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到浑源时,县城正在修路,处处需要绕行。于是我们在偏僻的街巷中曲曲折折地前进,一直开到一座大坑前,只好停车步行。在脚手架中穿梭,在泥路上跳跃,山穷水尽时,突然看到眼前有一座砖塔矗立在低矮的民居中,遗世而独立。浑源的第一个彩蛋,就这样找到了。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进了山门,就可以看到圆觉寺塔矗立在院落中。

砖塔不算雄伟,却很耐看。塔座为上下两道须弥座,嵌满了砖雕。一层较为高大,东南西北各开一门,三虚一实,南门可以进塔,塔室内有壁画和佛像。二层至八层不可攀登,第九层突然升高,其上为塔刹,刹顶端有一只可随风转动的铁质翔凤,是现存唯一的古代塔顶侯风仪实物。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圆觉寺塔塔刹。(图源@古迹寻游)

这只铁凤伫立在圆盘中央,下有套筒与刹杆连接,起风时三根箭状尾羽受力,凤身会随之转动」。更妙的是砖塔本身也为八角结构,面向八个方位。当鸾凤稳定时,就可以根据凤首所指塔面,准确判断风向了。所以这只铁凤不仅造型优美,「向风若翔」,而且还是古代气象科技史的重要实物遗存。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第九层塔身中环绕着一圈小龛,或许也与花塔塔身的小龛一样,代表的是华严三圣。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圆觉寺塔须弥座。

塔刹有无尽玄机,塔座也不失精巧。在须弥座的束腰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力士伎乐,有花卉卷叶,也有狮子麒麟等异兽,尤为可爱。

塔座与塔身间还使用了砖仿木的斗拱结构,明显能够看到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之间用鸳鸯交手栱相连。砖斗拱虽无太多承力功用,但也不失装饰,也是辽金斗拱的重要模型。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须弥座束腰部分有很多精美的雕刻。

束腰中的壸(kǔn)门如同线条优雅的画框,手持不同乐器的伎乐们正在其中演奏,壸门两旁还有正在翩翩起舞的乐舞人。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奏乐的女子与憨憨的力士。

壸门之间的转角处,还有一位托举力士。他们大腹便便,满身横肉,像一位强壮的草原武士,轻松地扛着上面的千钧塔身。好像这些阿特拉斯们只要耸耸肩,稳固的砖塔就会轰然倒塌。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砖雕线条苍劲,颇有雁北气质。

塔座下层的壸门内,则雕刻着奇珍异兽,这位正在纵身飞奔的神兽,似乎是麒麟。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双狮斗。

两只正在打架的狮子,右边那只正起身飞跃,要挥左前掌胖揍小伙伴。即将挨揍的那只满脸怂气,正卑微地等待着命运的暴击。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圆觉寺塔正面。

塔身一层南面是一道实门,架梯可攀援进到塔室之内。室内原有塑像,已遭毁坏,内壁尚存壁画,为明成化年所修绘。塔身东南面的刻石上,尚存有成化年修造的铭文记录。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塔室顶部壁画。

塔室穹顶为八佛,保存完好,干净利落,或许是清代补绘之作。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塔室内壁画。

券门周边还绘制有三大士,券门东侧这位手持如意的大士,应当是文殊菩萨。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塔室内壁画。

券门上方是十八臂观音(或许是准提观音),中间双臂结毗卢印,另有双臂捧钵,其余十四臂各持法器,带有明显的密教色彩。三大士壁画相较于穹顶八佛壁画,时代应该更早,或许是成化年间修缮时绘制的,也有学者推测时代可能更早。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圆觉寺塔北面。

东西北三面则为虚门,并不能入,其中以北门的形制最为特殊。门钉大门半开,有一位女子探着半身,好像正要出来。这样的形制被宿白先生称之为「妇人启门」,常见于墓葬中,含义有多种。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妇人启门」线描图。

塔门上雕刻这样的图案,或许是表明在砖门之后,并非混沌一体,而是仍有巨大的神圣空间。门半开半闭,借助观者的视角,使得在二维空间中得以实现三维空间的想象。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默默矗立在荒草中的狮子。

圆觉寺东北角,还有一对石狮子,大概是寺中旧物。狮子身后躺着一截残碑,上面有关于圆觉寺修造年代的重要记录。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斑驳的石碑。

拂拭残碑,可以看到《重修圆觉寺碑记》几个大字,根据碑文得知,石碑由清嘉庆四年刘必莲书、道光二十五年喜全(主持)代理勒石。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碑文上可见「金正隆三年」字样。

碑文开头说:「顺览郡志,悉州北一隅,有圆觉寺建于金正隆三年,修于明成化元年。」说明当时人根据地方志记载,认为圆觉寺是修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而州志也记载砖塔亦为同时修建而成的。

那么圆觉寺塔是1158年建成的吗?七十年前宿白先生考察雁北文物时,在圆觉寺塔上发现了其他证据。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塔上还有辽金时流行的破子棂窗。

塔身除了镶嵌有方石碑刻外,还有历代游人的题记。这些乱涂乱画,因为时代久远,竟然也成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一处题记为「天会三年三月初二日来到此间蔚州......」

天会三年,则是1125年,较方志记载的年份要早33年。而自然前人是无法在33年后才建起的塔上留名题记的,故而学者推测,砖塔的实际建造年代至少要早于金天会三年。因为此时是辽金之交,这座塔也有可能建于辽后期。

九百年前留下题记的那位游客,或许很难想象自己的随手刻划,竟然改变了后世对这座砖塔的认识。

老照片中的圆觉寺塔。(恩斯特·伯施曼拍摄,即将出版的《中国宝塔Ⅱ》中,也将收录这张照片。)

砖塔的生日尚且是谜题,而圆觉寺木构建筑的故事则更难求解。历代信徒们捐资修缮的殿堂,最终在民国混战中遭到大肆破坏,尤其是日军入侵浑源时,更是将大殿、山门、配殿能悉数拆毁,只剩下砖塔独自耸立在废墟荒地之上。

虽然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大殿的样式,但根据宿白先生等留下的考古资料,尚可以大概了解寺院的布局。进了山门便见古塔,是这座古寺最特别的地方。以塔院为寺院中心,塔在殿前,是早期寺院的一大特点。到了后世,才慢慢转变为以殿阁或大殿为中心,而圆觉寺的布局,则保持着古法,与当时中原流行风格或许有所不同。

晋游记:向风若翔 自在圆觉

比邻而居的圆觉寺塔与永安寺,金塔元殿相望。

站在塔下北望,能够看见不远处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的大殿,这便是浑源城另二座国保:永安寺,也是下一站要寻访的古迹。寺中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壁画,还有沧桑幽静的庭院。若到浑源,务必不要错过它们。

致谢:编辑团 老宋、十八年蝉;部分图片来源于@古迹寻游 和网络;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也欢迎关注我们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