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作者:法治平安淅川

1949年的開國大典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也同時向全世界宣告了這個民族将燃起新的希望,而作為推動這一切的重要靈魂人物,毛主席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不過,到了10月1日,毛主席仍然工作到淩晨五點多,經過警衛員的幾次催促才得以休息。

中午,在中南海,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這也代表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随後,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全體委員分别乘車前往天安門,揭開了曆史性的一幕。

在升國旗的時候,還有過一個小小的插曲。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升旗機關以及後背的工作

從現在的了解裡,想要制作一個升旗裝置似乎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可在開國大典之前,所有事情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着,升旗裝置也同樣是裡面的一個内容,并且時間緊,任務重。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影片中,就有一段由黃渤主演的關于升旗的故事。

而故事的原型人物,名為林治遠。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林治遠于1913年出生于天津,父親就是手藝人,工作是鐵路工程師,是以在施工隊搞建設的時候,林治遠也會經常跟随着父親走南闖北,慢慢學習到了不少的知識。

隻是他也沒有想到,前半生的平平淡淡,居然會在1949年大放異彩。

1949年7月,開國大典籌備最終決定,将天安門廣場的工程任務下達給北平建設局。

而林治遠就負責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最為重要的一項任務,便是在天安門城樓和正陽門之間修建一座旗杆。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林治遠接到任務後也是十分高興,這是對他來說最大的信任,從接到任務開始,他就一刻都沒有懈怠。

根據上面的要求,旗杆的高度應該等同于天安門城樓的高度,資料很快出來了,是35米。

理論上,制作這樣的旗杆并不是一件難事,可問題是,北京剛剛獲得解放,還是百廢待興的狀态,想要在短時間内找到合适的材料制作旗杆絕非易事。

很快,林治遠就跑遍了北京城,可他沒有找到一根合适的鋼管。

這也難壞了林治遠,他四處打聽,聽說自來水公司有一些鋼管可以代替使用,他立即趕了過去,但是隻找到4根長短不等的無縫鋼管。

可是把這些鋼管一節一節給套起來,總長度也僅僅隻有22.5米,還達不到35米的要求。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實在來不及了,再加上能想到的方法也全部都去想了,林治遠隻好将這個情況彙報給了工程指揮部,指揮部鑒于特殊的情況,最終隻好确定國旗旗杆的高度為22.5米。

在那部電影中,就連焊接都是林治遠自己去完成的,實際情況也确實如此。

當時,他的身邊也沒有幾個懂得焊接的技術員,于是他找到了一個工廠中的房間,将四根鋼管給焊接到一起了。

在工程推進的過程中,國慶籌備小組上司同志們前來檢查工作,并且指出:升旗最好是要自動的,而且若能讓毛主席在城樓上親自升旗那就更好了。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意見提出來了,大家馬上就開始了行動,因為這個提議有着深遠的意義。

方案還是由林治遠來具體落實,這同樣是一項艱難的活,他們提出了設計方案:

将旗杆上裝上自動升降裝置,而且升降的速度要和國歌的演奏時間一緻,國歌奏完,國旗能正好升到最頂端,然後自動停止。

可在1949年,放在全國都找不出幾個能動電動升旗技術的人,他隻好找來建設局的梁昌壽來設計自動升旗裝置。

大家先計算出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設施控制升降技術,又在鋼絲繩的兩端各自焊接了一個升降開關,隻要升降速度設施能夠觸碰到兩端的鋼球,那麼旗子就會停下來。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劇照

他們研究了整整一個月,旗杆的底座和欄杆也制作完畢了,接下來,就是一個同樣充滿挑戰的任務了:

如果要讓城樓上的毛主席按動按鈕升旗,那麼需要從旗杆下方設計一條導線,導線需要穿過長安街并且我跨越金水河,再從天安門城樓的東南角上升到城樓中,和城樓上面安裝的開關相連接配接。

為了防止到開國大典那天出現什麼差錯,大家在旗杆下和城樓上實驗了無數次,最終才在9月下旬拆掉了旗杆周圍的腳手架,正是這樣,第一根國旗杆才高高豎立在天安門廣場上。

甚至,一直到了9月30日,為了保證升旗儀式萬無一失,林治遠又緊急做了最後一次實驗,可就在這個時候,升降開關出現了意外:

馬達沒有停止,旗子甚至都被卷到了滑輪裡,退都退不下來。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可是,在9月下旬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将腳手架給拆掉了,現在人根本沒辦法上去,林治遠急得滿頭都是汗,火速向上彙報了這個情況。

