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绝大多数人都曾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

但把这种爱表现出来

写出一篇感人的文章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人世间”佳作

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和对叙事节奏的把控

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拨动读者心弦

每篇都值得一读

本期邀请到楚才竞赛委员会终评专家

向必颖老师为佳作点评

赶紧来往下看吧

父亲的眼泪

纽宾凯酒店集团(武汉)有限公司 查金明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一直是威严和伟岸的。

有时候,父亲就像一座山,巍峨耸立,沉默无言;有时候,父亲就像一棵树,坚韧挺拔,无惧风霜。多少年来,父亲一直用他那宽厚的肩膀,为家人遮风挡雨,但母亲告诉我:其实,父亲坚强的外表下,同样也深藏着令人蚀骨的柔情。

我七岁那年,奶奶就不幸离开了人世。奶奶走的那天,身为长子的父亲强忍住内心的伤悲,和亲人一起忙忙碌碌地料理丧事。等到奶奶入土后,已是黄昏。到吃晚饭的时候,却不见了父亲的身影。急得家人四处寻找,最后母亲才发现,在深秋残阳的余辉中,父亲正跪在奶奶新垒的坟前,双手抚膝、泪流满面,一任晚风惊扰他的乱发……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农村还有一些地方温饱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

当时父亲是生产队的负责人,队里的粮食都统一集中管理和发放。有一天,生产队仓库里的粮食,在复秤时莫名其妙地短缺了约十来斤大米。那年头,仓库丢失粮食可不是一件小事。于是,事情很快报到了父亲那里。同时有人告诉父亲,说头一天晚上,看到了仓库保管员的母亲拿着一个布袋子,从粮食仓库悄悄走了出来。

第二天,父亲找仓库保管员询问。仓库保管员嗫嚅着,说仓库的钥匙一直都在他的手里,他也不知道粮食短缺的原因。但他愿意承担粮食丢失的责任,同意从他们家本月应分发的公粮中扣除。

父亲问了一下,就默许了仓库保管的说法。因为父亲知道,仓库保管员的老婆上月才生了第三个孩子。一家老小,原本粮食就不够,现在又添加了人口,怎么够吃呢!

到了月底分发公粮的时候,粮食仓库短缺的大米,自然是要从保管员家里分配的数量中扣减的。当仓库保管员的母亲提着干瘪的米袋子,垂头丧气地正准备离开时,父亲叫住了她。父亲把我们家分的大米倒出了一部分给保管员的母亲。保管员的母亲喜出望外,一脸的感激,不停作揖。

晚上到家的时候,看到父亲带着大米回来了,母亲高兴的迎了上去。当她接过父亲手中轻飘飘的米袋子时,笑容一下僵住了。见母亲一脸的疑惑,父亲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

母亲听了,默默无语,只在转身的时候,偷偷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望着妻子无助的眼神,以及嗷嗷待哺的儿女,内心饱受煎熬的父亲也不禁黯然神伤……

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姐弟在父母的庇护下,逐渐长大。而此时的父亲,也日渐变得苍老了起来。

我14岁那年,大姐结婚成家了。大姐出嫁的那天,看着家中宾客盈门,加上又有好吃好喝的,我不禁喜上眉梢,心里乐开了花。倒是母亲,因为心中不舍,痛哭了好几场。等到嫁妆全部被抬走,大姐被伴娘牵着要走出家门的时候,母亲才发现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母亲要我快去把父亲喊来,说大姐快要走了,让父亲快来送一送。

我在人群中四处搜寻,都没有看到父亲。母亲说,你快到里屋去找找。最后,我找到灶屋后面的小房间,一推开门,才发现在昏暗的房间里,父亲正孤独地坐在床沿上,暗自垂泪……

其时的我,怎么能够理解父亲对女儿那份炽热和深沉的爱?直到多年以后,我也已为人父,蓦然回首,想起父亲在那间小屋里独自垂泪的身影,才明白父亲坚强外表下的百结柔肠!

也许,这就是生活;如尘,简单而平淡。

那年夏天,在我参加高考前的一天下午,天空下着暴雨,我正坐在教室里复习。突然,教室的门被人推开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父亲。只见父亲穿着一套蓝色的旧衣服,右手拿着一把雨伞,左手拎着一个布袋子;父亲的头发和衣服早已被大雨淋湿了,高高卷起的裤腿正不停地往下滴水……

父亲努力地在教室里扫视了两遍,没有找到我,这多少令他有些难堪,父亲只好退到教室的门外。于是,我急忙站起来,迎着父亲走出了教室。当看到父亲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心中不禁一阵酸楚,责怪父亲不该冒雨走十几公里的路给我送东西。

父亲说:“看你两个星期都没有回家了,就抽空到县城来一趟,顺便送点米和菜给你。”我接过父亲手中的布袋子,望了父亲一眼,停顿了一下,看到父亲没有其它的东西要给我,就对父亲说:“爸,您早点回去吧,不然就太晚了。”

“是的,我这就走。回去晚了你妈会着急的。”父亲淡淡地说。

说完,父亲撑起伞,迈着蹒跚的脚步,慢慢地消失在暴雨中。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伫立良久,泪眼婆娑……

捱过了那年的黑色七月,我考上了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看到父亲一筹莫展的样子,我就对父亲说:“爸,大学,我就不上了吧!”

