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作者:历史李老师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氏宗祠

毛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到这样一件事,说的是她翻阅《韶山毛氏族谱·世系表》(竹溪支)齿录卷十五时,找到关于毛氏族谱对外公第一次婚姻的最为权威记载:

“原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时殁,葬韶山南岸土地冲楠竹,酉山卯向。”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罗氏是毛主席原配。罗氏,全名罗一秀,生于1889年,病逝于1910年正月初二,年仅21岁。另外,族谱中把杨开慧列为“继室”,把贺子珍列为“再娶”。那么,罗一秀是如何跟毛主席结为夫妇的?毛主席对罗一秀又是什么态度?

长久以来,世人对毛主席原配并不了解,本文将给大家详细介绍罗一秀不为人知的故事。事实上,毛主席对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并不满意,他也不愿意承认,因为这段婚姻是他父亲毛贻昌一手包办的。一句话,毛主席和罗一秀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主席和美国记者斯诺

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保安采访,期间他多次跟毛主席交谈。毛主席对斯诺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详细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经历。如今大家总能听到关于韶山冲的美丽传说,其实毛主席出生时,这里的情况跟旧中国各地闭塞的农村一样,没有任何不同。

因为闭塞,当时韶山冲的村民靠着种地为生,遇到饥荒年还要外出乞讨。毛主席祖父毛翼臣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家境窘迫,不得已把仅有的一些田产典当出去。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的唯一男孩,毛贻昌从17岁时就开始为父母分担家务。

因生活实在很困难,毛贻昌被迫离家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还积累了一些钱财。返乡后,毛贻昌先是赎回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不久又购买了一些。在旧中国的农村,依靠自我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绝大多数都颇为精明,毛贻昌也是如此。

家中田地多了,毛贻昌将多余的粮食运到湘潭的米市贩卖。到后来,毛贻昌又集中精力经营稻谷和猪牛的生意,甚至还发行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股票,把邻里乡亲们的余钱收集起来以期增值,结果在当地非常抢手。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主席父亲毛贻昌

毛主席对斯诺是这样描述自己出生的家庭情况: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毛贻昌,字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宁叫文其美。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又买了七亩地以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

由此可见,毛主席出生后他的家庭还是颇为富裕的。然而,毛贻昌试图按照自己经历去培养儿子,于是让他从6岁就开始干农活,比如到田地里拔草、放牛、拾粪、砍柴等。毛贻昌想法很简单,不求儿子大富大贵,只要能把自己这份家业经营好就可以了。

能识字后,毛主席每天又多了一项任务,帮父亲记账。毛主席回忆说:“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青年毛主席

从识字开始,毛主席就痴迷读书,这让父子俩产生了冲突。毛主席换了几个私塾读书,从13岁到15岁这两年,他直接休学在家,一有空就在房间里看书,这让毛贻昌很不满。1906年的一天,毛主席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这天毛贻昌在家中宴请生意场的几位朋友,吩咐13岁的毛主席帮忙招待,结果他在房间里看书入迷忘记出来。父子俩在众人面前大吵起来,毛主席冲出家门跑到一个池塘前,威胁毛贻昌如果再逼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情,就跳下去。

这件事的结果是这样的,毛主席向父亲磕头认错,毛贻昌则同意以后不再打骂儿子。经历此事后,毛贻昌意识到如果能给儿子安排一门亲事,或许能改变他的想法,或许就能拴住儿子的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罗一秀进入毛贻昌的视野。

罗一秀,1889年10月20日出生于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炉门前。罗家和毛家颇有渊源,罗一秀祖母是毛咏堂的长女,她跟毛主席祖父毛翼臣是堂兄妹。不仅如此,毛贻昌跟毛咏堂的四个儿子(毛恩芸、毛恩曜、毛恩恍、毛恩显)关系也非常密切。

罗一秀的父亲罗鹤楼是一位通文墨、有田产的农民,家境颇为殷实。罗一秀是长女,又称“大秀”,受父亲的影响,她是一位善于持家的女孩。毛贻昌对罗一秀非常满意,两家商议后便将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文七妹和三个儿子合影

1907年的一个黄道吉日,18岁的罗一秀和14岁的毛主席正式结为了夫妇。然而,毛主席对此很不满,他认为这桩婚事是父亲强行加在自己身上的,完全没有尊重他的想法。毛主席对斯诺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说:

“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应为18岁,可能记载错误)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恬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这时也没有想到她。”

罗一秀嫁到毛主席家后,果然是一位持家能手,她生性温顺善良,孝敬公婆。婆婆文七妹身体不太好,罗一秀就帮忙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切都被毛主席看在眼中,可他内心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整日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看书,两人没有住在一起。

在外人看来,罗一秀是毛家长媳,何况毛家在韶山冲还是一个富农家庭。这种无形的压力,让罗一秀内心颇为难受,可她无法改变什么,这是旧社会封建礼教造成的。随着阅读的书籍增多,毛主席越发渴望离开闭塞的韶山冲。

