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作者:成都儿童团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里,我们的看到了古蜀文明的脉络,在三星堆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青铜时代的辉煌,在自贡恐龙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物种的时代变迁……从不同的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璀璨文明,在孩子们的“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今年的5月18日,我们邀请大家一起来“我家有个博物馆”线上展厅,换一个视角看孩子们的“博物馆”,从孩子的收藏中,看见生长的力量。

点击下方贴片进入“我家有个博物馆活动特别展览”,观看更多小朋友们的限定展览~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第二届小馆长征集收官,不设限的博物馆,也让我们看到了不设限的孩子,看到了孩子们用热爱创造出的一个个小小世界,看到了不同小朋友对生活不同面的热爱。

关于生活日常点滴里的爱:

吴艾虞 7岁 参展作品:《成长记忆博物馆》

任越 11岁 参展作品:《妈妈的发饰少女心博物馆》

吴艾虞小朋友的《成长记忆博物馆》中,收藏着她的所有成长记忆,从出生开始,第一次刷牙,第一次独立穿衣服,出去旅行时的喝到的很好喝的饮料,很好吃的一块蛋糕,旅途中碰到过帮助自己的人……都藏在她的小小博物馆中。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在他们家,日常生活记录、旅游记录……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相册分类装点,现在吴艾虞小朋友7岁,每个相册将近600张照片,他们家的成长记录已经堆满了一地了。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小时候,爸爸妈妈帮她收藏“记忆”,5岁开始,她主动加入了“收藏记忆”行列。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时,吃到好吃的零食,她会请爸爸拍下来,吃到好吃的糖果,会把糖纸留下来……她要拿回去收藏的。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在他们家,从妈妈怀孕开始,他们便有了一个固定的仪式——每年秋天到看银杏的季节,他们都会到同一个固定的地方,同一个位置去拍一张同样的照片。这个属于他们家的小小仪式已经持续七八年了,未来也将会一直拍下去。

我们都知道现在可以存储存储“记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电子相册,比如云盘……但是他们都会选择打印出来,做成一个个可触碰的“实体记忆”,这是一份具有重量的仪式感,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作为一个男孩子,虽然不戴发饰,但任越小朋友用妈妈的发饰创造了一间《妈妈的发饰“少女心”》博物馆,在他看来,妈妈是永远充满“少女心”的,在小小的生活细节中,藏着的是孩子对生活的细致与爱。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关于时代与新潮:

谢鹏睿 11岁 参展作品:《怀旧小人书博物馆》

潘禹菲 7岁 参展作品:《外公的粮票博物馆》

唐嘉临 6岁 参展作品:《小杯大器博物馆》

总有一些东西,我们觉得是不属于当下的孩子们的,但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它们突然变成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热爱。

就像谢鹏睿小朋友《怀旧小人书》博物馆收藏着的150多套小人书一样,从历史经典到国外名著。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从3开始,谢鹏睿小朋友便跟着爸爸开始接触小人书,不认识字,就听爸爸讲,看有趣的连环画,随着年龄增长,识字越多,自己更加痴迷上小人书,容易理解的故事情节,随时随地可以看的便携性,都让他成了一名小人书书迷。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小人书在实体店很难买到,通常是爸爸在网上购买,后来他也开始在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相比时下流行的经典文学书本,他也更加喜欢小人书,也因此走进了阅读的世界。

拥有一间自己的“博物馆”的谢鹏睿小朋友,还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参观了你的《怀旧小人书》博物馆,下次带我们去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吧。

在潘禹菲小朋友的《外公的粮票》博物馆中,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外公那个年代曾经使用的粮票,每一张粮票,是时代的烙印,也是外公曾经鲜活的岁月。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唐嘉临小朋友的《小杯大器》博物馆,藏着来自唐宋时期的杯子,也放置着时下流行的杯子,“旧物”与“新器”,在这里产生碰撞。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事物,不知不觉变成了孩子们的新潮,在孩子们的博物馆里再一次绽放出了光。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关于好奇与创造:

