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作者:成都兒童團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裡,我們的看到了古蜀文明的脈絡,在三星堆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了青銅時代的輝煌,在自貢恐龍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了物種的時代變遷……從不同的博物館中,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璀璨文明,在孩子們的“博物館”裡,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今年的5月18日,我們邀請大家一起來“我家有個博物館”線上展廳,換一個視角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從孩子的收藏中,看見生長的力量。

點選下方貼片進入“我家有個博物館活動特别展覽”,觀看更多小朋友們的限定展覽~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第二屆小館長征集收官,不設限的博物館,也讓我們看到了不設限的孩子,看到了孩子們用熱愛創造出的一個個小小世界,看到了不同小朋友對生活不同面的熱愛。

關于生活日常點滴裡的愛:

吳艾虞 7歲 參展作品:《成長記憶博物館》

任越 11歲 參展作品:《媽媽的發飾少女心博物館》

吳艾虞小朋友的《成長記憶博物館》中,收藏着她的所有成長記憶,從出生開始,第一次刷牙,第一次獨立穿衣服,出去旅行時的喝到的很好喝的飲料,很好吃的一塊蛋糕,旅途中碰到過幫助自己的人……都藏在她的小小博物館中。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在他們家,日常生活記錄、旅遊記錄……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相冊分類裝點,現在吳艾虞小朋友7歲,每個相冊将近600張照片,他們家的成長記錄已經堆滿了一地了。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小時候,爸爸媽媽幫她收藏“記憶”,5歲開始,她主動加入了“收藏記憶”行列。跟着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時,吃到好吃的零食,她會請爸爸拍下來,吃到好吃的糖果,會把糖紙留下來……她要拿回去收藏的。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在他們家,從媽媽懷孕開始,他們便有了一個固定的儀式——每年秋天到看銀杏的季節,他們都會到同一個固定的地方,同一個位置去拍一張同樣的照片。這個屬于他們家的小小儀式已經持續七八年了,未來也将會一直拍下去。

我們都知道現在可以存儲存儲“記憶”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電子相冊,比如雲盤……但是他們都會選擇列印出來,做成一個個可觸碰的“實體記憶”,這是一份具有重量的儀式感,對他們而言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作為一個男孩子,雖然不戴發飾,但任越小朋友用媽媽的發飾創造了一間《媽媽的發飾“少女心”》博物館,在他看來,媽媽是永遠充滿“少女心”的,在小小的生活細節中,藏着的是孩子對生活的細緻與愛。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關于時代與新潮:

謝鵬睿 11歲 參展作品:《懷舊小人書博物館》

潘禹菲 7歲 參展作品:《外公的糧票博物館》

唐嘉臨 6歲 參展作品:《小杯大器博物館》

總有一些東西,我們覺得是不屬于當下的孩子們的,但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它們突然變成了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愛。

就像謝鵬睿小朋友《懷舊小人書》博物館收藏着的150多套小人書一樣,從曆史經典到國外名著。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從3開始,謝鵬睿小朋友便跟着爸爸開始接觸小人書,不認識字,就聽爸爸講,看有趣的連環畫,随着年齡增長,識字越多,自己更加癡迷上小人書,容易了解的故事情節,随時随地可以看的便攜性,都讓他成了一名小人書書迷。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小人書在實體店很難買到,通常是爸爸在網上購買,後來他也開始在網上購買自己喜歡的小人書。相比時下流行的經典文學書本,他也更加喜歡小人書,也是以走進了閱讀的世界。

擁有一間自己的“博物館”的謝鵬睿小朋友,還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參觀了你的《懷舊小人書》博物館,下次帶我們去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吧。

在潘禹菲小朋友的《外公的糧票》博物館中,整整齊齊地擺放着外公那個年代曾經使用的糧票,每一張糧票,是時代的烙印,也是外公曾經鮮活的歲月。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唐嘉臨小朋友的《小杯大器》博物館,藏着來自唐宋時期的杯子,也放置着時下流行的杯子,“舊物”與“新器”,在這裡産生碰撞。這些帶着時代印記的事物,不知不覺變成了孩子們的新潮,在孩子們的博物館裡再一次綻放出了光。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關于好奇與創造:

