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冷战结束后,欧洲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苏联解体,一件是南斯拉夫解体。

苏联的解体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美国阴谋手段下的大国悲剧,但在当时除了二战期间被苏联强行吞并的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主体大部分加盟国是不想分离的。

只不过是俄罗斯在财长崩溃的情况下,不想让其他难兄难弟吃大户了。

苏联作为沿袭沙皇俄国体系的大国,本质上是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上的殖民帝国。

因此它的解体是早晚的事。

但是南斯拉夫则完全不同,南斯拉夫的解体是宗教对立和民族矛盾导致的分裂过程。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南下的斯拉夫人

塞尔维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世纪,当时欧洲中部的斯拉夫人内乱不断,经常分成几个小团伙打架斗殴。

打着打着这伙斯拉夫人决定就地解散,于是斯拉夫人分化成了三支。

一支往东,成了东斯拉夫人。

一支往西,成了西斯拉夫人。

一支往南,成了南斯拉夫人。

公元7世纪初,南下的这支斯拉夫人慢慢与当地不同的土著融合,大体上形成:

聚居在黑海西岸的保加利亚人

聚居在亚得里亚海的斯洛文尼亚人

聚居在德拉瓦河与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克罗地亚人

聚居在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之间巴尔干中部的塞尔维亚人。

他们统称为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从7世纪末开始,南斯拉夫人和另外两支斯拉夫兄弟一样,陆续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

比如克罗地亚人建立的克罗地亚大公国,斯洛文尼亚人建立的卡兰塔尼亚公国,黑山人建立的杜可利亚国。

塞尔维亚人崛起的比较晚,直到13世纪初他们才在巴尔干半岛建立了封建王国。

1217年大公斯提芬·尼曼雅二世加冕称王,塞尔维亚成为封建王国。

1340年,塞尔维亚的王位由杜尚继承,他迎娶了保加利亚国王的女儿,双方结盟攻打陷入内乱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称雄巴尔干。

塞尔维亚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后,杜尚开始幻想构建强大的塞尔维亚帝国,他开始自称"塞尔维亚与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皇帝"。

如同几百年后的南斯拉夫一样,塞尔维亚一直面临着一个困境:

疆域越大,民族越多,统治越难以维持。

杜尚之后,塞尔维亚很快由盛转衰,开启了漫长的悲情历史。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从1370年开始,奥斯曼帝国不断向巴尔干扩张,塞尔维亚人与穆斯林历史上最牛叉的战争机器迎面相撞,双方互有胜负,一打就是19年。

1389年6月28日,决定胜负的战役爆发了。

塞尔维亚的拉扎尔大公率领军队在科索沃平原与入侵的土耳其人展开战斗,双方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拉扎尔战死,而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也被塞尔维亚刺客刺杀。

最终塞尔维亚王国战败,开始了长达500年被土耳其统治的时期。

从此以后,6月28日就成了塞尔维亚人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不仅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而且历史上几乎与塞尔维亚相关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与这个日子有关。

比如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充满挑衅地在这天阅兵,极大地刺激了塞族人,挑衅的代价就是被枪杀。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从1459年开始,塞尔维亚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此后500年间,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巴尔干地区的南斯拉夫人从未真正信服过土耳其人的统治。

统一中的分裂

进入工业时代后,奥斯曼土耳其逐步衰弱,塞族人终于在1830年取得革命成功,塞尔维亚公国独立,然而领土只拥有贝尔格莱德。

1882年王国再立,塞族人重建塞尔维亚王国,并开始不断地领土扩张。

从摆脱控制到真正独立,再到领土扩张,塞族人因为接连的胜利而野心膨胀。

他们宣称受到了“统一南部斯拉夫”思潮的影响,实际上是想以此为借口扩大势力范围。

于是塞尔维亚人开始阴谋挑起战争。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功挑起了一战。

战后,奥匈帝国瓦解。

巴尔干各民族趁机脱离列强的控制,南部斯拉夫人第一次实现了集体摆脱外族的统治和压迫。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形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

