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利香: 难忘婆婆

难忘婆婆

作者 | 宋利香

自从嫁到婆家,我一直真心真意甜甜的喊婆婆为“娘”,没有半点虚假。婆婆爱我如亲生女儿,我打心底里敬重她。我曾经期盼与婆婆能有至少五十年的母女情,怎奈事与愿违,与婆婆的缘分仅有十年。

现在算来,婆婆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二年了。时时想起她,每每眼含泪花,常常回想起我们娘俩相处的时光,想起婆婆教我的做人之道。

婆婆个子中等,体型微胖,外貌白净整洁,气质柔弱,不善言辞,说话细声细语,待人极好。

与婆婆初次相识是去先生家里订婚。也许订婚当天忙,又或者婆婆本就是木讷的人,当天我们娘俩没有说过一句话,看婆婆脸色不是喜悦,而是满脸紧张。反而是那些婶子大娘们欢天喜地的忙来忙去。婆婆给我第一印象感觉不太好相处。

在外上班,交通不便,很少回公婆家,跟婆婆接触的少。订婚一年后,到了结婚,按风俗,男方家应该大摆酒席,婆家有三个儿子,我家先生最小,到我们结婚,家里经济非常拮据。懂事的先生提出,旅游结婚,可以让家里少花费一些,减轻公婆的负担。公公赞成,婆婆却坚决不同意,婆婆说:三个儿子一样待,再难也要正儿八经的办酒席,不能亏待了儿媳。婆婆以为明媒正娶、轰轰烈烈的娶进门,才像是正经人家办的事,才能对得起儿媳、儿媳娘家的人。从这件事,我对婆婆刮目相看,婆婆是个有主见的人。

婚后一年,儿子降生,婆婆从农田里急火火赶到医院,产前的阵痛让我直不起腰来,婆婆一只手扶着我的胳膊,另一只手轻轻的按着我的腰,边按边说,娘给你按按就不疼了哈,满脸的焦急与疼惜,完全就是亲娘疼女儿的样子,我感动极了。月子里,婆婆从不让我下床洗衣做饭;孩子哭了也不让我抱,都是她抱着哄,还一再嘱咐我,月子里不能累着,一辈子就做一次月子,可不能落下什么毛病,等年纪大了就受罪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婆婆亲力亲为,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患有高血压的病人。看孙子的两年里,一句怨言都没有,这时我才见识到了,不善言辞的婆婆如亲娘一样的疼儿媳。与婆婆朝夕相处的两年里,我们娘俩真心相待,如母女,无话不拉。

婆婆照看孙子两年,当时我是直营店的店员,时间很紧,有时晚上七八点了还在盘库清点货物、资金,婆婆从没有因为我下班很晚有任何怨言,都是嘱咐我:好好上班,公家的事是大事,咱家里的事是小事,我好好帮着照顾家,你们俩安心上班。记得当时营销网点有外出送货和守店经营两种方式,一个网点就五个员工,大家都彼此信任,早上外出送货、下午送货归来,钱货一堆,由我守店的清点,时常账货不对,为此我非常苦恼,回家跟婆婆叨叨,婆婆跟我说:我不明白你们的工作具体怎么做,我觉得你把家里的清点好,他们外出的清点好,回来不掺和一块清点,看看哪里出错,混着不好弄。我一听恍然大悟,就按照婆婆说的方法,店内经营的与外出送货的分开清点,哪一部分出错一目了然,便于纠错,采用这种方法后,账目再也没有出现一次错误。

当时单位人员少,一个月值夜班多,我带着孩子,夜班值到九点就行,那时候没有周末休息日,同事们难免因为这事那事的替班晚了,我就有怨言,回家抱怨,每到这时候,婆婆总是慢慢的说一句:噶伙同事也跟兄弟姊妹们一样,谁还没有个难处,不计较才能噶伙好,你看人家照顾了你,你住在单位上近便,也得多付出一些,两好噶一好,越噶越好。婆婆的胸怀比我大多了。一时的委屈与抱怨都在婆婆和风细雨的教诲里烟消云散。这么多年来,工作上从没有怨言,都是得益于婆婆的教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上班没有节假日,婆婆就没有时间回家种地。那时候为了贴补家用,公公在家里还种着三亩桃园,三亩小麦,管理难度大,劳作周期长,费时费力。婆婆挂挂着家里的地,又挂挂着帮着我们看孩子,两难的选择里,毅然选择了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们。

记得一个七月份雨天傍晚,我加班到了晚上七点多还没下班,孩子哭闹要找妈妈,娘俩在院子门口不慎滑倒了,婆婆用自己的身子垫住了孩子,右手骨折,孩子安然无恙。婆婆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不让我请假,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做饭洗衣服,什么都没耽误。

一件件,一桩桩,婆婆对我们小家庭的照顾,我都记在心里。

婆婆不仅对我们好,也是我们四邻八乡出名的贤惠孝顺媳妇。对待邻里邻居脾气好,乐于助人。公公弟兄三个,三叔有点智障,没有成家,婆婆一直养到现在,村里人都说,像三叔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婆婆养着,人早没了。可见老人的善良。一般都说婆媳难相处,在我们娘俩却没有,她待我的都是好啊。所以,有时议论起来,我说婆婆好的时候,会有人惊讶的说,头一回听表扬婆婆的呢。可是,我真的说不出婆婆的半点不好啊。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这句话应验在婆婆身上。

2008年春天,七十岁的婆婆,刚刚哄大了第三个孙子,应该颐养天年的时候,病魔找上了她。身体急剧消瘦,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从没有说过,等我们发现,婆婆已经生病四五个月了。担心变成了现实,婆婆的病不好治疗,前前后后住院九次,化疗难受也从不哼一声,时时刻刻都是替别人着想,怕难为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怕耽误孩子们上班,怕耽误公家的事。那时因为这事那事的,都没有好好陪陪她,陪她说说话,那时候的她应该是害怕且无助的吧。婆婆都是把最难的事自己抗。

与病魔斗争了两年,婆婆带着遗憾离开了我们。葬在了村南的山坡上,山前是公路,每每走到附近,我都满含眼泪,想起我们娘俩相处的过往,在心底里喊一声:娘,您在天堂可好?来生我们还做婆媳。

宋利香,女,企业员工,工龄近三十年,业余爱好写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