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的“止血良药”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专家:你看原料是啥

几千年来,中医创立了完整的体系,不论是《古今医统》中提到的“望问切问”四种诊断方法,还是《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的内经十三方,传承下来的都是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各种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对一些功效神奇的灵丹妙药有所耳闻。

古人的“止血良药”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专家:你看原料是啥

在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能与金创药相比的恐怕就只有天下奇毒鹤顶红了,每当有人受伤血流不止的时候,金创药就会闪亮登场。在我们印象中,金创药总是装在小瓷药瓶中,将伤口洗净消毒后,打开瓶塞,将瓶内白色粉末状的药散在伤口上,止血效果立竿见影。那么金创药是用什么做的呢?

古人的“止血良药”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专家:你看原料是啥

金创药其实是一类药的统称,并不单指哪一种特定的药,但凡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古人都有可能称之为金创药。在所有金创药的药方中,要属清朝的“尖刀药”流传最广,据说疗效也是最好的。但这张尖刀药的药方如今也已经失传,这其中又有何玄机?

原来在尖刀药药方中的众多药材里,有一味特殊的药材名叫龙骨,当然并不是龙的骨头,而是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这味药材很是珍贵,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疗效最佳的金创药制作成本很高。

古人的“止血良药”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专家:你看原料是啥

清朝时期,河南安阳一位农民在劳作时,从地里挖出一块骨头,拿回家后有同乡的读书先生告诉他这是龙骨。于是,农民就拿着龙骨去药店,换了点钱。掌柜得到这块龙骨后将它磨成粉末,做成了止血的药品,为了打出自己的招牌,不叫金创药,改名尖刀药,宣称是治疗刀伤的神药。

1899年,时任国子监的王懿荣感染上风寒,去药材店买龙骨配药,却发现买回来的龙骨上隐约有字。他心下觉得奇怪,便把店里所有的龙骨都买回来研究。作为文物鉴赏家的王懿荣这一研究,可出了大问题,这些刻着字的龙骨,很可能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古人的“止血良药”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专家:你看原料是啥

结合郦道元《水经注》的描述,现今的河南安阳可能就是商朝都城殷。《礼记·表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他们占卜采用的就是刻在龟壳骨头上的甲骨文。

凭着敏感的文物保护意识,王懿荣当即开始大量收购龙骨,并且只要有字的,开出的价格高于市面好几倍。于是,藏有龙骨的农民都把带字的龙骨卖给了王懿荣,药店再难收集到这位药材了,尖刀药的药方也就此失传。

古人的“止血良药”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专家:你看原料是啥

后来,王懿荣收藏的这些甲骨被他的儿子转卖给了晚清学者刘锷,刘锷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1903年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该书为大陆后来对殷墟的开采奠定了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