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我一直以为,送女儿去机场时,我会哭到无法自控,我一向是个敏感脆弱的人。可事实是,在女儿进入安检区前,我们一家三口合拍了一张照,照片上的我们都笑着,女儿还摆出一个剪刀手的动作。

照完相,女儿拖着两个沉重的行李箱,渐走越远,微笑着跟我们挥手再见。

我知道,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她要离开我们去上大学,只不过,她选的是国外。这一去,归程遥遥无期,尤其这几年疫情肆虐,来去再不是一两张机票,坐几十个小时飞机这么简单的事了。

然而,女儿大了,有她自己选择的路要走,我们任何一个人没有权利去阻拦她。

在她走后,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女儿在我身边的二十年时光中,作为一个想尽责的母亲,除去上班外,我把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她。从她从幼儿园开始,每年出去旅游我都带着她;每次看电影或听音乐会我都带着她。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因为她,我才去旅游,才去看电影,才去听音乐会。她是我生命的全部。

从她出生到高中毕业,我们没有分离过一星期以上的时间。我习惯了生命中有她,习惯了房子中有她的声音、她的气息。甚至有时候,当她偶尔中午睡觉,我会感觉偌大的房子中空空荡荡的,这时候,会有无边的孤单感向我袭来。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女儿走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从理智上讲,她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可从情感上讲,我无法适应她不在我身边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让我走出困境的是,是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写心情日记。

当思念的情绪泛滥、排山倒海时,写日记,成为我处理情绪的唯一办法。

我常常想,如果早知道女儿与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年,那么,在她小的时候,我应该抽出更多时间陪她玩,给她讲故事,在她做错事时,多一些倾听与理解,少一些训斥。我也不应该把太多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来,虽然陪着她,却常常心不在焉,这种低质量的陪伴,对于女儿而言,没有任何益处。我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像一个尽责的母亲而已。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当我把内心的情绪写下来时,感觉心情轻松许多,好像卸掉了背在身上沉重的包袱。后来,我开始明白,让我把想法写下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拉长,距离的拉远,关于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记忆,会慢慢地在我脑海中淡去。

在我看来,正因了这些经历,生命才变得丰盛。只要过去的记忆还在,哪怕到了垂垂老矣的年龄,这种记忆都会让生命变得厚重,如同大地,让我充满安全感。

女儿走得再远,只在记忆还在,她就一直在我身边,一直。

我承认,写心情日记,的确改善了我的负面情绪,让我不至于沉溺在一种虚无与孤独中无法自拔。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过往的人生,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怎样做才算合理正确的?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措施?

因为这些原因,我拿起了书本,读想读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我学习到一些新知识,了解到一些新思想,这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慢慢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它让我们不再局限于自己固有的思维,而是从另外一种角度去看人生,去看待生命本身。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在静下来时,我常常会想起一个场景,女儿高中毕业时,我们去国外旅游,那是一个下着细雨的日子,我们坐在发往芬兰的豪华大游轮上,一起跑遍游轮的每个角落,为了防止滑倒,我们手拉着手登上游轮的顶层,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我们在异国他乡,彼此依赖,互相帮助,亲密无间。

我还想起,她上高中后,我们常常会为一个话题争论不休,结果是互不相让,这时,她会生气地关上书房门,几个小时不出来。而我则斜靠在沙发上,慢慢修复我因争论而耗死的许多脑细胞。这样的场景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

所有这一切回忆,都带着满满的温馨,成为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记忆。

但是,有甜蜜有争吵的,近二十年的相伴,让我们之间没有了间隙。我们像一对关在暗室中的人,拒绝了外面的事物,也关上了从生活中找到真理的大门。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如今,她去走自己的路,像束小草,必须面对外面的风吹雨淋,也会吸收阳光和雨露,有充足的养分滋润她成长。而我不得不寻找自己未来的路,在这样的分离中,我们都给了彼此成长的间隙和机会。

谁能说,这是一件坏事呢?

是的,当我认识到这一点,便有了坦然的内心去面对分离,在这样的分离中,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认清自我的不足,这给了我成长改变的动力。

我像一个长途跋涉的人,当女儿上了大学,终于走到休息地。这时,才有机会回往来时的路,看看是否偏离了最初的方向,该如何进行调整,去走好下一阶段的路程。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锻炼身体、读书写字,关爱身边的人,不断地成长自我,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女儿出国后,我也开始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活出自我。

在我看来,不拖累、不依赖、各自独立,又相互帮助,各自成为人生道路上最大的助力,是两代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现在女儿出国已有大半年时间,我早已走出情绪的困境,每天有规律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会定期跟远在国外的女儿联系,聊一些属于我们两人的共同话题。

但我仍然会在逛街、在剪发、在超市、在公交车站,在打着伞的阴雨天气里,在每一个我和女儿曾共同经历过的、似曾相识的情景中,过去的记忆都会突发而至,击中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一瞬间无法自持。

但我知道,这一切都将过去,只要有着坚定的信念,一直向前看,向前走,所有事情都会好起来,我们会不断接近目标,最终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中年母亲的自述:女儿出国后,我是如何摆脱情绪困境的?

结语: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知道,绝大多数母亲到了中年,都要面临与我同样的困惑:与子女长期的分离。有些母亲在孩子上了大学后,因为思念,经常在夜半时分独自哭泣;有些母亲事无巨细地控制自己的孩子,害怕对已长大的孩子失去掌控感;有的则对孩子付出一切,只有在付出中他们才能体验到价值感;有的则不断抱怨孩子的不孝,感叹自己的命苦。

是的,当孩子从身边离开,正是需要一个母亲对人生做出重大调整的时候。

我们这代人,年轻时,为了获得稳定的物质经济条件,往往牺牲爱好,忍气吞声地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几十年。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早已舍弃自我,所以在儿女长大离开后,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难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看来,与其在不断付出中,寻找与孩子的情感联结,在不断抱怨中去控制儿女的生活,不如努力提升自我,在变老的过程中,让智慧与年龄一同增长。

儿女会因为你的爱和智慧,更加尊重你,更加体恤你。

只有当你不断完善自我,成长自己,才能在思想上,跟得上孩子快速前进的步伐;才能站在同频道上,与儿女交流沟通;才能在儿女的尊重中,获得本属于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你才能活出本该属于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