謝樂熹 9歲 參展作品:《我的狗頭卡片博物館》

王景淳 11歲 參展作品:《diy博物館》

關于好奇與創造,有人擅長天馬行空,有人擅長将喜歡的事物變成實體。

在王景淳小朋友的《diy博物館》中,有自己做的面塑、恐龍、西遊記中的人物……将圖畫上的東西變成了現實,将熱愛的概念變成了具象的實物。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而謝樂熹小朋友的《我的狗頭卡片》博物館中,都是關于狗頭的想象。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這裡收藏着他三年來畫的300多張狗頭系列卡片,有關于生活的狗頭:機槍狗、路燈狗、打火機狗、多腳狗……有關于曆史神話人物的狗頭:關羽狗頭、後羿狗頭……甚至還有你不知道他怎麼想出來的FBI狗頭、終端狗頭……

關于狗頭,他有100種,哦不,是無數種想象與創造。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為什麼會是創造狗頭呢,媽媽說或許是因為他小時候一直有一個養寵物的心願,但是因為自己怕狗,也照顧不過來,便沒有讓孩子養狗狗。雖然沒有成功地養到寵物狗狗,但或許也正因為關于狗狗的執念,他的腦子更能誕生出關于狗狗的無數種想象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他還在學校成立了一個“狗頭公司”,雇傭員工一起“生産”狗頭,流通“狗頭币”。最近,他還為自己的“狗頭公司”出了三周年狗頭紀念币,已經是學校裡的“企業小紅人啦!”

關于自然:

張夢心 10歲 參展作品:《石頭植物園博物館》

李晨雨 10歲 參展作品:《李晨雨的标本博物館》

大自然是個神奇的地方,總是在饋贈和給予,熱愛自然的孩子,會聽蟲鳴鳥唱、會拾樹葉羽毛、會觀石頭溪流……

在張夢心的《石頭植物園》中,她把石頭植物搬回家,會觀察石頭上的小小紋路,會研究石頭如何磨成國畫的顔料,會平滑的在石頭上作畫,将石頭變成五彩斑斓的春天……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同樣熱愛自然的李晨雨小朋友,喜歡和小動物們打交道,很多小女孩會害怕蟲子,但在她的标本博物館中,她把一個個消逝的生命裝進标本,放進了她的博物館裡,變成了永恒……孩子們用他們的方式,感受自然,留住自然。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關于非遺文化:

林子 5歲 參展作品:《小小蜀繡博物館》

王子萱 7歲 參展作品:《“非”常有“遺”思博物館》

“非物質文化遺産”,很多時候聽起來像個高不可攀的詞,對小朋友來說,還是一個難念、難懂的、抽象的詞,但是在這些小朋友這裡,它是鮮活的、具體的。

5歲的林子小朋友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中,學會了用針線表達。最近,她獨立完成了她的第一件刺繡作品——《春天之花》。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王子萱小朋友六歲時候,是我六歲時在媽媽幫助下,花了兩天時間拓印染色完成的夾江年畫,做起了自己蓮蓬香包。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她們的娛樂方式,她們的學習課堂,成為她們生活的一部分。

關于興趣:

舒妙 7歲 參展作品:《汽車博物館》

王笛鷗 7歲 參展作品:《我的樂高》

李沁禧 6歲 參展作品:《西遊記博物館》

張雲浩 11歲 參展作品:《手機博物館》

每個人的童年,一定都有最喜歡的那類玩具,就像他們愛的汽車、樂高,研究手機、孫悟空的各種形式。将這些一一裝進博物館,就構成了無法複刻的童年。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小小的展覽,承載着我們生活的模樣,也承載着孩子們未來不同的可能性。熱愛生活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快樂,也更熱愛學習,因為他們會在熱愛裡專研。

就像熱愛非遺文化的孩子不需要我們“苦口婆心”地灌輸非遺知識,就像在充滿愛的《成長記錄博物館》裡長大的孩子更會感受生活,感受愛也傳遞愛,就像熱愛自然的孩子能在自然裡找到無數種屬于他們的娛樂方式,說不定有一天那個“狗頭公司”真的會出現……

這場非常珍貴的展覽裡,孩子們的親手做的每一張卡片、每一個标本、每一塊石頭、每一個樂高碎片、每一張照片……這些平常而又綻放着光芒的熱愛,都彌足珍貴,他們在創造者未來的無數種可能。

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去看見、呵護與陪伴孩子們小小的好奇與熱愛,也更加的珍貴。

“我家有個博物館”3D展廳上線,來看看孩子們的博物館吧

希望下一年,你帶着更多對生活的熱愛與探索,我們繼續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