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作者:微月山河

明朝(不包括南明)从周定王朱橚起,到周孝王朱恭枵止,共有十三任周王,其中两人为追封。周王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一脉,而朱橚又是明成祖朱棣同母弟。

明朝十三任周王,大多都十分贤德,尤其当中这几位代表,除了贤德之外,还对国家有着重大贡献。那么这几位分别是谁?他们都有何贡献?这几位优秀代表结局又如何?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周定王朱橚:他是明朝第一任周王,朱元璋第五子,朱棣同母弟。朱橚生于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称帝后,将其初封为吴王,后改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

朱橚这个人一直对医药很感兴趣,洪武二十二年,他因为擅自离开藩地,被朱元璋罚到云南。当时云南经历战乱,许多人生病得不到治疗,从而爆发瘟疫。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准许朱橚回到藩地,朱橚回想起云南的情况,决心要编写一本可以普及到平民的医药书籍。

于是,朱橚组织了许多医药方面的人才,最终编写了《袖珍方》一书。该书分为风、寒、暑、湿、伤寒、疟、痢、呕吐、泄泻、霍乱、秘结、咳嗽等81门,并收录各种常见病症3077首治疗药方。因为《袖珍方》方便携带又通俗易懂,在当时可谓是人手一本。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后来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橚因为是朱棣同母弟,平时又只专注于编书,加上此时他的次子为了夺取周王之位,就诬告其谋反。于是,朱允炆顺水推舟,将朱橚定为第一个削藩目标,将其废为庶人。

直到朱棣推翻朱允炆,坐上了皇位,才恢复朱橚的爵位。经历了这些事的朱橚,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他恢复爵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从民间收集各种植物进行研究,最终在永乐四年,刊行了《救荒本草》一书。

该书分为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明代官员、学者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朱橚这一生,一直希望在医药事业上有所贡献,他也做到了。后来,有人诬告他谋反,朱橚主动向朱棣请罪,后者并没有追究他,事后朱橚主动献还三护卫,以表立场。洪熙元年,朱橚去世,享年64岁,谥号“定”。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周宪王朱有炖:他是朱橚嫡长子,生母为宁陵郡王宋国公冯胜之女冯氏。当初朱橚被朱元璋罚到云南的时候,朱有炖年仅10岁,就奉命理藩事。朱元璋也没想到,这个只有10岁的孙子,竟将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后来准许朱橚回藩地的同时,朱元璋就将朱有炖立为周王世子。

朱橚去世后,朱有炖袭封周王,不过他也无心参与权力斗争,而是专注于杂剧创作。朱有炖对妓女、乐户颇为熟悉,所以作品中以二者生活为题材的占有三分之一,他有31本杂剧存世。

虽说朱有炖的作品中,存在浓重的封建伦理观念,而且思想平庸消极。但仍然不可否认,他的作品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存世的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朱有炖在专心创作杂剧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屡次诬陷他,企图夺取周王之位,好在都没能得逞。正统四年,朱有炖去世,享年60岁,谥号“宪”。由于朱有炖无子,所以他去世后,周王之位由四弟朱有爝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朱有炖临终前,曾请求明英宗,免去王妃巩氏及六位夫人殉葬。本来明英宗都同意并下旨了,可惜等诏书到的时候,王妃与六位夫人已经殉死了。后来明英宗在驾崩前,彻底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周懿王朱子埅:他是第三任周王朱有爝庶次子,朱有爝去世后,原本是庶长子袭爵,可这个庶长子好酒,后来喝死了,也没有儿子,所以就由他的弟弟朱子埅袭封周王。因此,朱子埅是明朝第五任周王。

朱子埅起初封为许王,在此期间他就乐善好施,还开办了“惠民施药局”,为当地百姓免费施药治病。为了能救治更多人,他更是“亲手组织种植、栽培、收获、炮制之药派发各需之地”。

可以说,朱子埅是继承和发扬了祖父朱橚的方剂事业,但他更着重于研究中药方剂。在这件事上,得到了明宣宗和明英宗的极力支持。天顺元年,朱子埅袭封周王,明英宗特地下了一道圣旨:“(全国)诸王府以开封府为鉴,设惠民施药局。”

为此,朝廷还拨款二十万两银子,在开封开设“方剂学讲堂”培训班,培训了诸多优秀的民间医士。可以说,朱子埅对方剂事业的坚持,为之后大陆中医学发展夯实了基础。成化二十一年,朱子埅去世,享年62岁。明宪宗用“德美仁善”概括称赞朱子埅生平,于是赐谥“懿”。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周惠王朱同䥝:他是周懿王朱子埅庶长子,明朝第六任周王。朱同䥝和以上几位周王有所不同,他并非在位时专注于某种领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后人记住了他,这也是笔者将其列入“历任周王优秀代表”的主要原因。

朱同䥝受到父亲朱子埅的影响,乐善好施、仁慈恭俭、谏政爱民。他在位时,明朝的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而朱同䥝与明孝宗的祖父明英宗为同辈人。明孝宗也是个宽厚仁慈的皇帝,所以对祖父辈的朱同䥝很是尊敬加重用。明孝宗也曾下旨,让全国藩王都向周王学习:“天下诸王以开封周王府式样为鉴,廉洁勤于政务、体恤黎民百姓。”

朱同䥝还是世子的时候,就曾组织城中百姓抗洪救灾,又发动王室成员集资救助百姓。弘治二年,开封黄河决口,朱同䥝再次率众人共同抗洪,他自己都累病倒了。但是因为有朱同䥝亲自带头,所以开封军民齐心协力,最终救助数十万民众。

多次跻身黄河抗洪救灾,导致朱同䥝积劳成疾,于弘治十一年咳血而亡,享年50岁。史料记载:“朝堂哀悼三日,遣官赐祭,谥号曰‘惠’;勒令有司治丧葬如制;圣慈仁寿太皇太后、皇太后、东宫及在京文武官员,皆至汴(开封)祭奠。”可见,朱同䥝是十分受人爱戴的。

明朝周王大多贤德,尤其这几位代表,他们都有何贡献

今天,笔者主要就介绍了这四位周王,前三位都是在医药、农业、杂剧等方面拥有贡献的人,而周惠王朱同䥝则是谏政爱民,多次跻身抗洪救灾,可以说是为百姓奉献了自己。

后面的历任周王,虽然今天没有详细介绍,但他们几乎都是贤王,在位期间始终不忘“忠孝贤明、辅政爱民”。众所周知,身为皇族宗室成员,很难不被财色权力等物所腐蚀,慢慢变成纨绔子弟,坐吃山空。能够做到像明朝历任周王这样,始终保持初心,即便风雨飘摇,仍然铭记要贤明爱民,实在是太难得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皇明周惠王圹志》《大明周王直系后裔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