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人至美,莫過善良

作者:劉子善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首短詩,題目是《人若善良,必然生香》。這首詩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全詩如下:

為人至美,莫過善良

草木的美好是花朵,人性的美好是善良。

人的善良像花朵,走到哪兒都芬芳。

花開花落從不語,結下果實秋滿倉。

善良的好人多寂寞,甘願為他人嫁衣裳。

無人了解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兒會生香。

人間最美是善良,善良的好人日月長。

做人最好要忍讓,一忍一讓好商量。

利益面前莫争奪,争來奪去都受傷。

人生本來都善良,隻為錢财昧心腸。

昧了心腸會生病,良心病了苦自嘗。

做人最好要善良,善良的好人會生香。

生香的好人人人愛,何不自己也生香?

為人至美,莫過善良

我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其實,這是我六十多年來對生命的最大的感受。六十多年來,我下過鄉,當過兵,打過工,務過農;在某國有企業工作了近四十年,經曆過多個機關近十個工作崗位。我的經曆談不上豐富,但也親眼目睹過許多人和事。有錢的,有權的,有名的,默默無聞的,落魄消沉的,死于非命自殺身亡的等等,不足而已。那麼,人生最好的結果是什麼呢?我的感受是,無非兩個字:善良!

善良是發自内在的美,是人性最本質的表達。我們感到美好的事物會歡欣鼓舞,看到悲慘的事情悲傷落淚,看到不平的事會心生憤恨,看到不幸的事會心生憐憫,這些都是善良的自然發露。

為人至美,莫過善良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善良的行為發生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當為善不能時,往往會用相反的行為來表達内心的憤恨。當一個人的工作生活比較如意時,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善良的一面;如果工作生活不如意,在不良情緒的影響下,認知發生了扭曲,就會做不道德的事情。

人世間的複雜是由于失去了良知的指導。良知是什麼?就是古代先賢的教誨。由于我們忽略了對傳統優良文化的學習和熏染,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實際的東西,比如功名利祿。其實,功名利祿也不是什麼壞事,在有競争存在的社會環境中,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人首先要為了生存才能考慮其他。為了生存就難免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規範的事。于是,人們就陷入了二律背反之中:一面是作為,一面是作僞;一面是憐憫,一面是殘忍;一面是喊口号,一面是假動作等等。

為人至美,莫過善良

現在的人似乎越來越聰明了,其實,聰明的背後泯滅的人性最美好的一部分,那就是善良。不善良的人其實行為很難讓人琢磨,是以,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會感到很累。

善良與不善良兩者之間,也存在着二律背反的問題。比如說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更大的時空跨度來看。怎麼從大的時空跨度來看呢?那就是從一個人的一生來看,從這個人的家庭人員來看,你會發現,在人類社會,存在着一個平衡系統。這個平衡系統,對于不懂的人會忘乎是以,懂平衡系統的人會非常謹慎。所謂的平衡系統就是因果報應。

這個問題我雖然不好直說,但你可以看看你身邊的人,隻要稍加分析,就明白了老子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

最後還是用最傳統的一句俗語結束本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善的行為,最終自己為自己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