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作者:法治平安淅川

1949年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同时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个民族将燃起新的希望,而作为推动这一切的重要灵魂人物,毛主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不过,到了10月1日,毛主席仍然工作到凌晨五点多,经过警卫员的几次催促才得以休息。

中午,在中南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也代表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随后,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分别乘车前往天安门,揭开了历史性的一幕。

在升国旗的时候,还有过一个小小的插曲。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升旗机关以及后背的工作

从现在的理解里,想要制作一个升旗装置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可在开国大典之前,所有事情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升旗装置也同样是里面的一个内容,并且时间紧,任务重。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影片中,就有一段由黄渤主演的关于升旗的故事。

而故事的原型人物,名为林治远。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林治远于1913年出生于天津,父亲就是手艺人,工作是铁路工程师,所以在施工队搞建设的时候,林治远也会经常跟随着父亲走南闯北,慢慢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前半生的平平淡淡,居然会在1949年大放异彩。

1949年7月,开国大典筹备最终决定,将天安门广场的工程任务下达给北平建设局。

而林治远就负责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在天安门城楼和正阳门之间修建一座旗杆。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也是十分高兴,这是对他来说最大的信任,从接到任务开始,他就一刻都没有懈怠。

根据上面的要求,旗杆的高度应该等同于天安门城楼的高度,数据很快出来了,是35米。

理论上,制作这样的旗杆并不是一件难事,可问题是,北京刚刚获得解放,还是百废待兴的状态,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材料制作旗杆绝非易事。

很快,林治远就跑遍了北京城,可他没有找到一根合适的钢管。

这也难坏了林治远,他四处打听,听说自来水公司有一些钢管可以代替使用,他立即赶了过去,但是只找到4根长短不等的无缝钢管。

可是把这些钢管一节一节给套起来,总长度也仅仅只有22.5米,还达不到35米的要求。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实在来不及了,再加上能想到的方法也全部都去想了,林治远只好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鉴于特殊的情况,最终只好确定国旗旗杆的高度为22.5米。

在那部电影中,就连焊接都是林治远自己去完成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当时,他的身边也没有几个懂得焊接的技术员,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车间,将四根钢管给焊接到一起了。

在工程推进的过程中,国庆筹备小组领导同志们前来检查工作,并且指出:升旗最好是要自动的,而且若能让毛主席在城楼上亲自升旗那就更好了。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意见提出来了,大家马上就开始了行动,因为这个提议有着深远的意义。

方案还是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这同样是一项艰难的活,他们提出了设计方案:

将旗杆上装上自动升降装置,而且升降的速度要和国歌的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国旗能正好升到最顶端,然后自动停止。

可在1949年,放在全国都找不出几个能动电动升旗技术的人,他只好找来建设局的梁昌寿来设计自动升旗装置。

大家先计算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控制升降技术,又在钢丝绳的两端各自焊接了一个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能够触碰到两端的钢球,那么旗子就会停下来。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剧照

他们研究了整整一个月,旗杆的底座和栏杆也制作完毕了,接下来,就是一个同样充满挑战的任务了:

如果要让城楼上的毛主席按动按钮升旗,那么需要从旗杆下方设计一条导线,导线需要穿过长安街并且我跨越金水河,再从天安门城楼的东南角上升到城楼中,和城楼上面安装的开关相连接。

为了防止到开国大典那天出现什么差错,大家在旗杆下和城楼上实验了无数次,最终才在9月下旬拆掉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正是这样,第一根国旗杆才高高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甚至,一直到了9月30日,为了保证升旗仪式万无一失,林治远又紧急做了最后一次实验,可就在这个时候,升降开关出现了意外:

马达没有停止,旗子甚至都被卷到了滑轮里,退都退不下来。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可是,在9月下旬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将脚手架给拆掉了,现在人根本没办法上去,林治远急得满头都是汗,火速向上汇报了这个情况。

