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看,就非同寻常……

一看,就非同寻常……
一看,就非同寻常……

说到国宝、文物

或许你会觉得神秘遥远

其实咱身边有着许多

值得吉林人骄傲的宝贝

今日的主角是国家一级文物

“错金银” ‘丙午神钩’ “铜带钩”

它可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它来自汉朝,曾躺在刘家乡的古墓里

它体量小巧,但前额上硕大的水滴状绿松石

似乎暗示着它并非寻常之辈

……

#1

文物独白

国家一级文物——丙午神钩

我,一个来自大汉王朝的“丙午神钩”,以“君必高迁”式的祈愿向大家问好。

我已忘记躺在吉林省榆树县刘家乡那个古墓里过了多少岁月,直到1968年一道明媚的阳光射入我的眼,最终我落户在吉林省博物院,在这一住便是许多年……

一看,就非同寻常……
一看,就非同寻常……

据说1951年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市成立,1952年开放。我居住后,经历了2003年吉林省博物馆与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合并组建成吉林省博物院的时刻。2016年跟随博物院迁入现址。

一看,就非同寻常……

今年是吉林省博物院开放70周年。对于一件文物,70年是刹那;对于一个人,70年是将近一生的时光;而对于一个博物馆,70年汇聚了几代人的心血。

#2

文物故事

国家一级文物——丙午神钩

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背面有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以错金银工艺制成。故名错金银“丙午神钩” 铜带钩。

错金银“丙午神钩” 铜带钩通长15.7厘米,通体错金银,宝石镶嵌,造型精美,铸工精巧,色彩斑斓,交相辉映,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工艺品,此带钩被专家确定为东汉时期的文物,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

一看,就非同寻常……
一看,就非同寻常……

东汉“丙午神钩”铜带钩整体呈S形,钩身作鸟喙神人,两眼镶嵌蓝色宝石,额镶一水滴状绿松石,头顶束发,分三髻环状,一束向内、左右向后卷曲,上戴高冠;“神人”怀中双手搂抱一条大鱼,作正要吞食状。鱼通体以金银丝填成鳞片,能活动却不会脱落。

一看,就非同寻常……

带钩另一端似鹰,眼部嵌两颗红色玉石珠,前额嵌一绿松石,用金银丝错成羽毛纹。带钩背部中央有一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背面一侧错金隶书铭文:“丙午神钩 君必高迁”。

#3

古人匠心

国家一级文物——丙午神钩

古人穿衣通常外束一条腰带,束衣的同时也做身份的象征,士大夫的腰带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大带叫做“绅”,所以士大夫又叫“缙绅”或者“绅士”。

另一种腰带由皮革制成,由于皮带质地较硬,不能像丝带那样打结,就要用带钩来扣系。就目前所知,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带钩,魏晋以后出现了和现代皮带扣样式相似的带扣,便以其方便实用逐步取代了带钩。但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繁复的制作工艺,背后的八字铭文,足以让它昂首挺立在吉林省博物院的中央展位上。

一看,就非同寻常……
一看,就非同寻常……

错金银工艺源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汉代得以沿用。通常在青铜器表面上,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捶打牢固,再用蜡石打磨光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这件铜带钩上的凤鸟羽毛、鱼身鳞片、头、足、翅、尾轮廓细如发丝,通体均巧妙地采用了这种错金银工艺。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东汉“丙午神钩”造型优美,富贵典雅,显示了东汉错金银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现代人所叹服。

有奖征名

一看,就非同寻常……

小伙伴们还记得可以“换装”的吉祥物吗?就是以错金银“丙午神钩” 铜带钩为原型哦!吉林省博物院不但为它打造了卡通形象,目前正在为它有奖征名,活动截止到2022年5月3日24时,快快发动脑筋参与起来吧!

点击上期链接了解详情

可以“换装”的吉祥物等你来取名,有惊喜哦!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