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总“蒜”等到了!“西部蒜乡”喜获丰收

总“蒜”等到了!“西部蒜乡”喜获丰收

眼下,正是德源大蒜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在德源街道一望无际的大蒜田里,蒜农们趁着持续的晴好天气,正抓紧时间采收大蒜,路边、地头打包好的大蒜一包挨着一包,田间地头一股淡淡的蒜香味沁人心脾。

大蒜喜丰收

蒜农笑开颜

总“蒜”等到了!“西部蒜乡”喜获丰收

走进东林村,成片的大蒜田里,随处可见蒜农们正忙碌着,丰收的喜悦荡漾在田间地头。

“大蒜个头大,长得均匀。昨晚上刚下过雨,我们收蒜也省力多了,用手轻轻一拔,蒜就出来了。”

蒜农蒋长明种了近三十年大蒜,记者来到他家蒜田时,他正和7位蒜客一起起蒜。“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蒜,今年我种了4亩地大蒜,一亩地就能产2000多斤,如果行情好的话,今年每亩收入大概一两万元,四亩地就有七八万元。而且我们德源大蒜蒜头大、品质好,不愁卖。”蒋长明对今年大蒜的收入充满了信心。

总“蒜”等到了!“西部蒜乡”喜获丰收

种植大蒜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家住附近的胡大姐,一大早就和几个邻居来到东林村的大蒜田里给雇主刨蒜。“就近打工照顾家里也方便,看看孩子送孩子上学,在家门口开开心心的都能挣两百多,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胡大姐说。

远销云南贵州

蒜农鼓起钱袋子

总“蒜”等到了!“西部蒜乡”喜获丰收

德源街道是远近闻名的种子蒜基地,被誉为西部蒜乡,种蒜历史已有近300年之久,其品种与种植环境独特,品质优异,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据德之源大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曲忠宾介绍,德源街道种植的大蒜品种主要是“红七星”,是温江、郫都独有的蒜种,大蒜素含量比较高,口感比较好。“‘红七星’大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它的独蒜率特别高,独蒜率可以达到80%。”

德源大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色泽光亮,瓣子大,口味香、辣、胶汁浓,因蒜素含量远高于普通大蒜,其抗菌、抗病毒、抗虫等能力尤为突出,作为种子蒜在云南、贵州等省销量可观。

“大蒜从地里挖出来后我们会对其进行打捆,然后放到蒜架上集中晾晒,自然风干,临近七八月就会有大量的云南蒜种采购商过来看货采购,采购商下了订货单后,我们就把蒜进行统一修剪装袋,发货过去。”曲忠宾透露,目前德源大蒜的种植面积大约1万亩,产量约1万吨左右,预计产值近2亿元。大蒜已经成为德源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产业链

打响乡村振兴金“蒜”盘

德源大蒜多年来一直扮演着“蒜种”的角色,主要向外地销售优良蒜种。眼下,德源大蒜的种植模式正在变革,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并小田改大田,打破了过去的田埂,进行标准化农田改造,推行适度规模化种植,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在凉山等地建立商品蒜生产基地,探索德源种子蒜基地——市州商品蒜基地——就近衍生品加工的产业链拓展模式。

总“蒜”等到了!“西部蒜乡”喜获丰收

德源街道相关负责人:“我们先后在新疆、南充、凉山等地进行商品蒜种植的试验,尤其是去年在凉山进行独头蒜种植试验,今年初步测产每亩可达到3000斤左右,相对来讲这个结果还是比较理想,证明我们整个产业链外延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

在德源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去年,德源大蒜“破天荒”大面积种植在凉山州,既助力当地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也是德源大蒜壮大自身产业链的“主动出击”。接下来会加大在这方面的试验和投入,不断拓展“德源大蒜”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德源大蒜附加值,擦亮德源大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片,打响乡村振兴金“蒜”盘。

-END-

图、文 | 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