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疫情“封印”的人们盯上了露营,它背后的历史也甚为有趣

作者:一本正经说历史

自从2022年一开端疫情就开始不断反复在全国各地爆发,人们大多被疫情“封印”,国内游基本遭遇冰点,于是露营开始爆火,前段时间清明假期,“露营到底有多火”的话题登上热搜。

不过,在普通人群里火起来的露营,并不是贝爷那种荒野求生的剧本,而是支着“营地桌”、缠着“小串灯”、挂着“大天幕”的“精致露营”。2020年就已被业内定义为 “风格露营元年”,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也随之火热起来。有一组数据直观地展示了“露营”这两年在中国有多火。2020年大陆露营营地相关企业数量达8315家,较上年同比增长200%。2021年相关企业数量约为17579家,同比增长111.4%。除此之外据央视财经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以来,户外帐篷成交额就同比增长119%,户外长椅成交额同比增长239%,大型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等露营装备成交额增长超过两倍。

被疫情“封印”的人们盯上了露营,它背后的历史也甚为有趣

今年4月份,南京某地露营的人们

其实露营称得上是一个“舶来品”。露营一词(Camping)可追溯到早期人类在游牧、狩猎、迁徙、军事等活动中临时搭建的野外住宿场所和设施。露营本身与旅行是紧密联系的,是人们在野外各种目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早期的露营是以生产活动或军事活动为目的的被动的露营。我们现在所说的露营是指近代的娱乐露营(Recreational Camping)。

娱乐露营的起源早在1853年。当时的英国人霍丁同300多人的四轮马车队伍一起跨越了美国1930公里的大片草原。后来他又用独木舟和自行车做交通工具在美国和苏格兰高地进行露营旅行,并在1908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露营者手册”。其中记述了一篇关于帐篷制作的文章,绘制了不少于10种可搭建的帐篷,从简单的单坡式到复杂的独木舟帐篷。

1907年,世界上第一个露营俱乐部由原来的“自行车露营者组织”和其他几个俱乐部合并在英国成立。1909年,该俱乐部由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斯科特船长任主席。

另一件标志近代娱乐露营开端的事件是在1861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弗雷德里克夫妇为男孩子们开办了一所家庭学校。当年夏天,夫妇两人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徒步旅行。孩子们在旅行中露营,划船,钓鱼和捕猎。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活动,以及后来19世纪美国的西部开发,都是在荒原上逐步建立城镇和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拓荒者们要不同程度地依赖露营进行野外生活。19世纪中期露营活动逐步成为美国户外休憩的一种方式,19世纪后期一些露营组织开始成立。露营活动的教育功能在美国受到高度重视,有组织的露营活动被认为是一项教育事业。

以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和基督教男青年会(YMCA)为首的宗教团体从19世纪70年代也相继开展了以休闲和教育为目的的露营活动。20世纪初期,以宗教背景创立的男童子军和女童子军以及他们的露营地相继在美国出现。

从以上这些早期的有组织的露营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娱乐露营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们不再为吃饱穿暖和自身安全等这些生存基本要求而奔波奋斗时,当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对精神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旅游休闲和户外运动的需求就逐渐显现出来。而交通工具的发明、更新又为人们的这些需求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被疫情“封印”的人们盯上了露营,它背后的历史也甚为有趣

1915年,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旅行房车俱乐部年度聚会上,坐在帐篷外面的小女孩

20世纪初,当汽车工业兴起,人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轿车时,驾车旅游就成为时尚。许多以前借助马车或蒸汽火车来完成的旅行,让位给了汽车。人们在有限的假期里可以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在欧美等国家出现了汽车露营活动。1910年,现在“美国露营协会”的前身,“美国露营地管理者协会”成立。这也标志着在西方国家露营开始成为一个行业。

美国为了对其大片的自然风景区加以保护和管理,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制定了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制度。其标志为黄石国家公园的确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公园命名的地方。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内务部下成立,专门负责当时14个国家公园和21个纪念地的管理与保护。20世纪30年代,为了在经济大萧条后恢复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在许多国家公园中划定了相应的区域供人们驾车旅游时露营、休闲。这也将汽车露营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932年,由英国发起的国际露营总会(FICC)成立。从1933年开始,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年,这一世界性组织每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主办一次露营大会。由国际露营协会主办的第76届世界露营与房车露营大会于2010年6月在克罗地亚乌玛格公园露营地举行,有32个国家的250万名会员已经在该联合会登记注册。

“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使此前在美国的许多运动和休闲俱乐部开始联合组成大型露营协会和联合体。美国的“全国露营与步行者协会(NCHA)”和“北美家庭露营协会”两大组织以及“加拿大露营俱乐部”在这一阶段先后加入了“国际露营总会”。

