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瓜”为什么有那么多游戏都叫“奥德赛”?

说到奥德赛,育碧的粉丝会想到《刺客信条:奥德赛》,任天堂的粉丝会想到《超级马里奥:奥德赛》。近来,Windows Central的高级编辑Jez Corden在Xbox Two播客中表示,暴雪内部有一个立项已五年之久的神秘3A项目,代号为“奥德赛”(Project Odyssey)。所以“奥德赛(Odyssey)”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进行一波小小的科普。

奥德赛的历史

打开steam商城,搜索“Odyssey”,映入眼帘的是高达226个与之匹配的结果。

“吃瓜”为什么有那么多游戏都叫“奥德赛”?

玩家所熟知的,除了育碧大名鼎鼎的《刺客信条》系列之外,恐怕只有《Ancestors:The Humankind Odyssey》(先祖:人类奥德赛)较为知名。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猿猴,体验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类的全过程。

“吃瓜”为什么有那么多游戏都叫“奥德赛”?

那么问题来了,奥德赛是什么?

翻开《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我们可以得知它的意思是“a long journey full of experience。艰苦的跋涉;漫长而充满风险的历程。”

仔细想想,几乎所有使用奥德赛作为游戏名称一部分或者副标题的游戏,似乎都是一段惊险刺激的旅途。在《超级马里奥:奥德赛》中,我们扮演着马里奥与凯皮两个人,乘坐着奥德赛号,进行着冒险的旅途;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中,我们扮演着一名斯巴达人,追寻着家人与“列奥尼达斯之矛”。但是这些优秀作品其实并非第一款被人熟知使用“奥德赛”作为名称的游戏,在更早之前,微软着手进入家用游戏主机行业,想攻破被索尼与任天堂牢牢占据的日本市场,于是花重金请了《最终幻想》之父坂口博信,《最终幻想》御用音乐植松伸夫,制作了JRPG三部曲《蓝龙》、《失落的奥德赛》、《Cry On》。虽然由于种种原因《Cry On》流产,最近一次听见重启的消息也已经是8年之前了,想必已经彻底胎死腹中了。

“吃瓜”为什么有那么多游戏都叫“奥德赛”?

《蓝龙》的人设光看图就应该能够猜得到是哪位漫画大家所作,鸟山明的《龙珠》风格太过突出。而《失落的奥德赛》人设风格也足够强烈,由《灌篮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彦制作。

“吃瓜”为什么有那么多游戏都叫“奥德赛”?

堪称顶级豪华的班底打造的作品却没有能轰开日本市场大门,《蓝龙》与《失落的奥德赛》销量与口碑都较为平庸,优点与缺点都相对突出。然而JRPG的没落,让它们显得有点生不逢时,这也是导致三部曲《Cry On》流产的根本原因。顺带一提,真正帮Xbox在日本市场续命的作品是《偶像大师》。微软,流量密码你还是没掌握呀。

据坂口博信的采访所述,奥德赛原本为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一部,讲述了利用木马攻陷特洛伊后,智勇双全的名将奥德赛归乡的故事。由于触怒了海神波塞冬,在归乡的十年之中,奥德赛遭遇了许多想象不到的灾难,独眼的巨怪、食人族、魔女岛、大漩涡、异界……

然而无数的灾难并未抹除奥德赛的信念,最终,奥德赛得到了雅典娜的帮助,被赠与了一艘能够一夜之间到达世界各地的船只,在睡梦中回到了故乡伊他开,与妻子团聚。坂口博信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手中的作品,足以看得见他的野心与自信。虽然《失落的奥德赛》最终成绩扑街,如今也只有很小一部分老玩家对它有些许印象,但至少在2007年,《失落的奥德赛》曾经以4CD的容量,展现无数华丽的CG,惊艳过那个年代。

关于命名的二三事

其实严格来说,奥德赛直译成中文,是很让人费解的一个词汇。《超级马里奥:奥德赛》有着一艘名为奥德赛号的飞船,颇有一语双关,既指冒险的旅途,又指乘坐的飞船;《刺客信条:奥德赛》舞台发生在希腊,希腊历史与诸神也与《荷马史诗》一一对应。这两个翻译倒是很精妙与有趣,但是《失落的奥德赛》究竟是啥意思,真的有人能够理解么?有一说一,15年前还年少的我,直到我玩完了,都不是太明白这游戏名字取的是什么意思……

有时候,名字翻译土一点,也有意外的好处,光从名字来看,《魔兽争霸》、《星际争霸》与《失落的奥德赛》相比,你会选择哪一款呢?当然,或许也有人就喜欢这不明不白的命名风格。大概我是个俗人吧,比起《上古卷轴》,我就爱叫它《老头滚动条》;比起《战争的艺术》,我就爱叫它《魔兽争霸》;比起《潜龙谍影》,我就爱叫它《合金装备》。

毕竟对于游戏而言,一个好的名字只能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名字越好听,玩起来稀烂,最终只能落下个徒有其名的坏印象,而名字难听,玩起来却特别爽快,最终反而会形成“反差”好评。

瓜田

「吃瓜」怎么看待B站美食UP主抑郁轻生?

「吃瓜」从“丁真珍珠”到“一眼丁真”,藏族少年经历了什么?

「吃瓜」“精日”嫌疑的二次元手游是否应该得到原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