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书笔法解析,记住这“七点”和“四忌”就够用了

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后,“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草书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书体,除了具备其他书体的笔法以外,还有它自身特有的复杂用笔方法。我们今天就来大致归纳一下:

一、方圆兼备

草贵流而畅。草书灵动便捷的特点要求用笔以圆为主。尤其应当去掉笔画中的梭角,以宽闲圆美为佳。王献之的《中秋帖》,智永的《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都是圆笔的典范。然而,圆笔出圆润遒劲,缺乏雄强峻利,故应益之方笔。翻笔、折笔、顿笔、挫笔、侧笔多呈方。提笔、转笔、绞笔、正笔多现圆。方融隶法,圆含篆意,若浸淫篆隶,兼通方圆,做到方中有圆,圆中带方,自为上乘。在这方面,张旭、祝允明、王铎等书家多为擅长。

二、正侧并使

追求点画的立体感是书法审美原则之一,草书应以正锋(中锋)为主,偶以侧锋出之,便会增加字的体态变化。锋正则笔心在点画中运行,笔毛不扭曲。正取浑劲,侧取妍美。宋曹说:“笔正则锋藏, 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锋而神奇出焉。”这样的笔法,在孙过庭、米芾、赵佶、祝允明、张瑞图等书家的草书中是多见的。

三、藏露互见

孙过庭说“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如果笔笔藏锋,含而不露,则不易于表现情性。反之,如果笔笔出锋,精神外露,则又缺少含蓄蕴藉,写出的字一览无遗,不会耐人欣赏和品味。草书用笔应以藏为主,偶尔露锋,当藏则藏,藏锋以含其气味。当露则露,露锋以耀其精神。如此藏露结合,筋骨精神俱备,气韵自然生动。

四、刚柔相济

刚由方笔、侧锋中产生,表现为直笔,刚以显性。柔由圆笔、中锋中产生,表现为曲笔,柔以含情。刚过多则必生燥险,柔过多则必致媚弱。故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相合而不相离。

五、虚实相生

朱和羹说:“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虚实并见,即虚实相生。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如同一幅山水画,画中的妙处往往不在实处(层峦叠翠的山峰),而在虚处(缥缈的白云,或时隐时现的曲径)。书法是艺术,要给人以品味遐想的余地。草书尤重虚实笔的处理。点画的牵连引带处用笔宜轻,笔轻则易虚。虚要虚得自然,恰到好处。笔实处露字的筋骨,笔虚处展现字的空灵。如能把笔法的虚实神而明之并处理好,确是十分难做到的。

六、疾涩兼用

疾涩之法,迟速、缓急之法也。疾取险劲,生气。展开怀素《自叙帖》,如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势不可遏,可谓气势夺人。涩求厚重,生力。看张旭《古诗四贴》,用笔沉涩郁挫,如见书家纵横捭阖,筋骨内含,腕力慑人。

我们细谈疾涩之法有三:

1、心手疾涩:意在笔前,笔居心后。“心欲急不宜迟......迟则中物不入。”“下笔不用急,故须迟”。故心宜疾,手宜涩。

2、画疾疾涩:牵丝、过笔、撇、捺、竖,宜疾不宜涩。转折、点、横,宜涩不宜疾。

3、书体疾涩:章草、今草疾少涩多。狂草疾多涩少。

总之,草书用笔应以疾为主,疾中寓涩,涩中显疾,疾涩相互为用。王羲之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其中所述曲直、藏出、起伏的用笔法,可作为草书用笔的规矩。惟“迟急”一说,应当作具体分析。“十迟五急” 对于楷、行、章草、今草可以,对于狂草就不合适了。有的书家以追求笔墨变化为由强调“草书不草”,进而主张写草书比楷书还要慢。实际上,笔速过慢必然滞笔,笔法不流畅,怎么能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呢?这既难于表现气势,也不利于书者情性的自然抒发,甚至会形成故作扭曲的描画。另外,考察历代名家的草书碑帖,也难以发现一件书写速度“比楷书还要慢”的作品。所谓“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虽然是艺术的夸张,但行笔之神速可见。

七、笔断意连

草书用笔,虽然笔画中间偶有断开,但笔画的气息血脉即笔意仍连而贯之,使人感到笔画中断的空白处好像潜藏着较细(或无形)的笔画。这与草书的虚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再来说一下草书用笔的四忌:

草书用笔有四忌。一忌连绵拖沓,游丝不绝。草书笔画之间可以牵连引带,但应有度,不能笔笔、字字连而不断。如同一支乐曲,一个节奏永无休止地演奏下去,使听者毫无喘息之机,就绝不会对它产生悦耳的好感。连绵不绝的用笔,会使点画不分,转换不清,圈眼过多,字的性情也就不复存在,甚至令人望而生厌。

二忌扛肩阔足,体势松懈。初写草书,易生矜意,为追求意态的变化而用笔抑扬顿挫过度或拉长笔画,或故作粗细,造成结构散乱,体势松懈。

三忌横直分明。横直多而分明,排列空档均匀缺少变化,则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豪荡萧散之气。

四忌真草偏枯。即凡由两字或三字组合成一个字时,不可一半作楷书,一半作草书,这样就不和谐。

草书的用笔有如此复杂微妙而神奇的变化,哪一种书体可以与之相比呢?难怪《草书赋》说:“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

你觉得草书笔法除了这“七点”和“四忌”,还有哪些呢?一起来说说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