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作者:树人传记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在美国纽约安然谢世!作为徐志摩的前妻,从1922年与徐志摩离婚后,俩人便再也没有了直接的交集!

不过,在徐志摩死后,张幼仪却尽到了一个儿媳的全部责任。然而,在其亡故之后,张幼仪的墓碑之上却只有寥寥4个字。

而正是这4个字,既像是张幼仪此生对徐志摩的交代,也像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与哂笑!

那么,张幼仪和徐志摩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她死后墓碑上究竟又刻上了哪四个字呢?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一:凑出来的天作之合,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

张幼仪的祖父是清朝知县,其父亲张润之是当时上海宝山县的巨富。家里共有12个兄弟姐妹,张幼仪排名第八,在四个姐妹中,则为次女。

张幼仪的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上有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这样的家庭背景对于徐志摩来说,无异于巨大的助力,而徐志摩能够娶到张幼仪,可以说是“高攀”了。

然而,自命清高的徐志摩却认为张幼仪出身偏远地方且学疏才浅,因此在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便眉头紧锁,嘴角向下,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但是张幼仪其实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院,只是未能结业。在她13岁放学回家的一天,她的父亲和四哥张嘉璈给了她一个银色的盒子,盒子里面便是徐志摩的照片。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照片上的男人头有点大,下巴尖尖的,带着金丝边框的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父亲和兄长询问她是否满意。

13岁的张幼仪虽然接受了教育,但毕竟年幼,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横行的年代,她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

而且当时的她还天真的以为:只要她恪守本分,好好地辅助丈夫、孝敬公婆,自然就会得到他们的喜爱,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就这样,张家接受了徐家下的聘礼,二人定下来了婚约。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便辍学嫁到了浙江徐家。

当时,他们举办了一场极其盛大的中式婚礼,到场之人无一不羡慕祝福,在大家看来,这对才子佳人简直是天作之合。

但是世人不知道的是,在徐志摩眼中,这受“父母之命”的结合本就是封建糟粕。他之所以勉强接受,左右是受到了“孝”字的束缚罢了!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因此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爱答不理,每次对话不超过五句。至于要履行夫妻之间最基本的义务,那只是因为要完成父母抱孙子的愿望。

结婚四个月后,徐志摩便离沪北上,到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攻读法学,随后又转入北京大学就读,留下张幼仪一个人独守闺房。

这期间,张幼仪谨遵婚前母亲教导,嫁人之后,无论与丈夫关系如何,都要好好孝敬公婆。

为此她天天在家缝缝补补,闲暇之余她就守在窗边,等待丈夫每过几个月回来一次,然后又是一个人的孤独。

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来了第一个儿子徐积锴(阿欢),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徐志摩便甩手远赴美国求学,留下她们母子置之不理。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1920年,徐志摩又去了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徐家父母认为她们夫妻两地分居太久,便将张幼仪送去英国让他们团聚。尽管徐志摩有千般的不情愿,但“父母之命”不可违,无奈之下也只能同意。

据张幼仪对赴英寻夫的回忆:当时她站在甲板上焦急的等待船只靠岸,东张西望想要早点见到自己朝思夜想的丈夫。

远远地,张幼仪一眼就看见了徐志摩,只是那张不耐烦的脸让她滚烫的内心瞬间冷的一激灵。

徐志摩接到张幼仪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了英国的百货商场,他给张幼仪挑选了一些洋装,皮鞋和帽子。

或许在徐志摩的心里,一直对她是鄙夷嫌弃的,尤其在经历了这两年西方开放思想的熏陶后,他与张幼仪这种中国传统女性注定了会渐行渐远。

二:婚变,被迫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文明离婚的第一个女人

1921年,张幼仪再次怀孕了,当她满心欢喜的将这个事情告诉徐志摩时,换来的却是徐志摩冷冰冰的话语:“把孩子打掉。”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她惊讶,错愕,无所适从,她不知道也不理解丈夫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让她不允许这么做,但是为了徐志摩,她甚至想过妥协。

直到有一天徐志摩通知她:“晚上有个朋友要过来家里做客。”

