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关于教育自古以来一向是无数人争相探索却又不得结果的重要事情,每一个人都是切身经历者亦是从中受益者,每一个父母皆是教育的探索者。

教育的方式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同样人与人的差异也导致教育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是究其目的终归无法背离培养德才兼备之人的本质。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一、心中有父母

任何一个孩子生而为人皆是一张极具可塑性的白纸,而他所接触到的事物便是流于白纸之上的种种墨痕,而作为与孩子有着最多接触的父母,自然便是其中践行者亦是从中受益者。

那么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想来是全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

对此往往父母是谨慎的亦是为此头疼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最盼着他们能够成才的自然便是父母。但是生而为人谁都是第一次,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先贤智者为此,留下了宝贵的探索经验供与后人参考。虽然教育因人而异,但是其中亦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粗略规律,而曾仕强先生便是从中总结出了,“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古往今来所有的父母对于孩子最大的期盼便是能够有所成就,无论是希望能够从中受益,抑或是单纯的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美好明天,但是殊途同归尤其是对于出身不好的父母而言,目的皆是在于孩子能够有朝一日飞上枝头变凤凰。

但是在曾仕强看来并非如此,诸如孩子无论成功与否抛弃父母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人即便是成为了人才但是又能如何?终究无法掩盖不孝的本质。

为此他将对于亲子教育的概念带入到了社会管理之中,一个上司对于手下人最大也是最基础的要求便在于,心中有我。如果一个下属完全不将上司放在心中,那么即便能力再如何卓越也是不敢重用的,否则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局面发生。那么亲子教育亦是此理。

一个再如何成功的人但是不孝顺父母,那么对于父母而言他们的教育终归是失败的。因此,教育孩子首先侧重的不应该是孩子的天才与否,而是让孩子能够做到“心有父母”。一个人的故土情深、家国概念,首要的基础便是将这些事物放在心里,因此才会产生挂念与依恋。

而孩子就像是父母亲手打造后放出去的风筝,风筝的华丽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端留在父母手中,另一端系在风筝上的线是否足够结实,否者线一断风筝注定是要随风而去的。而父母手中的线便是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这份亲情如何打造?最为重要的便是令孩子“心有父母”。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二、达成“心有父母”的方式

那么让孩子“心有父母”空泛其谈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唯有如何实现是重中之重,为此曾仕强亦是做出了相关的概念阐述。对于孩子教育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毕竟如果只是靠嘴上来说说,注定是难以令孩子信服的。

在我们记忆之时常存在着这样一幅画面,自己喝茶的时候,父亲却让我们问一问母亲是否要喝茶,母亲给一点好吃的,继而让我们去分给父亲一点。这些或许对于多数人的童年时期而言都是普遍存在的。

与此同时往往是令人不解的,不乏小的时候会以为自己是在“跑腿”长大之后将这种现象视之为父母“秀恩爱”的表现,自己是身处其中的“受害者”。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从本质上来看是有着深远意义上影响的,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亦是受益终生的,我们并非其中的“受害者”而是切切实实的受益者。

之所以列举这个事例,自然是因为我们想要达成令孩子“心有父母”的结果,这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些行为发生的同时,不觉之间为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便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下意识的想到了父母。

对于一个人而言,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当把这些事情养成了习惯,那么自然而然便做到了“心有父母”。简简单单的为父母倒杯水抑或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出一些给父母,这些事物在潜移默化之间不仅仅影响着一个孩子对于父母的孝道,更是影响着他未来的一生。

孩子最善于从周边事物之中接受价值观、道德理念,与此同时与生俱来的独立性,往往令他们对于父母的要求产生抗拒,因此仅仅空口无凭的指责孩子是不切实际的。在言传的同时更要做到身教。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遇到了遇到了一些好吃的,在孩子提及给父亲捎带一些回去之时,母亲便说已经准备好了一份新的带回去。

这便是言传身教,在告知孩子怎么做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而孩子自然而然便“有样学样”,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童年时期所看到听到的事物,潜移默化之间便会影响他的一生。

由此不难看出,家庭和谐、夫妻恩爱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往往那些此类家庭耳濡目染的孩子更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对于一个家庭的概念。如此当孩子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庭时也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三、当代教育的弊病之处

若非因为当代人对于教育的着重,那么这些事物概念自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那么如果对于教育过度看重,将孩子捧得过高真的好吗?

多数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会通过对孩子的表扬来达到树立孩子自信的目的,甚至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所进步而建立了“奖惩机制”。这些固然无可厚非,但凡事应有其度,过犹不及。

孩子有了一点点成绩便不顾客观事实的大肆表扬,一次两次或许对于孩子树立自信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久而久之所树立的便不再是自信,而是自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这是非常浅显的一个道理。

如这般的孩子眼中往往会无限放大自己的成绩,甚至于盲目的自我褒奖。那么当这些孩子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抑或是工作之中来自领导的批评,其中的痛苦也是要放大无数倍的,由此而引发的挫折远不止于此。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而“奖惩机制”对于孩子而言亦是如同前者一般,只有眼前的短暂效益而非长久之计。

资本的力量是腐朽人心,又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一切与经济挂钩之时,那么对于自己的付出以及收获会完全以金钱的多寡进行衡量。他们出发的本质便在于金钱,那么注定了所有的行为与孝道无关,那么又如何从中培养与父母的感情?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因此,孩子的行为是不能与金钱挂钩的,唯有通过言传身教,在观念上树立影响,令孩子做到“心有父母”方才是孝道的本质。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曾仕强一生都在研究《易经》的智慧,而《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一部中华智慧的宝库,更是世界的精粹。

而且《易经》上至天文,下到人间百态,社会关系、婚姻爱情、从商当政以及购房、选址,避凶化吉,其实方方面面涉及,一旦洞悉,很多的灾祸、不顺之难都能避之。但由于易经内容生涩玄幻,很多都是文言文标注,无论是阅读还是理解,都有一定难度。

但曾仕强把原本生涩玄幻的《易经》融入到了实际的生活、事业、家庭中去。可以说,曾老让《易经》更接地气。

我是一个痴迷《易经》的人,但是最开始接触《易经》时,由于原著中全部是文言文,让人非常难以理解,那段时间,我一直苦恼不已。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易学同好向我推荐了这本《图解易经》,这本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在其中加入了全注解全译文,彻底解决了我的阅读难题。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而且其中并不只是讲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联系实际生活,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为我们讲解64卦的奥秘。

其中涵盖了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以及《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教给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吗?

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轻松入门了64卦的学问,而且受益无穷。所以今天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苦恼,那就不要犹豫了。

价格不贵,顶多就是一顿饭钱,却能让我们获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