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纯电smart引发的思考:如何改造外资品牌|朱校长专栏

在吉利与奔驰合作以后,电动化转型后的smart品牌首款车型精灵#1,在造型和审美上得到了我夫人烟烟的点赞,这里首先引申出一个话题:在这类主要客户群体为女性的品牌中,欧拉率先在电动汽车赛道跑了一阵,后续宝马的MINI品牌也和长城推一些小型车,在这个领域是否能把“城市小车”这个细分品类实现大范围电动化,是值得期待的。

备注:之前给烟烟买的小鹏P7,对她来说由于车身太大太长,停车和操控上都很费精力,实际像烟烟这种新上路的司机,确实更需要一台比较好开、好停的小车。

这里面,我们能看到奔驰和宝马在电动化的过程中,都选择了中国的合作伙伴,也都是先放在微/小型车的平台(品牌)来和中国车企进行合作——smart & MINI,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是由于在这个围绕性价比的细分市场,品牌调性的持续性是存疑的,而在吉利与长城两家电动汽车平台均摊下,一个是可以进行某种尝试,另一个是实现一定程度的中外结合。这方面的新形势的合作和合资的效果怎样,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另外,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件事:如前所述,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这一波否实现系统性反超?

图1 面向城市的小型车A0

这里我把几台纯电小车在2022年的销售数据拉出来,大家可以做个参考。在这里的数据里面,海豚的车型全部是400公里的45kWh版本;ID.3是57kWh的版本;而欧拉则是以401公里的46-49kWh版本居多,59kWh的三元锂版本只占27%以下。

图2 2022年 三台纯电小车的销量情况

Part 1: smart的平台设计

这款smart型精灵#1的核心逻辑,其实跟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吉利与奔驰的资本合作基础上,smart在海外的开发遇到瓶颈,从一款“短距离的小型车”开始变大,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构打造,由奔驰主导设计,吉利则负责整车工程开发,并使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在国内生产,将于年内正式上市销售。

图3 浩瀚电池的短距离版本

从动力和续航来看,全新smart精灵#1的系统为——

·永磁同步电驱,最大功率可达200千瓦,峰值扭矩343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6.7秒,在高配车型Premium上还配置了SiC的驱动器,续航相比比Pro+版本有所增加(535公里到560公里),这个配置比较有意思;

·搭载66千瓦时三元锂电池,从倍率来看设计为2C的充电,这个充电速度在小电池上的效果比较好,也是支持150千瓦直流超充,10%到80%的充电时间设计为30分钟,对照浩瀚的电池模组的情况,应该是相似的;

图4 66kWh的电池集成化模组设计,在原有架构上做了一个短电池版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66kWh的版本可以使用LFP版本往下做,然后覆盖400公里的里程——吉利往铁锂来做以后,可以把价格往下压一些。

图5 其实可以出个LFP版本

在这个设计中,座舱设计也是比较让人关注的点——这里主要分出一个长条造型的9.2英寸液晶仪表来显示基本的驾驶信息,然后用了一个12.8英寸的中控屏幕,这是从Model 3以来大家比较接受的设计,同时还配置了10英寸HUD抬头显示。而这三块显示屏以高通骁龙 8155智能座舱芯片进行支撑。座舱的软件系统为smart OS全场景数字生态车机系统,这也是从封闭迭代到开放式系统。

图6 整个座舱的设计,有点萌

Part 2:技术扩散下,外资品牌的改造

上面所说的,更多的还是假设一种可能:我们观察海外品牌在设计和开发中,哪些地方比较慢?电动汽车平台,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原有的平台、原有的设计规范、原有的设计流程和人员打交道,整个开发时间是少不了的,特别是所谓平台,需要一轮一轮的人员来评审。而下个阶段,内卷的中国市场已经沉淀出了一些投入巨大的平台,单个车型可以进行迭代。

所以电动车平台的迭代,其实演变成了新形势下的模块化。持续观察奔驰与吉利、宝马与长城的合资,在小型车方面的实验能否扩展或者有一些启示,这个比较重要。

图7 迭代过程中,是否需要对原先的部分降权,然后对一些重要的部分升级

小结:

随着纯电动车型价格上涨,之前自主品牌和特斯拉打价格战的模式正走向终结,而这个趋势的变化,会让自主品牌必须实现产品差异化,以凸显性价比之外的优势;而合作模式的自由,我们也能看到日本和欧洲车企在中国的尝试,我觉得这点很有意思。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写留言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国首个全部由博士组成的

汽车新出行深度研究组织

·

知乎私信 ID:鱼非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