由于家里从来没有来过其他人,张幼仪以为这是徐志摩在外面的女朋友,想要娶进家里做二老婆,或许让她打掉孩子就是这个原因。

于是张幼仪努力调整自己,想让自己显得从容大度。她一天处于惴惴不安之中,等待着晚上来到家里做客的“情敌”。

晚上,徐志摩和他的朋友董小姐回到家中。然而令张幼仪诧异的是,董小姐一头精致的短发和一身干练的西服之下,竟然裹着一双小脚,看起来极其不搭。这让有着天足的张幼仪心里不禁笑出了声,同时她又非常不解:丈夫所心喜的思想开放的才子佳人,岂会裹了一双小脚?

晚饭结束后徐志摩送走董小姐,回来便问张幼仪对其的看法,张幼仪想了想依旧保持随和的态度道:

“呃,她挺好的,就是小脚与西服不搭。”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这样的话语对徐志摩而言,仿佛击中了他压抑已久的内心,于是他高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或许,这就是他带董小姐回家的目的吧。在徐志摩心中,张幼仪的思想就好像缠了裹脚布的小脚,与他格格不入。

这天之后,徐志摩便不告而别,留下怀有身孕的张幼仪独自在这异国他乡。

直到一周后,徐志摩的朋友登门拜访,同时也捎来了徐志摩的口信:“他想问你......你愿不愿做徐家的儿媳妇,而不是徐太太?”

张幼仪无言,或许她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送走了这位朋友后,她知道徐志摩不会回来了。

无奈之下张幼仪只能求助自己的二哥张君劢,二哥表示:“孩子生下来,我来养。”于是便把她接到法国,随后又到柏林生子。而知道这一切的徐志摩却始终置若罔闻。

1922年,次子彼得降生,随之而来的还有徐志摩的离婚协议书。“你让他来,我要问清楚。”仿佛不愿意在妥协一般,张幼仪对送信人说道。

为此,徐志摩终于来到柏林,这是她不告而别的第一次现身,因为着急要离婚。

看着徐志摩心急如焚的模样,张幼仪心如死灰,但她表示离婚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行。

然而徐志摩却着急反驳道:“不行,不行,你晓得,你一定要现在就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不可!”

林徽因是1921年与徐志摩在康桥结识的。徐志摩极其欣赏她,认定林徽因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灵魂伴侣,哪怕飞蛾扑火,他也在所不惜。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张幼仪知道林徽因就是导致徐志摩迫切要同自己离婚的直接原因,但是她也知道,如果没有林徽因,也会有其他人罢了。

最终,张幼仪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而张幼仪也被迫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文明离婚的第一个女人。

张幼仪签字后,徐志摩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下来。此时心满意足地他才提议想见见自己的小儿子彼得。

徐志摩跟着张幼仪来到医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望自己的小儿子。看到彼得在见到他时异常的平静,徐志摩随口问道:“彼得为什么不爱哭啊?”“也许是他知道哭也没有什么用吧!”张幼仪平静的回答。

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说彼得,还是在说自己。

对此回答,徐志摩无动于衷!张幼仪看着徐志摩一脸慈爱的看着彼得,好像一个慈父,但是他却从来没有问过张幼仪拿什么抚养孩子,彼得该如何活下去。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离婚后,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的帮助下,入学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彼时的张幼仪深知,自己没有了依靠,想要活下去只能咬着牙硬抗!

于是张幼仪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彼得,一人兼顾着学业与家庭。但是不幸的事还是没有饶过这个可怜的女人。1925年,小儿子彼得因患上腹膜炎不幸夭折。

痛失爱子后,张幼仪伤心欲绝,心灰意冷之下,她决定回到中国。

三:涅槃凤凰,浴火重生

1926年,痛定思痛的张幼仪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中国上海。回国后张幼仪先是创办了大名鼎鼎的云裳公司。云裳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女子时装公司,当时的上海女性都以可以穿上云裳公司的衣服为荣。

或许在张幼仪看来,既然徐志摩认为她是“土包子”,那么自己就要证明给他看,离开徐志摩后自己也可以站在新时代潮流的中央。

不仅如此,1927年,张幼仪还入主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出任了副总裁的职位。在银行期间,她将办公室放在了营业大厅,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办公效率,从而收获了很好的口碑。

当时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已经5年,这期间她不断学习、突破,如涅槃的凤凰一般实现了浴火重生!

