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級音樂”這幾個字
聽起來是不是很乏味?
正在準備考級的同學們
大概已經開始準備捂上耳朵了

不過,練了這麼久的考級樂曲
你真的了解這些曲子嗎?
很多老師都說
最好的演奏
是人與音樂的融合
如果我們不了解曲子的内容
不了解曲子的創作背景
空有演奏技巧
仍然達不到演奏的最高境界
是以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練過的那些曲子
背後有怎樣浪漫或者有趣的故事吧~
音
樂
故
事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巴赫的《吉格舞曲》,選自《法國組曲No.5》。這是一首開朗歡快的曲子,讓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産生的吧~
巴赫和《法國組曲》
我們知道,巴赫被譽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他在繼承傳統創作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和豐富創作内容,将人文主義思想與宗教音樂相結合,形成了特有的巴赫風格。
很多人說,巴赫的音樂具有“神性”。不過,這套《法國組曲》背後的故事,卻十分溫馨浪漫。
1720年,巴赫還在科滕的宮庭擔任樂長,他需要為他的宮庭樂隊物色一位女高音。于是,巴赫去拜訪了一位故人,這位故人的女兒,正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瑪格達萊娜。
後來,這位女歌手安娜成為了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在巴赫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後)。作為一名女高音歌唱家,安娜不僅是一名賢惠的妻子,更是巴赫的粉絲和知音。巴赫還教會了安娜彈管風琴。
婚後不久,巴赫就準備辭去科滕的宮廷樂長職位,去萊比錫當教會樂長。而這套《法國組曲》也正是創作于這個時間段。
▲《第五号法國組曲》
為什麼要叫《法國組曲》?
事實上,《法國組曲》原本并不叫這個名字,它的原名是《為安娜.瑪格達蓮娜的鍵盤曲集》,從名字看,我們就知道這是巴赫為新婚妻子寫的練習曲,是以,我們也能從這套組曲中感受到巴赫沉浸在新婚的喜悅當中的心情。
而我們今天說的《吉格舞曲》,這是選自《法國組曲》當中的第五套組曲,它的技術相對簡單,作品也充滿了陽光和活力,非常适合小朋友們練習。
了解了曲子的創作背景
是不是能更好地感受音樂的情緒了呢?
在音樂練習的過程中
有沒有你想了解的音樂故事呢?
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們吧!
監制/朱戈倩
稽核/吳 瑩
編輯/李益莎
-END-
音樂考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