父亲瞪了我一眼,有些生气地说:“学费的事情,我有法子,不用你管。”那如炬的目光,坚毅而幽远!此后,一连几天,父亲都早出晚归,去亲戚家借钱为我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那年9月,怀着人生的梦想,带着父母的期望,我徒步十几公里的山路,到县城登上了一辆开往武汉的客车……

此后的岁月,恬静淡然。

由于生活的艰辛和疲倦,我曾经的许多梦想在脑海里忽隐忽现,并渐行渐远,但记忆里父亲蹒跚的身影和坚毅的目光,我却从未淡忘。

大学毕业后,我在遥远的城市安了家。而父母仍然住在乡下,守着那片热爱的黑土地,不辍劳作。

数年前,由于过度操劳,加上年事已高,父亲患上了脑栓塞,后来又得了冠心病,并引起综合症,几度生命垂危。为了方便就医,父母这才不得不停止耕种和劳作,从大山里搬到了县城居住。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我回到了老家,由于疫情封城,我和父母一起生活了20多年来最长的65天。此时,父母真的老了,尤其是父亲。每每看到父亲那老态龙钟的样子,我都怅然若失!

去年,父亲病情再次加重,虽经多次医治仍无好转,并出现了狂躁性老年痴呆症状。此后,父亲明显变得寡言少语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了。

去年国庆节那天,我回到了老家。当我急切地推开家门,看到父亲正斜靠在沙发上,半张着嘴睡着了。

我轻轻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喊了一声“爸……”。父亲睁开了眼睛,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你来了!”

我正诧异间,父亲接着问我:“你看到我儿子没有?”

顿时,我悲从中来。父亲已经不认识我了!

说着,父亲的眼眶红了,两颗浑浊的泪珠从眼角滑落……

我无语凝噎,拿起一张纸巾,轻轻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

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父亲恢复正常的记忆;那一刻,我多想让父亲知道,他的儿子正站在他的面前。纵然时光流逝,无论岁月变迁,他的儿子依然深爱着他,永不改变!

父亲的一生,曾为他的母亲痛哭,曾为他的妻子伤心,也曾为他的儿女垂泪……却不曾为自己流过眼泪!

父亲的眼泪,流淌着人世间最真挚的情和爱!(完)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曾感受到过或多或少的父爱。要把这种父爱表现出来,写出一篇感人的文章,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读完这篇文章,一位坚强、豁达、勇于担当而又内心柔软的父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的父亲不仅性格很像《人世间》里的父亲周志刚,最后也都是犯了脑梗,人生结局同样令人伤感。

父亲的故事一定很多,但作者重点只写父亲当生产队负责人时暗中帮助村民、大姐出嫁时父亲偷偷流眼泪、高考前冒雨给“我”送东西等几个件事。最后是父亲脑梗后失忆了,已认不出“我”了。这些故事情节都非常准确地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与性格特点。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不妨也写一篇表现父爱的作文。动笔前先好好想一想,父亲的那几件事最好玩、最有趣、最感人、最有意思……选两三件自己记忆最深的,把它们串起来,应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当然,文章的语言也要讲究一些。这篇文章已经很不错了,但其中一些地方仍然有提升的余地,比如靠近结尾的地方,有这样两句:

我正诧异间,父亲接着问我:“你看到我儿子没有?”

顿时,我悲从中来。父亲已经不认识我了!

如果修改为:

我正诧异间,父亲接着问我:“你看到我家金没有?”

“金”是我的小名。顿时,我悲从中来。父亲已经不认识我了!

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跟作者联系了,他父亲平时确实一直是叫他的小名“金”。失忆后不认得儿子了,但一直记着儿子,一直呼唤者他的小名。

这样改改是不是更有意思?

