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人至美,莫过善良

作者:刘子善

昨天晚上我写了一首短诗,题目是《人若善良,必然生香》。这首诗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全诗如下:

为人至美,莫过善良

草木的美好是花朵,人性的美好是善良。

人的善良像花朵,走到哪儿都芬芳。

花开花落从不语,结下果实秋满仓。

善良的好人多寂寞,甘愿为他人嫁衣裳。

无人理解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儿会生香。

人间最美是善良,善良的好人日月长。

做人最好要忍让,一忍一让好商量。

利益面前莫争夺,争来夺去都受伤。

人生本来都善良,只为钱财昧心肠。

昧了心肠会生病,良心病了苦自尝。

做人最好要善良,善良的好人会生香。

生香的好人人人爱,何不自己也生香?

为人至美,莫过善良

我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其实,这是我六十多年来对生命的最大的感受。六十多年来,我下过乡,当过兵,打过工,务过农;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了近四十年,经历过多个单位近十个工作岗位。我的经历谈不上丰富,但也亲眼目睹过许多人和事。有钱的,有权的,有名的,默默无闻的,落魄消沉的,死于非命自杀身亡的等等,不足而已。那么,人生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我的感受是,无非两个字:善良!

善良是发自内在的美,是人性最本质的表达。我们感到美好的事物会欢欣鼓舞,看到悲惨的事情悲伤落泪,看到不平的事会心生愤恨,看到不幸的事会心生怜悯,这些都是善良的自然发露。

为人至美,莫过善良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善良的行为发生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当为善不能时,往往会用相反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愤恨。当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比较如意时,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善良的一面;如果工作生活不如意,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认知发生了扭曲,就会做不道德的事情。

人世间的复杂是由于失去了良知的指导。良知是什么?就是古代先贤的教诲。由于我们忽略了对传统优良文化的学习和熏染,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实际的东西,比如功名利禄。其实,功名利禄也不是什么坏事,在有竞争存在的社会环境中,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首先要为了生存才能考虑其他。为了生存就难免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于是,人们就陷入了二律背反之中:一面是作为,一面是作伪;一面是怜悯,一面是残忍;一面是喊口号,一面是假动作等等。

为人至美,莫过善良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聪明了,其实,聪明的背后泯灭的人性最美好的一部分,那就是善良。不善良的人其实行为很难让人琢磨,因此,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会感到很累。

善良与不善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二律背反的问题。比如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更大的时空跨度来看。怎么从大的时空跨度来看呢?那就是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从这个人的家庭人员来看,你会发现,在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平衡系统。这个平衡系统,对于不懂的人会忘乎所以,懂平衡系统的人会非常谨慎。所谓的平衡系统就是因果报应。

这个问题我虽然不好直说,但你可以看看你身边的人,只要稍加分析,就明白了老子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

最后还是用最传统的一句俗语结束本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善的行为,最终自己为自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