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音乐”这几个字
听起来是不是很乏味?
正在准备考级的同学们
大概已经开始准备捂上耳朵了

不过,练了这么久的考级乐曲
你真的了解这些曲子吗?
很多老师都说
最好的演奏
是人与音乐的融合
如果我们不了解曲子的内容
不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
空有演奏技巧
仍然达不到演奏的最高境界
所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练过的那些曲子
背后有怎样浪漫或者有趣的故事吧~
音
乐
故
事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巴赫的《吉格舞曲》,选自《法国组曲No.5》。这是一首开朗欢快的曲子,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产生的吧~
巴赫和《法国组曲》
我们知道,巴赫被誉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在继承传统创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丰富创作内容,将人文主义思想与宗教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巴赫风格。
很多人说,巴赫的音乐具有“神性”。不过,这套《法国组曲》背后的故事,却十分温馨浪漫。
1720年,巴赫还在科滕的宫庭担任乐长,他需要为他的宫庭乐队物色一位女高音。于是,巴赫去拜访了一位故人,这位故人的女儿,正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莱娜。
后来,这位女歌手安娜成为了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在巴赫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作为一名女高音歌唱家,安娜不仅是一名贤惠的妻子,更是巴赫的粉丝和知音。巴赫还教会了安娜弹管风琴。
婚后不久,巴赫就准备辞去科滕的宫廷乐长职位,去莱比锡当教会乐长。而这套《法国组曲》也正是创作于这个时间段。
▲《第五号法国组曲》
为什么要叫《法国组曲》?
事实上,《法国组曲》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它的原名是《为安娜.玛格达莲娜的键盘曲集》,从名字看,我们就知道这是巴赫为新婚妻子写的练习曲,所以,我们也能从这套组曲中感受到巴赫沉浸在新婚的喜悦当中的心情。
而我们今天说的《吉格舞曲》,这是选自《法国组曲》当中的第五套组曲,它的技术相对简单,作品也充满了阳光和活力,非常适合小朋友们练习。
了解了曲子的创作背景
是不是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绪了呢?
在音乐练习的过程中
有没有你想了解的音乐故事呢?
在下面留言告诉我们吧!
监制/朱戈倩
审核/吴 莹
编辑/李益莎
-END-
音乐考级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