(点评人:向必颖)

母亲的针线笸箩

湖北经济学院 马翠兰

母亲和天下绝大多数的妈妈一样,朴实、勤劳、善良、坚强。记忆中,农忙时节,风里雨里、烈日下,母亲一身泥水,像男人一样在田地里收割播种、除草、担挑;农闲时节,母亲总是坐在一张磨得光滑油亮的藤椅上,旁边摆着她的“百宝箱”——一个高粱秸编制的圆形针线笸箩,一双关节粗大、指头严重变形的手飞针走线,在竹片、布片、毛线间穿梭,纳鞋底、做衣服鞋子和生活器具。笸箩里整齐地摆放着粗细长短不一的针,五颜六色、粗细迥异的线,一个顶针(类似戒指样的铁箍),几根松紧带,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一套织衣竹针等。母亲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候,不是在田地里忙活,就是在菜园里拾掇;不是在给猪牛打草料,就是在洗涮缝补;不是在喂鸡鸭,就是在厨房里张罗……

母亲生性好强,不服输、不认命。她常教导我们要有志气,人穷不能志短。虽大字不识一个,却金句频出,教给我们很多人生哲理,“靠山不能枉烧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母亲的针线笸箩像个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母亲粗糙的大手像魔法棒,总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在那个物资异常贫乏、生活普遍贫困、很多东西靠自足的年代,母亲的勤劳、心灵手巧和精打细算使我们姐弟三人不仅免受冻饿之苦,还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当邻居家的孩子趿拉着半截鞋、脚跟冻得长疮溃烂时,母亲早已用拆洗干净的各种旧衣服的布片、棉花为我们做好了棉鞋、棉袄、棉裤;她省吃俭用,买来毛线给我们织围巾、手套、毛衣、毛裤。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此言不虚。

母亲善于学习,遇事从不退缩。有时父亲外出打工没能及时回来,已到了农忙时节。庄稼不等人,母亲是个急性子。只见她扛起犁耙,赶着牛,光着脚就下田了,犁田、耙地、耘田,像男人一样。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学习能力强,愿意接受新事物。东家嫂子剪出来一个新鞋样、西家婶子织衣服摸索出个新针法,她都能快速地学过来。浅口鞋、深口鞋、虎头鞋……,元宝针、菠萝花针……我们总能穿上母亲手制的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衣服、鞋子,温暖又骄傲。感谢母亲,您让我懂得了再苦再难的日子,只要用心,只要善于学习、精心安排,依然能把困窘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母亲不仅做针线活样样在行,男人们擅长的竹篾藤条等编织技艺,她一样不落后。秋风渐起,高粱染红了半边天,沉甸甸的穗子摇曳着丰收的喜悦。高粱秸是编制各种生活用具的好材料,做筲箕、扎笤帚、做锅盖。母亲搬出她的针线笸箩,只见她右手中指戴着顶针、大拇指和食指捏紧针,在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高粱秸间穿行。针横穿过高粱秸并不容易,在针尖刺进高粱秸时,母亲用戴在指头上的顶针用力顶一下针尾,帮助针尖穿透密实的高粱秸,然后大拇指、食指捏紧针的尾部,使劲一拔,针连着线横穿过高粱秸,再用劲把线拉紧。接着再横穿另一根高粱秸,一根根一排排。有时针在顶针上不听使唤地打滑,针尾无情地扎在指头上,纵使母亲的手满是厚硬的老茧,也依然会被扎破皮,鲜血直流。

但庄稼人对这点伤痛早已习以为常,母亲毫不在意,继续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一个锅盖完工了。你不由得不佩服母亲粗糙的大手,竟能做出如此细腻的活计。你也不能不佩服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他们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把随处可见的、最不起眼的材料做成美观实用的物件,在贫穷的岁月里,把艰难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 十年前母亲做的高粱秸锅盖

父母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靠着没日没夜的劳作,靠着母亲勤俭持家,靠着父亲农闲时到城里建筑工地搬砖、挑沙、扛水泥的血汗钱,我们姐弟三人大学毕业,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母亲任劳任怨地帮我们带孩子,虽然眼花得穿不上线、手抖得捏不住针,但仍然给孙辈们做鞋子、做棉衣,这是她对孙子们固执的爱。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 十年前母亲为孙辈手工做的鞋子,纳的千层底

时光飞逝,母亲已经快70岁了,由于过度操劳,身体大不如从前。但母亲依然坚强乐观,勤劳朴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衣服鞋子应有尽有,各种生活用品取之不尽,已不再需要费力劳神地手工制作,母亲的针线笸箩也早已失去了用武之地。但这小小的针线笸箩见证着母亲为人妻、为人母几十年的艰辛岁月,缝缝补补、一针一线,见证着人世间最普通的生活,蓄满了对生活、对儿女满腔的爱,催人奋进,给人鼓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属于母亲,我感谢母亲,并积极传承母亲勤劳、善良、乐观、上进的美德,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母亲!

点评:

这篇写母爱,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只是平和、舒缓地叙述母亲如何劳动、如何做手艺活,娓娓道来,一位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母亲形象同样跃然纸上。

关键是文中写的都是作者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东西,充满了真情实感。在这种时候,朴实无华的叙述和描写,同样能收到拨动读者心弦的效果。

(点评人:向必颖)

#今日话题#

你有哪些刻画人物的写作妙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来源 | 武汉市教育局 编辑|王一萍 统筹 | 舒筱 终审 | 朱汉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