毛主席对罗一秀的态度被毛贻昌看在眼中,可他又无法逼迫儿子做些什么。1910年大年初二黎明时分,罗一秀因病去世,年仅21岁。嫁到毛家3年就病逝了,这给毛主席很大的刺激。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民国时期包办婚姻现场

事实上,毛主席对罗一秀并不讨厌,很同情她,讨厌的是父母包办婚姻,讨厌的是当时封建礼教的“吃人。”举个例子,1919年11月14日,长沙发生了赵五贞不满父母包办婚姻,结果婚前选择自杀的事件。毛主席非常愤怒,连续在《大公报》、《女界钟》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深刻剖析赵五贞自杀的社会原因,揭露黑暗的封建宗法制度、吃人的旧礼教、旧道德,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罗一秀虽然病逝,可毛主席没有忘记她,后来发生的事情也体现了这一点,他跟岳父家的情谊延续数十年。1911年春,毛主席准备去长沙读书,当时正值插秧季节,他专门去岳父家帮忙。

1925年春节期间,毛主席回到家乡,他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期间他多次来罗家,还吃过几次饭。从这点可以看出,毛主席把岳父家当亲人一样,没有因为罗一秀不在了,就跟岳父家疏远。

1950年1月,毛主席意外收到一封署名黄谱臣的来信,当时黄谱臣在广西柳州铁路部门工作。从两人的关系来看,黄谱臣要喊毛主席一声“姐夫”。原来,罗一秀有个妹妹嫁给了黄谱臣,但这个妹妹也是英年早逝。

黄谱臣此时写信给毛主席,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希望“姐夫”帮忙将自己调回湖南工作,这样距离家乡湘乡市金石镇关王村杉树塘近一点。毛主席认为新中国刚成立,黄谱臣目前的工作还算可以,就没有答应。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主席

毛主席在回信中写道:“一月二十四日来信收到,很高兴。只在广西铁路方面工作,很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此项工作,不必往别处,也不必回乡。你的夫人是否仍是罗鹤楼先生的次女,如是,请替我向她致问候之意。”

写完这封信后,毛主席想到岳母向振熙老太太马上八十大寿,自己一时又走不开,便派毛岸英回长沙一趟。毛岸英这次回长沙除了给外婆祝寿、母亲扫墓外,还有个任务就是回韶山冲走亲访友,看看亲人生活情况。

毛岸英出发前,毛主席专门把儿子叫到面前,对他说:“岸英,现在全国解放了,我们的家乡也解放了。你现在不仅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也是一名干部。你还年轻,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这次回湖南,一定要谦虚谨慎……你这次回湖南的重点,去老家韶山看看,代我问乡亲们好。”

当时从湘潭到韶山冲还是小路,出行主要靠骑马。毛主席要求毛岸英骑马到银田寺镇时就要下马,再步行回韶山冲,这是对乡亲们最起码的尊重。对于毛岸英回故乡后,看哪些人、送什么礼物、说什么话等,毛主席都一一做了细致的安排。

毛主席还特意叮嘱毛岸英,千万不要忘记去罗石泉家里看看,这时罗鹤楼早已去世多年。那么,罗石泉是什么人呢?罗石泉是罗一秀的胞兄。当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冲动员乡亲们参加革命时,罗石泉也积极参与,后被反动派抓捕关入监狱,直到1941年才被营救出狱。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主席和毛岸英

罗石泉出狱时,一贫如洗,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后,专门给他寄了一笔钱,这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此后,罗石泉无时无刻不期待毛主席能回家乡看看,所以毛岸英刚回到韶山冲,他便主动来了。

在毛氏宗祠里,毛岸英跟乡亲们热烈交谈,一旁罗石泉则紧紧握着他的手。毛岸英详细了解了罗石泉的情况,分别时还送给他一盒茶叶和现金500万元旧币(相当于500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款项。

毛岸英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又详细向他了解罗石泉的情况,结果又寄去了500万元旧币。罗石泉收到钱后,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希望能去北京看看。毛主席向来不搞特殊,即便是亲人也不行。

毛主席对封建社会“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的裙带关系坚决反对。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封毛主席外婆家15位亲人请求解决工作、求学、生活困难的信件。信件页眉处有一句毛主席批示:“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说话的。”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主席在故居前跟乡亲们交谈

毛主席曾对身边秘书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如今罗一秀的胞兄要来北京,毛主席将如何回应呢?

那一刻,毛主席一定想起40年前的罗一秀。毛主席破例同意了,当即回信一封:“石泉兄,信收悉,很想念你,承蒙关注,甚为感谢!”没多久,罗石泉就去了北京,毛主席如同接待一位亲人一样,妥善安排了他在北京的生活,还陪着他在中南海散步。

不难想象,毛主席如此关心罗家人,除了他们对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那位自己从没有承认过、充满愧疚的原配罗一秀。

毛主席原配罗一秀:婚后3年病逝,主席愧疚同情,建国后为她破例

毛主席给父母扫墓

1959年6月,毛主席阔别32年回到韶山冲。因年代久远,加上当年反动派破坏,毛主席在给父母扫墓时,没能找到罗一秀的墓地。不过,毛主席对罗家如此关心,如果罗一秀九泉之下有知,可以瞑目了。