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从哪里来的?读懂它可能你才能继续相信爱情

人在这个世界上千万不要依赖于任何人,一方面别人未必会真的在意你,另一方面,其实大家都在黑暗中挣扎早已经都自顾不暇。

儿时依赖父母,但代沟下,他们总以过来人的经验定制我们的生活,他们不懂,不理解,也觉得没有必要浪费力气和子女争辩,于是安全感一直匮乏的我们,从而一直在寻觅安全感的路上,最终会将那唯一也是最沉重的希望寄托于爱情。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错误认知,那就是只要找到真爱,就能得到安全感,但如果你这么认为了,那么这一生注定坎坷被辜负。

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没有人会,也没有人能够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接力式的陪伴,让我们只是短暂在孤独的旅途中获得安全感,但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来自自身的强大,不在于是否找到了真爱。与其茫茫人海中找人为自己打伞,不如变成自己的屋檐,成为自己的港湾。

安全感源于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我想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人,甚至曾经自己也是过类似的人。

听从父母的安排,事事无法独自做出决定和判断,巨婴未必一定是百分百地啃老,也有内心的不够强大,凡事过度地依赖。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的常态,父母不论多爱我们,都会比子女早一步离开。所以即便他们的思维是前卫的,正确的,也根本无法一辈子在每个人生节点都能替代你做出审判。

安全感源于独立生存的实力

我们怕爱人的突然离开,其实并不单纯是爱得深,而是不够自信,不自信自己可以有拴住他(她)的魅力,也欠缺独自生活的能力,才会在交往中惴惴不安那个人态度的改变。

把婚姻当作避风港的人,通常这辈子总会经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哀,因为一旦进入婚姻的人都会懂得,很多时候,当初你指望依赖的人,可能才是风雨的来源。

好的婚姻,优质的夫妻,最忌讳的就是单方面的依赖,当你的情绪,生存基本依赖于对方才能更好,那么这一生都难获得安全感。

其实有时候之所以对爱人失望,感觉到不安,也许未必一定是对方做出了什么实质的伤害,而是态度行为间让我们识别出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尤其当这个人离开后,可能会带来生活上的突变。

所以并不是爱情变了,而是我们内心不同了。

成人最大的安全感,是自己有本事,对方在与不在,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品质,也具备重新开始的资本,而你生存实力的大小,同时也决定着对方的忠诚度,和尊重的态度,只有自己够优质,才可能被视若珍宝。

依赖助长的是对方的优越感,消耗的是自己的价值,被俯视久了,当自尊都没有了,哪里还可能存在安全感。

成年人学会成为自己安全感的来源

作家三毛说过:“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横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改变自己命运的,只能是自己。学会做自己的摆渡人,才能够不畏惧风浪达到彼岸。

弱者总在找借口,寻理由,等待被救赎,但如果不学会自救,只能被无情的洪流吞没,谁也成为不了谁的救世主。

安全感缺失,说穿了就是自己内在力量的不足,提升自己,远比向外讨要爱和关怀更有效。

安全感到底从哪里获取?

保罗G和孙向东的《安全感》一书中说过,重要他人的一个标志是他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很多其他人和他的地位相等,可以用“朋友”一词指代,那么他就不是重要他人。我们仿佛转身即可期待的人,就是我们的重要他人。

我们和重要他人之间有一条无形的连接,我们不仅会在第一时间闪回到那个或那些人,而且他们本身就是“我”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感受模式中都带着他们的影子。

换句话说,我们获得被尊重,被爱的前提,就是先获得生存的能力,而当内在足够强大,也就降低了不安的感受,因为我们具备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不会患得患失担心可能出现的意外而不安。

关于不安全感的结果,作者说,人能享受兴奋、宁静、愉悦的生活,都是心底安全感的表现;人在成年后遭遇的所有问题,都是最初不安全感的变体、外化和泛化。简单理解,就是如果你有不安全感,你就难以享受幸福生活,难以被人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眼前的不和谐,甚至感觉到的痛苦,可能并非单纯问题本身,而是自己不安心境下导致的情绪,很难和谐相处。

成年人的世界,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恩赐的。学会为自己打伞,即便随时出现的风雨,也能成为浪漫的情调。

成长的本质就是承担的过程,成为自己和家人的依仗,才会逐渐减少你的不安感。

END

文/解忧情感驿站

(作者:筱雨,心理咨询师,专注情感领域),擅长恋爱关系挽回修复,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导致的心灵创伤疗愈。孤独的人生旅程,倾听你的委屈和压力,帮来访者提升两性相处的技巧,挽回自己的爱人,经营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为更幸福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