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作者:猫咪花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第1页 作者简介

《沙恭达罗》作者是:迦梨陀娑,印度诗人 、剧作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在世年代不晚于5世纪。现存公认属于他的作品有7部 :抒情短诗集《时令之环》,抒情长诗《云使》,叙事诗《鸠摩罗出世》和《罗怙世系》,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剧作以宫廷生活为背景 ,以国王为男主角 ,以爱情为主题。

《摩罗维迦与火友王》写历史人物火友王与在战乱中沦为宫女的摩罗维迦公主的爱情故事,它与跋娑的《惊梦记》共同开创了描写帝王艳史的先例;《优哩婆湿》描写天国歌伎优哩婆湿和人间国王补卢罗婆娑相爱的故事 ,富于浪漫色彩,诗情洋溢,风格爽健明朗;《沙恭达罗》共7幕,写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婚姻故事。

豆扇陀行猎中遇见沙恭达罗,由相爱而结婚。不久,豆扇陀留下戒指当信物,只身返回京城。沙恭达罗怀着身孕,去京城寻夫,由于受仙人诅咒,丢了戒指,豆扇陀拒不接纳。直到他重新得到戒指,魔力解除,二人才重归于好。剧中的沙恭达罗形象丰满,性格完整,是一位代表古典美的印度女性形象。

全剧诗意盎然,情节波澜起伏,语言朴素而优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曾先后两次将该剧搬上舞台。其代表作《沙恭达罗》。作品语言优美,风格爽朗,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它是梵文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在古代印度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在中世纪,又被大量译成各种印度方言。在近代,也正是《沙恭达罗》首先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声誉。

1789年英国梵文学者威廉·琼斯率先将《沙恭达罗》译成英文出版,并称颂迦梨陀娑为“印度的莎士比亚”。此后,《沙恭达罗》被译成其他欧洲文学,在欧洲文学界,尤其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在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出现过多种《沙恭达罗》译本,但都是根据英译本或法译本转译的。1956年,中国首次出版依据梵文原著翻译的《沙恭达罗》(季羡林译)。自5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两次将《沙恭达罗》搬上舞台。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第2页 内容概要

《沙恭达罗》主要讲述了:国王豆扇陀到郊外去打猎,为追逐一只小鹿而闯入净修林,在此见到了美妙绝伦的少女沙恭达罗,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少女的心中充满了爱情,一天,她在森林里对女友诉说心事,恰被豆扇陀窥破真情。他激动地从隐蔽处走了出来,大胆地向她表示了真挚的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举行了婚礼。可是,婚后的豆扇陀不得不返回京城,行前,他将一枚刻有自己名字的戒指,作为信物交与沙恭达罗。

离别了恋人之后,沙恭达罗饱受相思之苦,由于心事沉重,她怠慢了一位仙人,受到诅咒。尽管沙恭达罗非常依恋净修林里的花草树木,但是还是决定离开这里,踏上上京寻夫的路途。由于仙人从中作梗,使她遗失了作为信物的戒指。历尽辛劳,沙恭达罗才见到了国王豆扇陀。然而此时,国王早巳陷入后宫佳丽的包围之中,完全忘却了昔曰恋人。

沙恭达罗一腔痴情,却换来国王的冷漠无情,为此,她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她的生母——天女弥那迦将女儿带回天国,从此,她在天国过着清净无为的曰子,抚养她与豆扇陀所生的儿子。

一天,一位渔夫从鱼肚中得到一枚刻有国王名字的戒指,他被带到国王豆扇陀面前,睹物思人,豆扇陀立刻恢复了对沙恭达罗的爱恋,他痛悔自己的薄情,对昔日恋人苦苦思念。然而。沙恭达罗人在何处,却难以寻觅。从此,在国王的眼中,明媚的春光不再美丽,奢华的生活也毫无意趣。

后来,受天神之命,国王豆扇陀到天国去剿灭恶魔,凯旋而归之时,他发现了天上的苦行林,为美好的景致所吸引,他安步当车,缓缓巡视。突然一个有王者之相的孩子来到他的身边,原来这就是他自己的儿子。国王找到了沙恭达罗,向她谢罪,尽管沙恭达罗历尽心酸,但她对丈夫的爱情却从未改变。于是,他们破镜重圆,一同回到京城,享受幸福的生活。

《沙恭达罗》的剧情中,虽然表现的仍是仙人与凡人的爱情,但是却透露着现实人生中情感际遇的深深感叹。作为一个宫廷诗人,迦梨陀娑也许目睹过很多妙龄女子的恩怨情劫,在一种夫权制的社会环境中,在庭院深深,等级分明的后宫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青春少女,只能任凭命运作弄,忍看落花流水,哀叹真情难在,痛惜韶华易逝。

迦梨陀娑用他的诗意之笔,为这类人物谱写心曲。对朝三暮四的滥情君王,他不敢横加指责;但是对那些幽怨的悲情女子,他的心中又充满着怜惜之情;为此,他巧妙地借助仙人诅咒,让国王豆扇陀的绝情有了一个合理的缘由,让沙恭达罗的苦难终将得到幸福的置换。

在沙恭达罗身上,作者表现了女子的很多可爱与美好之处,她天生丽质,纯洁善良,富有生命激情,充满青春活力。情窦初开时,她在荷叶上提诗:“你的心我猜不透,但是狠心的人呀,日里夜里,爱情在剧烈地燃烧着我的四肢,我心里只有你。”碰到了意中人,她虽有羞怯却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

