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近日,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的杨梅陆续成熟。在郁郁葱葱的杨梅林里,朱红点点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悠闲间挑选个大、汁多的鲜梅,一咬即满口爆汁,肉质细腻,酸酸甜甜,暑气仿佛顷刻间烟消云散,也难怪这里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上山采摘,‘杨梅’吐气。”杨梅林现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袁本新、镇村书记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正在帮果园直播带货。这些天几次直播下来,直播间最高超过4000人次观看,逾3万人次点赞,极大提升了黄羌杨梅的“网红”热度。
热度不仅仅聚焦于杨梅。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马踏镇依托“电商+直播”形式,让杨梅、荔枝、橘红等特色农产品成功突破了农业地域发展限制,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为助推镇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杨梅丰收
结出致富“甜滋味”
来到马踏镇黄羌村,还没进到杨梅林,路边排起长队的车辆就显示出杨梅采摘游的热度。尽管这天并非周末,但前往仁岭源杨梅园的村道上早早就停满了自驾车,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不得不提前下车,步行数百米进入杨梅园。
“现在正是杨梅采摘的最佳时期。每天来采摘的人数一般都有几百人,周末可能有上千人。我们之前在抖音等平台上做了推广,也有不少是去年来过的老客户。”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杨梅园的负责人王建明喜上眉梢。
杨梅园中,青碧的枝头缀满紫红的鲜梅。很多游客一手提着篮子,一手灵活穿梭在密密匝匝的枝叶中摘取成熟的杨梅;一些小朋友则在父母的帮助下采摘,玩得不亦乐乎。
“这里的杨梅成熟度很高,轻轻一碰,熟透的杨梅随即脱落在地,采摘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来自麻岗镇的陆小姐正忙着寻找枝间乌紫发黑的果实,那是杨梅熟透的标志。
在镇和村委会的鼓励下,王建明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几年前开始种植杨梅,但过程并不顺利。“目前在粤西地区很少有人种植杨梅。我们的树种了五六年,去年才开始结果,以前不少树木出现了枯死的情况。”后来镇村给王建明联系了技术员进行指导,这才终于克服土壤、施肥等难题,他种的杨梅树开始结果带来创收。尝到了甜头后,王建明准备承包一些山岭种植杨梅树。
“我们杨梅园占地约60亩,总计约1300棵杨梅树,主要是东魁、乌梅品种。杨梅每年5月左右挂果上市,去年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目前我们主要通过游园采摘进行销售,游客也可以另外打包计价后带走,每天来采摘的游客非常多。”王建明介绍,杨梅成熟期不长,近半个月正是采摘的最佳时期。
“除了新鲜的杨梅果,我们还指导种植户开发了杨梅干、杨梅酒等产品,销量也不错。”黄羌村党支部书记王海营介绍,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村里希望通过在杨梅、橘红等特色农产品上多做文章。目前杨梅产业成效初显,下一阶段村里将继续探索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延长杨梅产品加工产业链,并大力发展乡村采摘游,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电商+直播
跑出振兴“加速度”
“咱们马踏的杨梅酸甜可口,个大多汁,喜欢的宝宝们可别错过。”5月19日,在黄羌村杨梅园,由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网络主播团队化身“营销官”,在“马踏优品”电商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推介黄羌村出产的杨梅。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加上一张摆放着各式农产品的桌子,就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直播间。镜头前,朱红的杨梅、引人生津的杨梅干,再配上现场采摘的生动场景,让网友看得津津有味。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引来超过4000人次观看,为黄羌杨梅的“网红”热度再添了一把火。
“这是我们本月组织的第三次直播,我们希望通过直播的形式,将让马踏所种植的杨梅、荔枝、橘红等特色的农产品宣传到全国各地去。”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驻黄羌村第一书记徐海铭介绍,驻马踏镇帮扶工作队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5月以来组织开展了“‘杨梅’吐气”专场和“‘荔早’弥香”等多场专场直播活动,为杨梅、“香蜜早”荔枝等农副产品带货。
徐海铭介绍,去年以来,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以及组团帮扶单位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建了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多次前往马踏进行调研。去年底,该团队积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借助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团队、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资源力量,最终顺利建成“马踏优品”电商平台。在徐海铭看来,通过“互联网+”模式推介农产品,是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借助电商和直播带货,不仅能帮助农户解决销路问题,也能大大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我们将继续发挥‘电商+直播’的营销优势,不断拓展‘马踏优品’电商平台的粉丝客户群。”马踏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和锋表示,工作队将持续向广大消费者推介马踏优质农副产品,打造提升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通过为兴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撰文】邓建青 赖广昭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