谢乐熹 9岁 参展作品:《我的狗头卡片博物馆》

王景淳 11岁 参展作品:《diy博物馆》

关于好奇与创造,有人擅长天马行空,有人擅长将喜欢的事物变成实体。

在王景淳小朋友的《diy博物馆》中,有自己做的面塑、恐龙、西游记中的人物……将图画上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将热爱的概念变成了具象的实物。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而谢乐熹小朋友的《我的狗头卡片》博物馆中,都是关于狗头的想象。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这里收藏着他三年来画的300多张狗头系列卡片,有关于生活的狗头:机枪狗、路灯狗、打火机狗、多脚狗……有关于历史神话人物的狗头:关羽狗头、后羿狗头……甚至还有你不知道他怎么想出来的FBI狗头、终端狗头……

关于狗头,他有100种,哦不,是无数种想象与创造。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为什么会是创造狗头呢,妈妈说或许是因为他小时候一直有一个养宠物的心愿,但是因为自己怕狗,也照顾不过来,便没有让孩子养狗狗。虽然没有成功地养到宠物狗狗,但或许也正因为关于狗狗的执念,他的脑子更能诞生出关于狗狗的无数种想象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他还在学校成立了一个“狗头公司”,雇佣员工一起“生产”狗头,流通“狗头币”。最近,他还为自己的“狗头公司”出了三周年狗头纪念币,已经是学校里的“企业小红人啦!”

关于自然:

张梦心 10岁 参展作品:《石头植物园博物馆》

李晨雨 10岁 参展作品:《李晨雨的标本博物馆》

大自然是个神奇的地方,总是在馈赠和给予,热爱自然的孩子,会听虫鸣鸟唱、会拾树叶羽毛、会观石头溪流……

在张梦心的《石头植物园》中,她把石头植物搬回家,会观察石头上的小小纹路,会研究石头如何磨成国画的颜料,会平滑的在石头上作画,将石头变成五彩斑斓的春天……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同样热爱自然的李晨雨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们打交道,很多小女孩会害怕虫子,但在她的标本博物馆中,她把一个个消逝的生命装进标本,放进了她的博物馆里,变成了永恒……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感受自然,留住自然。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关于非遗文化:

林子 5岁 参展作品:《小小蜀绣博物馆》

王子萱 7岁 参展作品:《“非”常有“遗”思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时候听起来像个高不可攀的词,对小朋友来说,还是一个难念、难懂的、抽象的词,但是在这些小朋友这里,它是鲜活的、具体的。

5岁的林子小朋友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中,学会了用针线表达。最近,她独立完成了她的第一件刺绣作品——《春天之花》。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王子萱小朋友六岁时候,是我六岁时在妈妈帮助下,花了两天时间拓印染色完成的夹江年画,做起了自己莲蓬香包。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她们的娱乐方式,她们的学习课堂,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兴趣:

舒妙 7岁 参展作品:《汽车博物馆》

王笛鸥 7岁 参展作品:《我的乐高》

李沁禧 6岁 参展作品:《西游记博物馆》

张云浩 11岁 参展作品:《手机博物馆》

每个人的童年,一定都有最喜欢的那类玩具,就像他们爱的汽车、乐高,研究手机、孙悟空的各种形式。将这些一一装进博物馆,就构成了无法复刻的童年。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小小的展览,承载着我们生活的模样,也承载着孩子们未来不同的可能性。热爱生活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快乐,也更热爱学习,因为他们会在热爱里专研。

就像热爱非遗文化的孩子不需要我们“苦口婆心”地灌输非遗知识,就像在充满爱的《成长记录博物馆》里长大的孩子更会感受生活,感受爱也传递爱,就像热爱自然的孩子能在自然里找到无数种属于他们的娱乐方式,说不定有一天那个“狗头公司”真的会出现……

这场非常珍贵的展览里,孩子们的亲手做的每一张卡片、每一个标本、每一块石头、每一个乐高碎片、每一张照片……这些平常而又绽放着光芒的热爱,都弥足珍贵,他们在创造者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去看见、呵护与陪伴孩子们小小的好奇与热爱,也更加的珍贵。

“我家有个博物馆”3D展厅上线,来看看孩子们的博物馆吧

希望下一年,你带着更多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我们继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