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写一篇日记,这个世界道貌岸然的人多

本文首先是写给我自己,当一篇一日吧,将来提醒自己。

我承认,有一件事儿我可能没处理好,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得罪了很多人,也惹来了几位姐姐的严厉批评。

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批评过我,突然被批评,我心里很压抑,也很难过。

有一种挫败感,我的情绪管理能力好像很失败。

也许我的理解能力不够,对某些问题没有足够的认知。也许我就是“目中无人”,太“自以为是”。

无论是哪一种,我不解释了,我接受所有的批评。

其实,我倒不在乎被批评。如果我们是陌生人,他们都懒得来批评我。正因为我们不是陌生人,这是善意的批评。

所以我很惭愧,这几天一直在反思这些问题。

生活总有历练,人这辈子如果总是听到好话,没有一点批评,这应该不是好现象。

我能理解这个道理,但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我们不能总是强调非黑即白的脸谱化逻辑。

虽然我们强调正能量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去规定什么是正能量,就算我们都没有错,在旁观者们眼中,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人。

人生本就是修行呀,怎么可能没有挫折?

只有心中有真正的是非观念,把它当成信仰,我们才不会走上歧途。立场可以讲,但原则要一直放在心中。

今天我与一位朋友聊天,听到了这样一个带着鲜明逻辑的真实观点,稍微整理一下。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就是听收音机。

你无法理解一群人在麦场上围着一台收音机的那种状态与感受,但不影响后面的内容。

我喜欢听相声和评书,主要还是相声。年轻时一听就能听一晚,都是一些经典的名目。

晚上能静下心来听了一段相声,就是很好的消遣方式。我下乡那年也说过相声,我和你嫂子就是那时候认识的。我说得好,她迷上我。

相声伴随了我们的青年时代,是我人生中很深刻的一段记忆。

现在我不爱听了,你嫂子也不爱听了。不是相声这门艺术不好,而是它变味了,精髓已经失传了。

相声是市井文化的产物,它存在的逻辑就是为了褒贬时风。它反应了普通大众们的真实生活,所以有普及的基础。

如果没有了讽刺,没有了针砭时弊,硬往相声里面加“正能量”的东西,那还叫相声么?

它也叫相声,但它变成了歌功颂德。如果它成了主流,那么相声就没落了,在我心里就不是相声了。

与其这样,直接唱歌颂主题的诗歌,那样更好。

可问题是,就算是歌颂诗歌,真正有艺术细胞的人也已经没有了创作的灵感来源。

有艺术追求的人,也许会为了生计而去歌颂凑数,但他们写不出具有灵魂渗透力的诗歌。

当创意被禁锢,文化就消亡了。

相声里的讽刺也是文化的一种,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越是带有讽刺意义的作品,光明磊落的人就越喜欢,而道貌岸然的人不喜欢……

是光明磊落的人多,还是道貌岸然的人多?

我告诉你答案,当然是道貌岸然的人多。

从生活角度来说,咱们都一样。偏爱于对自己有利的,反感于对自己无利的,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道貌岸然不一定坏,而是没办法去改变这种状态,所以这是一种适应。

我听到一个新词义,它叫“卷”。

所有人都不想明面树敌,但是多数人心里都有明确的“敌人”或对手。你说话太多,就容易被人打击。

以后谨言慎行,别惹麻烦。

不要把学长们的批评当成敌意,他们批评了你,单位就取消了正式批评你,不下文件就没事了。你现在不理解为什么,以后就理解了……

其实我理解呀,就是看不惯一些事儿,有点意气用事了。

今天回到家,老公问我:我给你出个题,统计显示,年轻人不爱喝白酒了,爱喝葡萄酒和啤酒,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这个问题我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回答,也许是文化变了。

老公说:不是文化变了,也不是白酒不好,而是大部分人一开始喝的都是勾兑酒,感觉它不好喝,这是真实的感觉,他们说白酒不好喝,也是真实的说法……

我深以为然,想起了那句经典的话:你喜欢蓝天,你说蓝天很美,别人偏说白云美,你坚持你的蓝天就行了,你可以认为白云不美,但你不要说出来,也不要去辩论。因为你一辩论,很多人都喜欢白云。

所以,我接受师兄师姐们的批评。收起情绪,以后谨言慎行,不给大家惹麻烦,也不给自己惹麻烦。在此记录一下,如实记录,凑个数,将来回看。

写一篇日记,这个世界道貌岸然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