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怎么打孩子能让他长记性还不把孩子打坏了?

妈耶,昨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嘟妈忘了,还是睡前看嘟仔的班级群里,老师发的消息才想起来。

嘟妈就顺手转发到朋友群里,问大家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打孩子的?

回答什么的都有,但是不外乎就是两点:

让孩子长长记性!

给自己出出气!

甚至还有一个宝爸“贴心”的说,为了防止自己打坏小孩,从不用“武器”,都是自己“亲手”揍!打轻了不长记性,打重了又怕把孩子打坏了。用手打掌握力道。

这……听着还挺“父爱如山”,但是总感觉哪里怪怪的有木有。

嘟妈今天和大家聊聊打小孩这个问题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说: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地不被察觉。”

深以为然。

孩子被打时,表面上是害怕、惶恐,他可能怕的只是你手上的藤条。他看似立刻停止了不良行为,但实际上只是暂时性的屈服于武力。

孩子要么处于惊恐和害怕中,要么带着怨恨和反叛。而不是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说:

“我的孩子爱说谎要怎么办?我都打了他好几次了,但还是一点用也没有。”

“我的孩子特别挑食,我都换花样精心做了,她还是不肯吃好好吃,因为这个事情都不知道打了她多少次了。”

打孩子只出了大人的气,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你注意到了不要打坏孩子的身体,很好!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提起挨打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估计马上就会有朋友反驳我:

“我小时候也被打过,不也没什么吗,还不是健健康康长大了?”

这句话的逻辑是不通的。

被打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人格扭曲」,并不能证明「家长打孩子是合理的」。

你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好,但是你「原本可以变得更好」。

在微博的一个打小孩的新闻下,有很多人在攀比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被打的、打得有多惨有多狠,并且嘲笑新闻里「那种打也叫打?那我爹妈早犯法」。

这就是“我小时候也被打过,不也没什么吗,还不是健健康康长大了?”的反证了。

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小时候挨打多重多惨,自己现在仍然是健康白胖。其实这种言行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叫做合理化。

小时候被父母暴打,内心十分痛苦,为了逃避或减轻痛苦,把这种痛苦合理化,于是有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我感谢我爹当年暴打我不然我现在不会这么懂事”。

甚至还有人问“要是不打以后怎么办”,这跟“停播春晚你让我除夕看什么”一样,被暴力洗脑到以为暴力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解决问题和帮助成长的办法,被打到觉得打也很正确,以后也会用同款方式教育自己的小孩。

现在你还觉得小时候自己被打被揍对自己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吗?

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可以看到一个特征。假设幼儿被攻击,而自己不能攻击到对方。通常会攻击自己,从而释放内心的情绪。然而在成长阶段中,暴力往往是不可反抗的行为,伴随的还有语言攻击。

1、语言暴力造成自卑感。

儿童的心理很脆弱。当有人不停的谩骂和侮辱,又无法摆脱这种环境,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自己解脱,就是认为对方骂的是对的。大脑意识会让自己接受这样一种看法,以免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持续性的焦虑和不安。

2、肢体暴力产生胆怯。

胆怯是一种神经质的行为。往往来自毫无理由的家庭暴力,一点小事就遭到惩罚,可能惩罚并不严重,但往往在心理产生了一个机制,遇见点什么事都感到害怕,这是一种心理投射。

3、无法反抗带来的戾气。

情绪是需要释放的。大量的积压就会产生戾气,然而越是自卑,越是胆怯,情绪越难以释放,积压的戾气就越来越严重。从而有可能引起一种行为:“报复社会”。

这些都是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问题。

接下来说身体问题。并不是身体上没被打出伤,孩子的身体就没有受到伤害!

从小被打大的孩子,是一直处于“惊吓”中的,因为打骂的不确定性。这让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警惕和高涨的状态中。

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睡眠问题,免疫系统很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比如说妇科问题,肠道易激综合征,偏头痛,心脏问题等。

总之一句话,不要打小孩!打小孩是非常不对的!

嘟妈说

估计这时候有的家长会问了,你以为我想打孩子呢?说了也不听,教了也不听。不打他我能怎么管教呢?

宝妈宝爸们评论区里聊一下吧~

— End —

欢迎留言讨论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