派出了4架救援機,飛到了小常村的上空,準備接趙承绶等人離開。也就是說,隻要趙承绶能及時趕到停機地點,就有機會逃出去。

當時,元全福受了傷,他高呼:“趙總司令,帶我一起走!”趙承绶本來就自顧不暇,哪裡願意再帶上他,硬是理都沒理就自己逃命去了。

最終的結果是,元全福在絕望中指令部下,朝他的頭開槍。而趙承绶也并沒能成功逃脫,扔下元全福後他隻跑了8裡地,就被解放軍分割包圍。閻錫山派來接應他的“南援兵團”,也被全殲。

三:“是不是想自殺,我可以成全你”

晉中戰役曆時40天,成為了徐向前的又一次“封神之戰”。後來,毛主席再見到他時,曾直接問:

“唉呀!你們還不到6萬人,一個月消滅閻錫山10餘萬人,單是正規軍就搞掉他8個整旅!你說說,你們那個晉中戰役是怎麼打的?

當然,總結經驗這都是後話。大勝後的徐向前當務之急,是先找趙承绶來聊一聊。于是,這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徐向前跟趙承绶在指揮部叙起舊來。

事實上,在改造俘虜這件事上,徐向前一直是很有一套的。特别是1947年6月,徐向前就任翼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後,他就長期分管改造戰俘的事。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當時,他對于改造戰俘有一個時間要求,即:對于普通士兵,争取7天到半個月,就能把他們補充到我們的作戰部隊去。這樣的高效對于戰時我軍兵力的補充,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實作這一點,徐向前定了一系列嚴格的俘虜政策:

不殺、不打、不罵、不歧視、不搜腰包、不侮辱人格。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些俘虜中有大量本就是被國軍抓壯丁的,他們往往很快就能認清兩軍的不同,成為一個願意為正義而戰的解放軍戰士。是以,當時在山西的國軍軍官們一直都納悶:徐向前到底使了什麼招數,那些人咋就都願意跟他?

對普通俘虜,徐向前有一套;對于國軍進階将領,徐向前自然也有招。于是,在與趙承绶隻是簡單地談了幾句後,他就直接抛出了那句: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閻錫山自殺呢?我可以成全你!

事實上,徐向前說這個話顯然并非真的想讓趙承绶自殺,而是希望他考慮清楚。畢竟,這趙承绶跟了閻錫山那麼多年,想讓他輕易改變确實不易。

而趙承绶聽了這話後,也是被吓住了,他吞吞吐吐地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感到對不起你!”徐向前聽完,則很嚴肅地表示:“你看你胡扯些什麼呢?晉中對決雙方死傷幾萬人,難道是我們老同學間誰對不起誰的問題嗎?”

徐總這話,說到了點子上。必須讓趙承绶明白,這不是同學不同學的問題,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隻有真正地明白了是非大義,他才能接受改造。僅僅是沖着同學之誼,是絕對沒用的。

趙承绶當然也明白徐向前的意思,人家在等着他的選擇。最後,趙承绶弱弱地問了一句:“我能嗎?” 他想知道的是:事到如今,他還能不能選擇新的出路。

徐向前給他的答案是:怎麼不能!

而後,徐向前給他舉了一系列投誠起義、被俘改造成功的例子,這些人多數都是趙承绶的老熟人。就這樣,在徐向前時硬氣、時緩和的勸說下,趙承绶終于點頭。

此次,兩人一共談了1個多小時,臨别時徐向前還拍着趙承绶的肩膀說:“我等着你學習一段時間後,再請你回太原前線,聘你給我當參謀,咱們一起打太原!”

雖然後來趙承绶沒當上徐向前的參謀,但他在此後招降山西各地守軍、瓦解守軍意志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聽說徐向前要攻太原了,趙承绶又前來獻策,他表示:

“閻錫山把太原比作一個人,東山是頭,城池為腹,南北兩機場是肩膀,西山礦區是腿和腳!如四大要塞到手,太原孤城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徐向前一聽,激動地表示:“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正是由于趙承绶的意見,徐向前更加堅定了先攻四大要塞的決心。此後,曆時6個多月的太原戰役,我軍殲敵13.5萬人,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省近40年的統治。

中學同學成戰俘,徐向前問:是不是準備為蔣介石自殺,可以成全你

新中國成立後,趙承绶受到了重用。1952年,他出任中央水利部參事。76歲那年,他在北京病故。晚年的趙承绶始終忘不了老同學徐向前,每每提到那次被俘後的談話,他總是充滿着感激。

尾聲:

徐向前元帥是出身黃埔一期的元帥,也是一個個性極為低調的元帥。他平時話不多,不講吃穿、會織毛衣、一生講五台話,愛山西飯,人送外号:“布衣元帥”。

面對閻錫山這樣的強敵,他勇猛剛毅,山西的多場戰役,他帶病指揮,打出了戰史中的奇迹;面對俘虜,他機智穩重,為我軍成功地改造了一批敵軍将領。謹以此文,紀念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