可彼时的徐志摩却依旧风流成性,流连于花草之间难以自拔!1931年的一天,徐志摩与当时的妻子陆小曼发生争吵,不愉快之际他决定乘坐飞机由南京北上,出席林徽因的演讲会。然意外突至,由于飞机失事造成空难,徐志摩也命丧当场。

徐志摩逝世后,陆小曼作为其合法妻子却没有能力为丈夫处理后事,最后都是张幼仪一手操办的。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徐志摩死后,他和张幼仪今生的恩怨情仇也算拉下了帷幕。

徐志摩一生追求浪漫的理想爱情,离开张幼仪却工作爱情四处碰壁,他并没有与自己的精神伴侣林徽因喜结连理,再婚后还要四处奔波供养吸食鸦片且生活奢靡的陆小曼。

而离开徐志摩的张幼仪,不仅人生像是开了挂,而且更是对徐家人做到了仁至义尽。

一方面回国后她以徐家义女的身份继续孝敬公婆,尽心的抚养自己的儿子徐积锴;另一方面她又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商界和银行界的风云人物。

张幼仪曾对自己的侄女张邦梅说:她很感激徐志摩和她离婚,如果不是离婚,她可能一直都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离婚是张幼仪蜕变,变成真正的自己。

四:安享晚年,告别人间

1953年,已经独身30年的张幼仪结识了中医苏纪之,一番相处下来两人心生情愫。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然而当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时,这个在商场上果敢的女人居然犹豫了!当晚,她便写了三封信,分别寄给了二哥张君励,四哥张嘉璈和儿子徐积锴。

四哥张嘉璈或许是因为由于自己撮合的徐志摩和妹妹,致使妹妹最终没有喜得良人,所以心有愧疚的他没有再参与此事。

二哥张君励则回信:“妹慧人,希自决。”

他虽然表面没有什么建议,但短短的几句话,表现了对张幼仪的信任和支持,只要妹妹有了决定,他都会全力支持。

儿子徐积锴的回信更是给了张幼仪莫大的感动和信心,他信中表示:母亲用一生的心血将自己抚养成人,作为母亲已经付出的够多了,现在有人可以陪伴母亲真是再好不过,如果母亲寻得良人,定会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去赡养。

至此,张幼仪放下心中顾虑,答应了苏纪之的求婚!或许是知道张幼仪前50年的坎坷,因此在婚礼上苏纪之对张幼仪说道:

“你前50年的人生我未曾参与,后面的我将统统补上。”

我们总要相信,在这一生中总会出现一个人,会无条件的爱你,而张幼仪也终于等到了“他”。

再婚后的张幼仪也十分幸福,膝下子孙满堂,围绕身边。有了空闲的时间便去学习德语,学习缝纫。对于张幼仪来说,她拥有了最好的晚年。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1972年,苏纪之不幸因病逝世,过世前他一直抓着张幼仪的手告诉她:“答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我绝不反悔。”

苏纪之去世后,张幼仪便被子女接去美国,在子女的照料陪伴下,度过了最后的幸福时光。

1988年,张幼仪安详离世,告别人间,享年88岁。

离世后,张幼仪的墓碑上仅刻了四个字——“苏张幼仪”。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后人都认为,张幼仪以已之名冠苏之名,为的就是狠狠地打徐志摩的脸。但其实不然,之所以如此做,或许正是张幼仪在告诉众人,她已经从徐志摩带给她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人。

张幼仪的人生无疑是坎坷的,年轻时被丈夫无情抛弃,幼子客死他乡,可以说她的人生跌落谷底。但是她并没有被打败,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她终于还是用她的不服输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晚年,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回答道:

"我对这个问题很困惑,因为每个人都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清楚什么是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任何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说不定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我最爱他。"

她的话语中没有愤怒,抱怨,反而道尽了平和,泰然。她对爱的定义令人钦佩,张幼仪这一生都走得很慢,却走出了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