当豆扇陀对她义断情绝,拒不相认时,她没有接受现实,无可奈何。而是怒斥豆扇陀口蜜腹剑、卑鄙无耻,还威严地警告这个国王:骗子的下场就是“灭亡”。迦梨陀娑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女子,刻画得性格分明、栩栩如生。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第3页 写作背景

《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约公元350-472年之间)的戏剧代表作。剧作描写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爱情。国王豆扇陀在林中寻猎,与净修林中仙人干婆的义女沙恭达罗相遇并一见倾心,二人私下成婚。豆扇陀返京时答应将迎接沙恭达罗进宫,并赠给戒指当信物。由于沙恭达罗无意中得罪一位仙人而受到诅咒:国王将把她忘记,除非见到信物。沙恭达罗怀孕了,干婆派人将她送到京城,国王果然不认她,而戒指又在路途丢失。走投无路之际,她被生母一-夭女接走。一渔夫从渔腹中得到失落的戒指,国王见后恢复了记忆,想起了沙恭达罗的一段情意,悔之莫及。此时沙恭达罗已经生子,豆扇陀终于找到他们母子,大团圆结局。

这一故事情节大体上来源于《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作者的成就主要在于塑造出两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沙恭达罗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东方古代妇女的理想形象。她容貌美丽,光采照人,而且是秀色天成,是一种浸透身心的自然美:生活于大自然怀抱、穿树皮衣、戴荷花镯,不见矫揉做作,一切顺乎自然。

她不仅有天生丽质的外貌,还有纯洁善良的心灵。她热爱抚养自己的双亲,与侍女亲如姐妹,对弱小动物备加爱护,充溢心胸的是柔情蜜意。质朴温柔是沙恭达罗性格的一面,她还有执着刚强的一面。她的刚强表现在冲破各种束缚自主成婚和宫中被拒绝后对豆扇陀的指责。只要她认定是对的,会不顾一切去追求;对她认为不对的东西,绝不会低三下四、委屈求全。沙恭达罗刚柔相济的性格和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激动了无数读者和观众。

透过这一形象的理想色彩,她的被遗弃也有古代妇女不幸命运的现实意义。剧作者对豆扇陀作了两方面的描写:一方面他是一代明君,孔武有力,在对沙恭达罗的爱情关系上,也极力渲染他的忠信和深情,宫中拒纳沙恭达罗,是仙人诅咒的结果,恢复记忆后,他寝食不安、痛不欲生。这些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个封建统治人物的荒淫与残暴,尽管剧中往往是从侧面借剧中人物之口来作暗示性揭露。

廷上拒不认妻的场面,剔除那层神话外衣,也可以看到一个世俗国王的可憎面目。剧作的结构、语言取得突出成就。剧情发展起伏跌宕,环环相扣,时而光风霁月,时而骇浪惊涛,时而行云流水,既联贯又紧凑,幕与幕之间过渡自然、引人入胜。剧中运用大量美妙的比喻,语言淳朴中见华丽、严谨中有活泼。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第4页 读者评论

很难想象在公元5世纪,印度就已经出现了如此成熟完整的剧本,亦唏嘘古印度文明的陨落。在文中仍能看到古印度复杂严苛的种姓制度,亦能看到那个年代对传统宗教习俗的敬畏与遵循。我对宗教实则是几乎不了解的。但读到文中一些关于祭祀等场景的描述,如第四幕“沙恭达罗的别离”前静修林的人们用所有美好的事物传递对沙恭达罗的祝福,万物生灵也被人们给予了幸福的情感之时,我竟情不自禁嘴角上扬。

是啊,其实宗教不正是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飘荡的心灵一处安定与寄托吗。或许我可以认为宗教没有科学依据,或许我会觉得一些宗教习俗落后甚至违背人性,但这些不过时上千年来人类文明的进化中古今思想的一些再正常不过的摩擦碰撞罢了。至少这一次,我亦看到了至少宗教的某些部分,它是能打动我的。

本书打动我的另一点,是每一幕的情感流露,曲折细腻,婉转动人。从一开始的怦然,到两人定情前小心翼翼地相互打探,再是两情相悦、完全快溢出来的甜蜜深情。而沙恭达罗被拒时我亦无数次惊讶于豆扇陀的冷酷残忍甚至气愤,转眼又被恢复记忆的豆扇陀深深的懊悔给消了气。像是黑夜后又得见光明,乌云后终遇幸福线,哪怕是可能有些俗套的完美大结局,也深深感叹其不易。而这一切,都在这100页出头的短小剧本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感谢季羡林先生的翻译。我所阅读的版本是由季老先生直接由梵语版本译为中文的。在我看来季老先生的译本不仅保留了古印度文明所带有的神秘色彩,更是在译为中文后也难得地完整保留了其诗意,语言直白却也含蓄,节奏感甚为舒畅和谐,实在令人佩服。我无数次一边阅读一边忍不住摘抄,我想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吧,可惜我不懂梵语,这世界太大,我也无法亲历每一种语言的模样。但感激季老先生这样的大师存在,能把包罗万象的人类文明与我等俗人共赏。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第5页 名言佳句

1、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

2、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正如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3、爱情只使你发热,但却在不停地燃烧着我。

4、不论你走的多么远,你永远也走不出我的心,这如同夕阳中的树影,无论它多么长,也永远连着树的根。

(未完待续)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67章《沙恭达罗》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