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

作者|渝翁

编辑|岛岛

期数:2796

来源:人和岛会员

《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4S销售服务网络数共29318家”,而这其中“拥有3家及以上4S店的经销商集团共1655家,集团化率61.8%。拥有3~5家4S店的经销商集团超过800家;拥有百家及以上4S店的经销商集团一共14家”。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

图片来源于百度 仅为配图使用

在汽车经销商集团管控模式下,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现象难以避免。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博弈的根源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博弈,其根源在于汽车经销商集团内部。职业经理人作为4S店的实际运营者,往往在4S店中并未持有股份,这一点在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则更为明显。

事实上,在4S店刚开始进入中国时期,比如广汽本田、上汽通用等,都期待投资人递交的建店申请中,能够为职业经理人留有股权份额,以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而大部分投资人也都“识趣”地做出了相应安排,只是多半在申请完成后被束之高阁,职业经理人没有改变“打工人”的单一身份。

国内很多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比如拥有50家以上4S店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都曾经历过经销商集团的裂变——汽车经销商集团高管另立门户,成立新的中小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一般不超过10家4S店),并带走了一批4S店总经理,而这些4S店总经理往往都会获得一定比例股权。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

图片来源于百度 仅为配图使用

而这种裂变大多发生在10年前、甚至更久,由于国内汽车经销商行业的逐渐成熟,职业经理人获得4S店股权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博弈的表现

由于以4S店总经理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多数未能获得其负责运营4S店的股权,主要依赖于薪酬所得,主要是年薪+奖金。所谓年薪,更多依赖于其在预算之内的规模、利润等财务指标达成及综合管理业绩达标;所谓奖金,更多是对其获得超额(超过预算目标)利润的奖励。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

图片来源于百度 仅为配图使用

作为职业经理人,要想在年薪、奖金等方面获得满额以及超额收益,一方面是要降低投资人的期望值,把预算目标做低;另一方面,则是要尽可能隐藏各种综合返利,实现返利的延迟到账。无论是哪一种,其出发点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学上的名词——信息不对称。也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投资人其实很累,往往要应对多家汽车主机厂,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抓大放小,重点抓战略品牌、盈利品牌。

目前,大陆财务政策要求是基于收付实现制,而汽车经销商作为典型的流通性企业,往往会存在大量的、各种名目的返利。比如销售的促销奖、达标奖,有时候还有所谓的红包、模糊奖励,其实更适用于以“权责发生制”,由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来作出经营管理的决策,这就会出现一个BUG——职业经理人由于信息掌握纵深度更高,往往可以通过操控返利到账的时间、甚至隐藏返利项目,来实现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

图片来源于百度 仅为配图使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一定要实现对驻店财务经理的中央集权式管理;而驻店财务经理以及总部财务主要管理人员,一定要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融合,能够真正业务逻辑,做好投资人的管家。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博弈的弊端

职业经理人未能在4S店中获得股权,实现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是博弈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也往往会导致职业经理人行为短视,即缺乏基于中长期的考虑。

目前,在很多汽车经销商集团,由于4S店数量遍布全国,4S店总经理在不同4S店的轮岗已经成为常态。兼之总经理考虑当前收益的因素,其管理动作难免会注重短期利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买卖不会做,这也为4S店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更有甚者,4S店职务侵占的行为屡有发生,已经成为4S店日常运营的重大风险,而对此,职业经理人往往也缺乏深度关注。

综上,博弈的最后结果就是4S店难以制订有效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更多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这也就需要汽车经销商集团需要一个足够强大、足够规模的总部管理团队。事实上,很多总部管理团队缺乏专业能力,也难以对4S店运营进行现地现物的有效透视,其结果只会造成总部的“冗员冗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