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判断对方是否,真的喜欢你的标准”

01.

经常有读者在后台问到:在一起时,对方很热情,分开后,对方却完全没了消息,该怎么办?

我通常会回复:对方只是单方面建立了恋爱的标准,并没有给到你,恋爱应该有的需求感和倾诉欲。

我们都知道,恋爱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恋爱不应该是一种只以单方面的需求为标准的爱,换句话来说,不应该是对方觉得孤独寂寞了,才来找你。

更不会只发生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刻,而应该是相见时甜蜜,分开亦是如此。

就好像像电影《真爱至上》里的那句台词:「一天中我最愉快的时刻,就是送你回家;一天中我最悲伤的时刻,就是离开你。」

如果你们的感情只维持在约会状态,两个人的情感联结总停留在吃饭看电影,甚至只是肢体上的亲密接触,却在分开时变得极度的疏离,那你们这段关系只会原地打转,或者说,你们并不是在谈恋爱。

当然,我并不是说恋爱后时刻要对方报备自己在干嘛,而是已经和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就要努力打破个体之间的界线:

要试着走出自我的中心,将原本留给自己的时间预留一部分给对方;要在对方身上花些心思,去了解对方的喜好;要跟对方保持联系,让对方参与并了解你的生活。

这是最起码的。

02.

可能有人会反驳,难道在恋爱里就一定要失去自我吗?「将原本留给自己的时间预留一部分给对方;要在对方身上花些心思,去了解对方的喜好」不就是失去自我的表现吗?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我们先来看在恋爱里失去自我的表现是怎样的:

这类人经常害怕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让对方感到不悦,相处时的一言一行都十分谨慎;

总是担心对方的状态好不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从不在对方面前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

总是因为对方的只言片语,就在心里上演一出出内心戏,恐惧关系停滞。

如果没有一个取悦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没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一旦处在对方不在身边的无聊时间,就会整日忧心忡忡。

因为从小在父母的宠溺下长大,缺乏生活的历练和独自探索生活的勇气,希望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能由别人代劳。

于是也将这份「惯性依赖」代入到恋爱中,一心只会索取,一旦对方因为一些原因选择离开,便歇斯底里地祈求对方复合。

相比之下,还会觉得「将原本留给自己的时间预留一部分给对方;要在对方身上花些心思,去了解对方的喜好」是失去自我的表现吗?

我们也不用担心因此会缩小了自己的世界,因为我们反过来想,为什么和对方亲近些就会失去自我,为什么一段关系不能让我们变得更有包容力呢?

确定一段恋爱关系,也预示我们打开了自己的心墙,让对方加入,而因为各自的不同,一种新观点的加入,我们也将看到生活的不同面貌。

03.

当然也存在这样一类人,因为性格原因,比较孤僻和内向,即使谈恋爱后,他们也习惯性地不爱分享,不怎么发朋友圈,也不常和别人聊天,甚至经常忽略恋人的情绪,对方心情不好时,也不想多过问,因为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去妥善地解决。

但这类人有没有想过,因为你的过分疏离,会导致恋人的需求无法满足而感到没有安全感,还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你喜欢。

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属于这类人,我建议你试着去做以下事情:

有时候我们和恋人沟通的关键,并不是要得出一个解决的方案,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恋人感到对于彼此的感情有更多的参与感。

也许你喜欢逛街,也许你喜欢看展,也许你喜欢看一些小众电影,那为什么不拉着对方一起逛街给对方买几件衣服或是帮你挑衣服,又或者主动分享你喜欢的小众电影给对方,并告诉对方你觉得这部电影好在哪。

介于你之前的疏离,突然到来的热情一定会让对方感到一种需求感。

如果你们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说「爱你」并不肉麻,而且并不是要你天天跟对方说「爱你」,而是要体现在各种微小的行为之中。

当然,你想天天说,我觉得也可以。

可能有些人自诩是个无趣的人,不知道哪些细节能体现爱意,那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当你向对方讲述你的未来规划时,把对方也计划在内。

比如涨工资了,你可以告诉对方打算给对方买份礼物谢谢对方的陪伴……这都能让对方真切感受到你在努力经营这段关系。

04.

如果你是被冷漠的一方,我还是希望你可以重新调整你对这段关系的态度,无论约会时多么甜蜜,倘若对方始终给不到你应有的需求感和倾诉欲,坚持不让你走进对方的生活,那你也可以选择离开。

及时止损,可能是成年人感情中最高级的自律。

我并不是想否定你们的爱,想劝分,而是我们想想,只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才联系我们,怎么看,我们都像是一个工具人。

可以给你偏爱的人可能有很多,但这份偏爱能否落实到生活里,能否在分开时延续,能否为了你打破个体的界线,与你更亲近,让「我」和「你」变成「我们」,我觉得这是判断对方是否真的喜欢的一个重要标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