这是第一南斯拉夫,二战后铁托统治的是第二南斯拉夫,而南联盟内战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联邦一度也叫南斯拉夫,即第三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从最初的三国联合名字就可以看出,南斯拉夫一开始就存在深刻的内部分裂。

虽然南部斯拉夫民族都是同源同祖,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不同,特别是宗教信仰的不同。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地区信仰天主教,而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地区则信仰东正教。

双方水火不容,遭受外敌入侵或者利益相同时还可以联合起来,利益不同时各过各的。

这就如同他们的亲兄弟波兰和俄罗斯一样,西斯拉夫人波兰信奉天主教,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信仰东正教,千百年来斗得你死我活,能把对方打死就绝不留一口气。

这种内部分裂在二战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战开始后,南斯拉夫被瓜分,亲纳粹的克罗地亚人对塞族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据说前后杀了60万人。

而铁托的游击队也对亲德国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进行无情的报复。

我们很难分清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立场不同还是因为宗教对立。

但清楚的是“南斯拉夫”已经名存实亡,民族矛盾已经在南斯拉夫人直接划下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1945年随着苏联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大林子的帮助下成功复国。

当时的南斯拉夫有一个八字真言:

一个领袖:南共终身制主席铁托;

两种文字: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

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四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黑山语;

五大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

六个自治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波黑;

七个邻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八个自治区:六个自治共国、科索沃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这种复杂的局面,意味着稍有不慎这个国家就会四分五裂。

铁托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铁腕)和非凡才能(有枪),将南斯拉夫重新拧成了一股绳,但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产生的裂痕却是难以弥合的。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团结各族人民,铁托吸取了第一南斯拉夫内部分裂的教训,开始有意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以牺牲塞族人的利益来团结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

铁托这一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却留下了两大隐患:

一是塞族人感觉自己吃了大亏,开始记仇,以后找回场子。

二是为了避免塞尔维亚疆域过大,划分自治共和国的时候没有按照民族聚居区来划分。这就导致了克罗地亚境内有塞族人聚居区,还人造了一个民族混居的共和国波黑,这成了隐藏的火药桶。

但只要有铁托在,南斯拉夫的场子靠他的铁腕镇压仍保持着暴风雨前的平静。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剧变

1980年,给巴尔干带来35年平静的铁托去世了。

铁托的离世仿佛是一个信号,一个民族矛盾爆发的信号。

长期被他铁腕镇压的民族矛盾开始迅速激化。

特别是具有“大塞尔维亚主义”的米洛舍维奇上台后,塞族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敌意飙升。

米洛舍维奇一上台就着急为塞族人找回场子,先后撤了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领导人的职务,还取消了1974年宪法赋予科索沃的高度自治权。

这极大的刺激了其他各族的危机意识和跑路倾向。

但铁托没了,东欧还有苏联这个老大哥镇着场子,一时也乱不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苏联也没了。

1991年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这个场子没人镇着了。

苏联在时,既是看管也是保护。

苏联没了,欧美就绝不能容忍欧洲还有一个和西方不同路线,不同信仰,面积和人口体量巨大的国家存在。

所以一定要肢解。

南斯拉夫:没有北约这个“欧洲搅屎棍”,兄弟们一样会分开

最终在以美国为首的“欧洲搅屎棍”北约的推动下,南斯拉夫塞族人和其他民族从1991年到1999年发生了四场内战。

塞尔维亚人四战皆败。

八年四战,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相继独立。

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相继独立后,塞尔维亚和黑抱团取暖,一起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但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

结语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民族或许可以融合,但宗教只有你死我活,欧洲多次大规模战争都是因为宗教冲突引起。

因此关于南斯拉夫的分裂,欧美的推波助澜是一方面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各国宗教信仰的冲突,以及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

就这样,连同一直存在争议的科索沃在内,辉煌一时的南斯拉夫一分为七。

曾经的巴尔干雄鹰也如同折翼一般,再难在欧洲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