消防队都赶来了,送来了云梯,升起后的仍然有几米的距离才能够到杆顶。

这下,大家更加着急了,如果升旗那天出了意外,那对林治远来说,必然要遗憾终生。

见此情况,建设局的副局长赵鹏飞找来了一对兄弟,他们有搭建棚彩的经验,两人看到是旗杆出了问题,便毫不犹豫地穿上了铁鞋爬到了杆顶。

这件事还惊动到了聂荣臻,他也来到了现场,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并且责成有关人员做检查的时候必须要细致,升旗的事情要确保万无一失。

在排除了故障以后,工作人员们又从头检查到尾,工作一直持续到10月1日的凌晨,所有人都没敢合眼,就怕有什么意外会发生。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大典上的一个小插曲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主席和其他的领导人陆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这也意味着,开国大典即将开始。

下午3点,中央人民政府的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正式开始,随后不久,历史性的一刻来了,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当时,林治远就在毛主席的身边负责提示,升旗按钮此前被安装在三脚架上,放在毛主席要站的地方,而梁昌寿则守护在旗杆的旁边。

一旦电动升旗装置在国旗到顶的时候还没有停止,那么就需要切断电源。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这个准备措施也并没用上,一切都很顺利。

伴随着扩音器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们心潮澎湃,个个都热血沸腾,这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毛主席看着国旗升起,还喊了一声:“升得好!”

事后,林治远还跟同事们说:“当时,看到五星红旗顺利升到旗杆的顶部戛然而止,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终于松了下来。”

这天,对于林治远来说,是终生都难以忘怀的,也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瞬间。

开国大典是非常完美的,除了飘扬在风中的五星红旗,还有一支特殊的受阅部队吸引了大家的格外关注,那便是空军。

整个部队一共有17架飞机,还是通过七拼八凑才弄来的,这些飞机各有各的速度也各有各的高度,而且,当时为了防止有人使坏,两架飞机上还装满了实弹,这些事情也是后来才被人所知道的。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其实,这件事最初的时候,只设计了9架战斗机,周总理在观看预演的时候,希望增加飞机的数量,并提出让事先飞过的9架飞机再飞一遍。

每当国家的重大节日,很多网友都会提起这段过去,飞机和国旗构成的画面也实在是壮观。

而关于林治远的历史贡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人给淡忘了。

因此,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赵遐还写下来一篇文章,专门用来求证这件事。

因为那段历史,对于林治远来说一直都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1989年,一家在全国发行的报刊刊登了一篇《毛主席按动神秘的电钮》,报道了开国大典前修建旗杆,以及后来升起第一面国旗的经过。

不过在文章的表述中,说“升降设施的设计者”为苏冶。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在那个媒体为导向的年代,很容易让大众轻易相信,在林治远本人看到这篇文章以后,便说:“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升降装置是由梁昌寿安装的。”

为了能澄清真相,林治远还专门给这家报社提交过一份资料,还请来了当年的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同志写下了证明,可长时间还是处于一个无人理睬的状态。

因此,后续又有一些不明就里的报社发表文章称旗杆的设计者是苏冶,还提到苏冶是部队中的一位技术人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了。

赵遐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党史的征集和研究工作,在听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后,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便开始着手调查第一手资料。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他在前往前建设局有关同志那里的时候,所有知情者都能够证明,旗杆的修建是由林治远负责,而设计和安装者为梁昌寿。

而且,当年拍摄的开国大典相关纪录片,也能够看到林治远站在毛主席身后的镜头,这也再现了这段历史瞬间。

1993年,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赵遐协助林治远同志写下了一篇文章,详细记述了当时事件的前因后果,刊登在《毛主席与首都人民在一起》这一本书当中。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

这本书出版之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解放军通讯兵部的两位记者也专门走访了林治远,详细了解了当年旗杆修建的经过,至此,这段历史事件得到了澄清。

林治远再度出名,便是在2019年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前夜》的故事。

2002年3月31日,林治远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先辈已逝,但中国的腾飞,在这些先辈们的铺垫努力下,成为不可挡之势。

开国大典林伯渠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喊了一声: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