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德源大蒜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在德源街道一望無際的大蒜田裡,蒜農們趁着持續的晴好天氣,正抓緊時間采收大蒜,路邊、地頭打包好的大蒜一包挨着一包,田間地頭一股淡淡的蒜香味沁人心脾。
大蒜喜豐收
蒜農笑開顔
走進東林村,成片的大蒜田裡,随處可見蒜農們正忙碌着,豐收的喜悅蕩漾在田間地頭。
“大蒜個頭大,長得均勻。昨晚上剛下過雨,我們收蒜也省力多了,用手輕輕一拔,蒜就出來了。”
蒜農蔣長明種了近三十年大蒜,記者來到他家蒜田時,他正和7位蒜客一起起蒜。“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種蒜,今年我種了4畝地大蒜,一畝地就能産2000多斤,如果行情好的話,今年每畝收入大概一兩萬元,四畝地就有七八萬元。而且我們德源大蒜蒜頭大、品質好,不愁賣。”蔣長明對今年大蒜的收入充滿了信心。
種植大蒜不僅給當地農民帶來了經濟收入,還帶動了周邊農民的就業。家住附近的胡大姐,一大早就和幾個鄰居來到東林村的大蒜田裡給雇主刨蒜。“就近打工照顧家裡也友善,看看孩子送孩子上學,在家門口開開心心的都能掙兩百多,感覺還是很不錯的。”胡大姐說。
遠銷雲南貴州
蒜農鼓起錢袋子
德源街道是遠近聞名的種子蒜基地,被譽為西部蒜鄉,種蒜曆史已有近300年之久,其品種與種植環境獨特,品質優異,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據德之源大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曲忠賓介紹,德源街道種植的大蒜品種主要是“紅七星”,是溫江、郫都獨有的蒜種,大蒜素含量比較高,口感比較好。“‘紅七星’大蒜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它的獨蒜率特别高,獨蒜率可以達到80%。”
德源大蒜是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色澤光亮,瓣子大,口味香、辣、膠汁濃,因蒜素含量遠高于普通大蒜,其抗菌、抗病毒、抗蟲等能力尤為突出,作為種子蒜在雲南、貴州等省銷量可觀。
“大蒜從地裡挖出來後我們會對其進行打捆,然後放到蒜架上集中晾曬,自然風幹,臨近七八月就會有大量的雲南蒜種采購商過來看貨采購,采購商下了訂貨單後,我們就把蒜進行統一修剪裝袋,發貨過去。”曲忠賓透露,目前德源大蒜的種植面積大約1萬畝,産量約1萬噸左右,預計産值近2億元。大蒜已經成為德源名副其實的富民産業。
産業鍊
打響鄉村振興金“蒜”盤
德源大蒜多年來一直扮演着“蒜種”的角色,主要向外地銷售優良蒜種。眼下,德源大蒜的種植模式正在變革,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并小田改大田,打破了過去的田埂,進行标準化農田改造,推行适度規模化種植,使得生産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在涼山等地建立商品蒜生産基地,探索德源種子蒜基地——市州商品蒜基地——就近衍生品加工的産業鍊拓展模式。
德源街道相關負責人:“我們先後在新疆、南充、涼山等地進行商品蒜種植的試驗,尤其是去年在涼山進行獨頭蒜種植試驗,今年初步測産每畝可達到3000斤左右,相對來講這個結果還是比較理想,證明我們整個産業鍊外延的戰略是行之有效的。”
在德源街道相關負責人看來,去年,德源大蒜“破天荒”大面積種植在涼山州,既助力當地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時也是德源大蒜壯大自身産業鍊的“主動出擊”。接下來會加大在這方面的試驗和投入,不斷拓展“德源大蒜”銷售管道,進一步提高德源大蒜附加值,擦亮德源大蒜“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名片,打響鄉村振興金“蒜”盤。
-END-
圖、文 | 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