消防隊都趕來了,送來了雲梯,升起後的仍然有幾米的距離才能夠到杆頂。

這下,大家更加着急了,如果升旗那天出了意外,那對林治遠來說,必然要遺憾終生。

見此情況,建設局的副局長趙鵬飛找來了一對兄弟,他們有搭建棚彩的經驗,兩人看到是旗杆出了問題,便毫不猶豫地穿上了鐵鞋爬到了杆頂。

這件事還驚動到了聶榮臻,他也來到了現場,對故障進行了分析,并且責成有關人員做檢查的時候必須要細緻,升旗的事情要確定萬無一失。

在排除了故障以後,從業人員們又從頭檢查到尾,工作一直持續到10月1日的淩晨,所有人都沒敢合眼,就怕有什麼意外會發生。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大典上的一個小插曲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毛主席和其他的上司人陸續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這也意味着,開國大典即将開始。

下午3點,中央人民政府的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正式開始,随後不久,曆史性的一刻來了,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

當時,林治遠就在毛主席的身邊負責提示,升旗按鈕此前被安裝在三腳架上,放在毛主席要站的地方,而梁昌壽則守護在旗杆的旁邊。

一旦電動升旗裝置在國旗到頂的時候還沒有停止,那麼就需要切斷電源。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這個準備措施也并沒用上,一切都很順利。

伴随着擴音器傳出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人們心潮澎湃,個個都熱血沸騰,這曆史性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毛主席看着國旗升起,還喊了一聲:“升得好!”

事後,林治遠還跟同僚們說:“當時,看到五星紅旗順利升到旗杆的頂部戛然而止,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終于松了下來。”

這天,對于林治遠來說,是終生都難以忘懷的,也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瞬間。

開國大典是非常完美的,除了飄揚在風中的五星紅旗,還有一支特殊的受閱部隊吸引了大家的格外關注,那便是空軍。

整個部隊一共有17架飛機,還是通過七拼八湊才弄來的,這些飛機各有各的速度也各有各的高度,而且,當時為了防止有人使壞,兩架飛機上還裝滿了實彈,這些事情也是後來才被人所知道的。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其實,這件事最初的時候,隻設計了9架戰鬥機,周總理在觀看預演的時候,希望增加飛機的數量,并提出讓事先飛過的9架飛機再飛一遍。

每當國家的重大節日,很多網友都會提起這段過去,飛機和國旗構成的畫面也實在是壯觀。

而關于林治遠的曆史貢獻,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也被人給淡忘了。

是以,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趙遐還寫下來一篇文章,專門用來求證這件事。

因為那段曆史,對于林治遠來說一直都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時刻,對于全國人民來說,更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1989年,一家在全國發行的報刊刊登了一篇《毛主席按動神秘的電鈕》,報道了開國大典前修建旗杆,以及後來升起第一面國旗的經過。

不過在文章的表述中,說“升降設施的設計者”為蘇冶。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在那個媒體為導向的年代,很容易讓大衆輕易相信,在林治遠本人看到這篇文章以後,便說:“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人,升降裝置是由梁昌壽安裝的。”

為了能澄清真相,林治遠還專門給這家報社送出過一份資料,還請來了當年的建設局副局長趙鵬飛同志寫下了證明,可長時間還是處于一個無人理睬的狀态。

是以,後續又有一些不明就裡的報社發表文章稱旗杆的設計者是蘇冶,還提到蘇冶是部隊中的一位技術人員,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犧牲了。

趙遐多年來一直從事着黨史的征集和研究工作,在聽說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以後,本着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便開始着手調查第一手資料。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他在前往前建設局有關同志那裡的時候,所有知情者都能夠證明,旗杆的修建是由林治遠負責,而設計和安裝者為梁昌壽。

而且,當年拍攝的開國大典相關紀錄片,也能夠看到林治遠站在毛主席身後的鏡頭,這也再現了這段曆史瞬間。

1993年,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的時候,趙遐協助林治遠同志寫下了一篇文章,詳細記述了當時事件的前因後果,刊登在《毛主席與首都人民在一起》這一本書當中。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

這本書出版之後,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解放軍通訊兵部的兩位記者也專門走訪了林治遠,詳細了解了當年旗杆修建的經過,至此,這段曆史事件得到了澄清。

林治遠再度出名,便是在2019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的故事。

2002年3月31日,林治遠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先輩已逝,但中國的騰飛,在這些先輩們的鋪墊努力下,成為不可擋之勢。

開國大典林伯渠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喊了一聲: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