2009年,美国露营参与者总数为4400万(6岁+),约占总人口的15.6%,露营总天数大约5.8亿天,平均每位参与者露营天数为13.2天。

房车和营地是紧密相连的,房车露营俱乐部开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使用房车的勇敢者做长途旅行时,在路边事先铺筑好一块地,在那里大家用汽油炉加热食物罐头、洗冷水澡。旅游者自驾车并带着睡袋、简易床、帐篷、炊具及食品等周游世界,旅游成本低廉,给旅游者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自驾车旅游是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方式。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发展推动了房车新产品和露营地的诞生。

房车旅行和房车露营,经过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欧美居民休闲旅游,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举一组数据,在2015年时在美国有850多万人使用房车,几乎每10个有车的家庭就拥有一辆房车,这个数字在这之后一直在增加;日本家庭拥有房车100万辆;德国是世界上房车拥有率最高的国家,整个国家拥有约1300万辆房车。进入2l世纪,美国出现了“RV族”,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房车一族”,每当夏天到来或是周末节假日时.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美国普通家庭会开着平时停在自家后花园的房车到处旅游。

被疫情“封印”的人们盯上了露营,它背后的历史也甚为有趣

1931年,两名妇女坐在房车旁喝茶。

在大陆,露营发展最早,露营地建设较成熟的是在台湾,1970年初台湾就已成立露营协会。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内旅游兴起并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大陆国内居民的年均出游人次接近9亿,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客源市场,令很多国家的旅游同行羡慕不已。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61%;国内旅游收入为4711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6.86%;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达427.5元。这无疑是包括汽车旅游在内的各项旅游开发与发展最雄厚、最坚实的基础。

中国汽车旅游能够兴起,最主要的推动力就在于市场,市场有了汽车旅游的需求,大家才考虑怎么去组织、开发汽车旅游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然后再去促进市场需求并一步增长,逐步实现汽车旅游的大发展、普遍化、高值化。

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汽车旅游逐步产生,然后到21世纪受到更大的关注,中国拥有的汽车数量比例正在明显上升,轿车已大量进入家庭,自驾车旅行成为家庭游、自由行的出游的重要方式。

大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城市周边的度假休闲可以自己开车去,远一点的可以坐大篷车参加自驾车露营团,汽车俱乐部可以组织专业性更强的自驾车露营团,旅行社可以开发沙漠汽车探险、汽车环游、穿越青藏高原、重走长征路等各种自驾露营线路。看惯了沙漠、戈壁、黄土、雪域,还能参加自驾车露营,沿着丝绸之路开到江南水乡和大海边,沿着高速公路看看祖国的万里海疆的绮丽风光。相反,江南水乡、海滨、海岛的居民,可以花两个月的时间,组团开车去祖国的内陆、西部边陲,领略一下边疆风光、大漠高原的雄浑博大。所以,幅员辽阔、气候宜人、景观多样、资源丰富,无疑是大陆发展自驾车露营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自驾车露营的兴起与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阶段,大陆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大陆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疫情“封印”的人们盯上了露营,它背后的历史也甚为有趣

截图来自电影《不见不散》

在中国,大多的观点是以1999年的贺岁片《不见不散》作为中国房车出现的标志,这一年,国内出现了首家从事房车租赁、制造研发、房车经营代理的股份制企业。2002年“十一”期间,房车旅游开始试水。到了2008年前后,国产房车开始广泛投产,目前比较成规模和体系的制造商大致有20多家,房车保有量为1万多辆,露营地约100个。

尽管从2002年开始,大陆已经具备自主生产房车的能力和足够的技术储备,但一开始国产房车主要还是满足欧美市场,国内寥寥可数的房车销售对象,也是以影视公司、旅行社这些团体客户为主,私人购买潜力还有待挖掘。

国内房车露营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主要因为开房车上路很麻烦,私家车主驾驶房车需要具备开大货或大轿车的资格;在城市购买了房车后停放难;拖挂式房车也不允许上高速路,种种限制阻碍了旅游出行;房车销量很少,房车如何上牌照还没有明确……这些因素无疑限制了国内房车露营发展。

不过,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房车露营的发展开启了可以展望的前景、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房车露营被列在未来最具价值且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项目 20l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指出,要加强房车、自驾车营地建设,而随着人们对房车对露营的热情日益高涨,露营的门槛越来越低,内容也开始内卷起来。

参考资料: 《休闲规划开发案例》崔莉;《露营旅游在中国:研究动态与挑战》倪欣欣,马仁锋;《露营地经营模式浅谈》刘伟一;《美国露营活动流行原因分析及对大陆的启示》王四海,程西平;《房车:旅行露营“移动之家"》李国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